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新課標背景下初中數學作業的批改藝術(1 / 2)

新課標背景下初中數學作業的批改藝術

數學教學與研究

作者:王傳慧

摘 要: 新課程改革後,初中數學課程標準對學生的評價建議作了更科學、更廣泛、更合理的說明。作業批改是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因此教學的改革應包括作業批改的改革。

關鍵詞: 新課標 初中數學作業 批改藝術

傳統數學教學對學生作業大多是“全批全改”。而作業批改是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後麵筆者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對在學生作業批改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及對今後的工作設想進行闡述。

一、在批改作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教師花費在批改作業上的時間過多。初中數學作業天天有,學生天天做,教師天天改。如果一個教師任兩個班,每班按60人計算,則每次要批改120本作業;若每次留3道題,則一次要批改360道題;若每本作業平均用2分鍾,則要花4個多小時才能批完。尤其是批改幾何作業,對一些邏輯推理的證明,大部分學生書寫不是太完整,多多少少都需要改動,所以就會花費更多的時間。加上平時一節或一章需要小測驗、單元測驗,加上班級管理、備課等,忙得團團轉。想探索教學改革,思考教學理念,研究教學方法,根本沒有空閑時間。這樣怎麼能適應新課改的新理念,多方麵地培養新型人才呢?

2.師生雙方獲得的信息不能反映學習效果的真實性。學生做作業,教師批改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續,是師生雙方獲取信息的重要通道。但教師經常會發現,某些成績一般的學生,作業的正確率很高。因為學生為了老師“批改”隻好抄襲作業,教師也隻好“上當受騙”,不但發揮不了作業的作用,反而使學生養成壞習慣。由於時間緊,教師批改作業常用“×”等簡單符號,導致學生隻知道哪道題錯了,而不知道錯在哪裏。

所以,數學作業批改方法急需改進。

二、今後批改作業方法的改進

1.隨堂批改作業。一堂課結束後,布置一些直接反映基本知識點的簡單作業,督促學生當堂完成,采用集體討論答案的形成,當堂由教師按座位走下去統一批改,從而既督促學生完成當堂作業,又能及時發現問題並及時訂正。

2.同桌互批互改作業。布置簡單易做的題目,完成後由教師提供答案兩人互批,從而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訂正。

3.學習小組批改作業。把不同水平的學生安排成每四人一個小組,每次上課前5分鍾由教師提供作業的參考答案,小組內互相批改,並把批改情況由小組長向老師或評判小組及時彙報。最後,教師課後對小組批改後的作業進行抽查,了解作業和批改的情況,對作業中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複批或麵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