初中數學學困生的表現、成因及轉化的對策
數學教學與研究
作者:高莉
摘 要: 作者從事中學數學教學工作數年,在初中數學教學實踐中深感學困生的存在對大麵積提高初中數學教學總體質量、學習總體成績有極大的影響。尋求科學有效的對策,采取傳統與現代的教學相關方法幫助初中數學學困生擺脫困境、循序漸進、促進轉化是擺在初中數學教學工作者麵前的一個重大課題。
關鍵詞: 初中數學教學 學困生 表現 成因 轉化對策
一、初中數學學困生的主要表現
1.基礎差,被動學習。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學生的數學基礎知識差異很大,有的學生甚至連小學階段的基礎知識也沒有完全掌握,因此對初中數學中的基本概念、定理不能全麵理解、模糊不清。在數學學習過程中,不能用數學專用語言描述其概念,對公式、定理之間的概念體係不能說明,對公式與公式、定理與定理、概念與概念之間的內在聯係混淆不清。
2.學習方法差,注意力不集中。
學困生在數學學習中缺乏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在學習中不能正確地找出學習重點和難點,不能理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所敘述的問題,因此在學習中注意力不集中,往往是人在上課但是對所學內容聽不懂或不能全麵理解。時間一長,積重難返,對數學學習毫無興趣可言。且學習被動,無自覺性,不能課前課後對所學知識進行梳理、理解和消化,對沒掌握的知識不能及時向教師和同學請教,對教師布置的作業一拖再拖,甚至抄襲別人或幹脆不做。
3.沒有競爭意識,得過且過。
學困生對數學學習缺乏主動性和自覺性,對數學成績持無所謂的態度,特別是在數學測試中,心想反正成績公布時比別人差,連最基礎的知識題也不上心,馬虎應付。縱觀曆次考試,學困生中打瞌睡者有之,“臨場發揮”者有之,甚至交白卷者亦有之。總之,缺乏競爭意識、自暴自棄,覺得學好學壞一個樣。
二、初中數學學困生的成因
1.家庭因素。
(1)部分學生家長受讀書無用論的影響,不能對子女進行正麵教育。這部分家長本身讀書不多,他們教育子女隻要拿到畢業證書就行,知識掌握多少無所謂。不能正確引導子女學習,更有甚者對子女從小就以“錢”進行開導。
(2)部分學生家長本身文化知識較低,無能力進行輔導。這部分家長本身“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但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不會好好引導子女學習,而是方法粗暴甚至棍棒相加,效果隻能是適得其反。
(3)部分家長進城務工,將孩子交給爺爺奶奶照顧。我校地處城鄉結合部,青壯年人大都進城務工,孩子隻能由祖輩隔代教育。而爺爺奶奶輩普遍文化程度較低,知識有限,最多隻能教育其做乖孩子,教育效果自然欠佳。
2.社會因素。
(1)不健康因素的影響、幹擾。初中學生正處在長知識、長身體時期,他們的世界觀正在逐步形成,而社會上的遊戲室、網吧,以及不健康書刊等正在向不思進取的學生招手,從而使部分學生失去了學習興趣和自信心。
(2)農民工子女的大量湧入。隨著大量農民工的到來,城鄉結合部學校迎來了大批農民工子女,他們絕大部分居住環境差、生活質量較低、流動性也較大。父母的素質不高是數學學困生的成因之一。
3.學校因素。
(1)受應試教育的影響。現在不少學校的教育還是一味地追求升學率,把考試分數作為評價學生和教師的唯一標準。數學成績差的學生受到冷落,參與課堂教學的興趣不高。教師不能正確麵對數學學困生問題,對數學學困生的教學缺乏足夠的耐心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