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外教口語課教學有效性調查研究(1 / 2)

外教口語課教學有效性調查研究

外語教學與研究

作者:廖雪紅

摘 要: 本文以布盧姆的有效教學理論為基礎,從口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策略、口語測試等方麵調查了外教口語課教學有效性。通過分析調查結果,倡導以結果為導向的口語課教學模式,通過製定具體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口語教學目標,進一步規範口語教學,提高口語教學質量。

關鍵詞: 外籍教師 口語教學 教學有效性

隨著教育國際化的不斷發展和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越來越多的高校聘請外教擔任口語課教學工作,以此達到為學生營造真實的語言環境,給學生帶來地道的英語體驗和跨文化交際的目的。然而,由於外籍教師的文化、教育及經曆背景不同,口語課教學質量也參差不齊。關於該如何評價外教口語課教學有效性,目前還沒有一套可行的標準供參考。隨著外籍教師承擔的教學任務越來越重要,如何加強外籍教師的教學管理,提升英語口語教學水平,變得十分緊要而迫切。

一、有效教學

有效教學,是指教學效果或結果與預期教學目標、與社會和個人的教育需求一致或吻合的教學。有效教學是為了提高教師的工作效益、強化過程評價和目標管理、隻要取得了自己應有的“進步和發展”的一種現代教學理念。1956年,美國心理學家本傑明·布盧姆提出了教育目標分類學。布盧姆在教育目標分類學中提出有效的教學始於準確地知道希望達到的目標是什麼,該目標分類的排斥教育目標的表述中一切非行為化、非可測性或模棱兩可的詞語,強調使用具體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行為動作來描述。科學的教學目標應具有全麵性,包括三個領域的內容:認知領域、情感領域和動作技能領域。布盧姆指出:隻要給予足夠的學習時間和幫助,所有的學生都能夠習得相同的內容,這就是“掌握學習”理論。為了促進掌握學習,布盧姆又提出評價的新概念:“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終結性評價”。其目的在於全麵、最大限度地開發每個學生的發展潛力,使所有學生竭盡全力地學習,最終達到目的。

“教育目標分類學”、“掌握學習”教學策略和教學評價理論構成了布盧姆有效教學理論的主要內容,三種思想密切聯係,促進其核心教育思想的實現。

二、研究問題及研究對象

根據布盧姆的有效教學理論,有效教學起源於清晰的教學目標,通過采用合理的教學方法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並通過反思檢驗教學效果。本文以布盧姆的有效教學理論為基礎,通過問卷調查方式從口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策略、口語測試等方麵調查外教口語課教學有效性。本研究邀請了某民辦高校25名外籍教師參與調查答卷。問卷為兩部分:封閉性問題和開放性問題。封閉性問題從教學目標、課堂教學及課程評價三個方麵設計,開放性問題旨在從外籍教師的角度了解他們對於提高我校口語教學有效性的意見和建議。

三、研究結果及分析

(一)教學目標。清晰的教學目標和要求能夠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從調查結果來看,外籍教師普遍能夠在教學伊始就將課程教學目標、學習要求及學生的義務明確告知學生。但是不少外教指出:“目前的口語教學對學生沒有明確的期望”、缺乏“清晰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課程大綱”,“告訴老師一個學期需要完成4個單元的教學遠遠不夠”。

口語教學缺乏統一的教學目標,對於教學目標的設定因人而異成為製約口語教學質量提高的一個重大障礙。由於對我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及其目標不清楚,有些外教設立的口語教學目標與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學校設立的課程目標存在較大差距,導致教學質量的差異及口語測試的不公平性。再加上口語教師流動性大,導致了口語教學缺乏延續性和係統性。

(二)課堂教學。由於每個教師對於大學英語口語教學的目標理解不一致,因此對於教學內容的選擇也不一樣。通過調查發現,外籍教師注重學生的真實語言環境的體驗,在教材的選擇上,他們大都會選擇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話題,設計各種各樣的活動、遊戲幫助學生積極參與課程教學。“玩中學”已經成為當下流行的教學理念,指導外教的口語教學設計和教學實踐。有老師指出,“讓學生始終保持興奮”,“讓他們創造性的想法能夠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能夠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然而,外教口語教學存在重教學形式、輕教學質量的問題。部分教師把良好的師生互動作為評判口語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唯一標準。為此,老師花費了大量的時間設計各種活動和遊戲,口語課堂看似熱鬧一片,老師和學生都在開開心心的教學氛圍中度過了愉快的時光。然而,由於缺乏統一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標準衡量口語課教學質量,因此外教口語教學是否有效,是否達到了預定的教學目標很難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