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如何改變小學英語語篇教學低效現象(1 / 2)

如何改變小學英語語篇教學低效現象

外語教學與研究

作者:楊紅豔

語篇教學是當前小學英語教學領域的一個研究熱點。近幾年來,廣大一線教師通過閱讀理論書籍、聆聽專家講座、觀摩名師課堂,使語篇教學的低效現象有了明顯改觀。

1.閱讀的內容要適合小學生

小學的英語教學,興趣第一。興趣可以作為小學英語教學評價的一個重要指標。孩子們對英語有興趣了,教學就成功了一半;如果學到六年級,該上初中了,學生對英語學習還是很有興趣,那麼就成功了一大半。閱讀教學也是這樣,孩子愛讀英語了,就初步成功;如果經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孩子們比一開始更愛讀英語,就說明你的英語閱讀教學基本成功了。

怎麼讓孩子愛讀呢?辦法之一就是:他愛讀什麼,你就給他提供什麼。套用新課程標準的說法,就是對英語閱讀材料的選擇,要符合學生的興趣和需求,他們喜歡什麼、想要什麼,就給他們什麼,這樣他們才能愛讀。至於孩子們究竟喜歡什麼,我想每個小學英語老師都會有自己的直覺判斷,這些直覺是很好的教學依據。如果還不夠放心,則可以進一步在孩子們中間進行調查,或者跟同事們討論,這樣就更清楚、更有把握了。我看過一篇文章,其認為小學中高年級的學生一般對神話、童話、曆史、偉人傳記、武打、傳說、偵探等題材感興趣,他們喜歡那些故事性、趣味性、知識性強的文章。可能不同地方的不同學校,學生會有不一樣的閱讀興趣。有一次我借聽課之便,在北京東城的一個小學做過一個調查,結果一個班的學生跟同校另一個班的學生,閱讀興趣就不太一樣,了解到的情況是,該班學生中流行的動畫片和男孩子們喜歡的電子遊戲,與另一個班的都不太一樣。但不管怎麼說,年齡差不多的孩子們,他們的興趣愛好和閱讀趣味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普遍性的東西還是很多的。所以別人的經驗,老師們可以借鑒,也可以親身觀察了解,還可以直接問自己的學生,掌握第一手資料。

2.強調整體≠忽視局部

“整體語言教學”理論強調語言是一個整體,絕不是語音、詞彙、語法等各語言部分簡單相加之和,它將語篇看成是一個具有完備功能的整體,認為它不僅是知識的載體,還是智力、情感的載體,既有語言上的功能,知識和認知上的功能,又有道德熏陶、美感培養、思維訓練和智力發展的功能。因此,在語篇教學中,教師應先整體呈現語篇,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感知、理解語篇,這一點無可非議,因為這樣能夠從語篇的角度訓練和培養學生整體理解文本的能力,增強學生的語篇意識,發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但是,有些教師一味地注重語篇的整體教學,認為隻要從整體角度出發學習和理解語篇,學生自然就會掌握語篇,從而忽視或放棄語篇局部的語言知識點。因此,隻注重整體或隻關注局部的語篇教學都是片麵的,語篇教學倡導整體教學並不是忽視或放棄局部教學,而是要在二者之間找準平衡點,讓語篇教學真正發揮其應有的價值和作用。

3.以語篇推進,加強過程指導

陶行知先生說:“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閱讀是一種技能,語篇是一種體裁,當語篇遇到教學,那麼語篇是內容,閱讀是活動或者過程,二者完美結合,方能達到獲得信息、發展興趣、培養能力的目的,可謂其樂融融。語篇的教學功能是讓學生學會語言項目、篇章結構和語用表達,語篇教學設計的關鍵在於分析語篇的語義功能、語用形態和語境,明確教學目標,並將語用、語境和語義選擇設計融合於語言運用實踐活動。在語篇教學中,有的老師過分注重詞彙、句型教學,而忽視語篇的閱讀教學,注重學生閱讀結果的正確性,而忽視對學生閱讀過程中的指導,導致學生閱讀效率降低,直接影響學生對完整語篇的感知和理解,能力得不到係統完整的發展。在指導學生語篇閱讀的過程中,教師應重視激活背景知識、培養詞彙知識、傳授閱讀技巧,使學生提高閱讀速度,閱讀動機和閱讀策略等各方麵都有所發展與提高,如怎樣默讀、朗讀,怎樣理解題目,怎樣讀懂詞句,怎樣捕捉文本信息,怎樣在文本上適當地做標記,怎樣在聽音時完成速記,等等,逐步培養學生語篇閱讀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