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Listen!那一片English聲(1 / 2)

Listen!那一片English聲

外語教學與研究

作者:陳麗

摘 要: 英語的語感是英語學習的支點,對學生學習英語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語感來自語言實踐,同時指導語言實踐,語感的培養要從小學低年級抓起。教師要明確語感要從娃娃抓起的重要性。本文主要談談培養低年級學生英語語感的重要性及策略。

關鍵詞: 英語語感 教學策略 低年級學生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美國著名的語言學家喬姆斯基提出了“語感”的概念,引發了對語感的研究。在我國,夏丏尊先生首先提出語感概念,其後葉聖陶、呂叔湘、張誌公等開始倡導語感教學,隨之語感逐漸被人們理解和認同。英語語感又稱英語思維,是人腦不經過邏輯翻譯策略,直接對語言和語義進行非意識轉換的思維過程。小學英語教學不再隻滿足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會讀幾個英語單詞,會講:“Hello,How are you?”“What’s your name?”小學英語教學要以培養語感為導向,這對閱讀理解及作文的寫作都大有裨益。

一、低年級學生特征分析

1.心理特征。

根據心理學理論,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認知發展處於具體運算階段,他們對新知識的學習依賴自己的具體經驗,因此接受學習受到很大限製。他們有強烈的好奇心,活潑好動,注意力集中的時間不長,且注意力多與興趣、情感有關,學習中經常出現上課不專心、回答問題答非所問、理解不透徹等現象。筆者結合教學經驗發現:低年級學生缺乏耐心和毅力,缺乏一貫性,上課注意力的集中時間在15至20分鍾之間,上課注意力容易為周圍的人或事所吸引;很重視老師對自己的評價,尤其在乎老師對自己的表揚;他們的記憶不是靠理解,而是靠反複背誦的機械記憶;思維以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他們的思維離不開具體實物的幫助。

2.學習特征。

小學生的學習動機主要取決於對學習內容感興趣的程度及對老師的偏愛,他們的起點水平較低,因此老師要選擇相對簡單的內容組織教學,使學生易接受新知識並善於發問。他們有很強的求知欲望,可塑性強。喜歡接受表揚,需要獲得他人特別是父母、親人的認可。除此以外,他們具有強烈的好奇心,但對於事情不會尋根問底,隻停留在表麵認識。

二、培養低年級學生英語語感的重要性

1.語感的培養有利於對英語文本的理解。

語言學家認為,語感是對語言隱含意義的一種直覺的感知、領悟和把握能力。小學到了高年級都要求學生能讀懂簡單的故事和短文並了解大意,課外閱讀量應累計達到4萬字以上。但如今,某些高年級學生遇到這樣的困境:讀不懂、理解不了,或者隻能讀懂字麵意思,無法理解文章的深層含義,有的能了解單詞的意思,但是隻要將單詞組合成就不知道其意思了,這些問題歸根究底還是因為英語語感不好。因此,從低年級開始就要培養語感,如此高年級學生理解英語語篇的能力才會增強。

2.語感的培養有利於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

根據第二語言習得的相關理論,語言學習從聽說開始。要培養好語感,要對學習者進行大量的語言輸入,這種語言輸入需要語言學習者多聽。聽多了,語感自然就形成了。反之,語言的培養有利於學生聽說能力的提高。課堂教學中,我們常常遇到這樣的情況:同樣的課堂內容,有的學生聽得懂,有的學生聽不懂,不是因為這些學生不了解其語法知識,而是學生之間語感存在差異。由此可見,語感的培養對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非常重要。

3.語感的培養是提高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基礎。

語言運用是語言學習的最終目的。語言技能是語言運用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包括聽、說、讀、寫等方麵的技能及這些技能的綜合運用。學生應通過大量專項和綜合性語言實踐活動,形成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為真實語言交際打基礎。良好的語感有利於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提高,從而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三、培養低年級學生語感的教學策略

1.語感的訓練從聽說開始。

兒童對第二語言的習得都是從聽說開始的。英語課堂中前2~3分鍾的Free talk就是訓練聽說能力的最快最實用的方式。在筆者的英語課堂上,每節課的Free talk是必不可少的,這個環節不僅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而且還強化了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對於低年級學生來說,口語交際較少又偏簡單,他們對簡單句型的認讀、識記是通過不斷的灌輸、不斷的聽說操練實現的。教師在教一年級的時候,可以以一年級學的句型如:“Hello,what’s your name?”“How are you today?”“what can you do?”“what’s this/that?”作為課堂開場的Free talk,二年級時逐步延伸到:“What are these/those?”“Who’s he/she?”,中高年級再慢慢增加Free talk的廣度和深度。這樣經過幾年循序漸進的學習,學生的口語表達和分析能力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