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提高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有效性的策略探析(1 / 2)

提高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有效性的策略探析

信息技術教學與研究

作者:鄺敦仲 戴小花

摘 要: 隨著教育體製的改革,信息技術課堂教學需要進一步改革,以此改變學生學習興趣不高、課堂教學效率低下的局麵。麵對這種局麵,高中教師必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最終提高教學有效性。另外,教師在講課時要始終堅持教學目標、營造課堂氣氛、提高教育技巧,調動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積極性。本文從不同角度分析了提高高中生信息技術課堂有效性的方法和措施。

關鍵詞: 高中信息技術課 教學有限性 教學策略

近幾年,科技不斷發展,信息技術及網絡設施開始進入千家萬戶,教育界對信息技術的教育日益重視,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有效性是必須完成的任務。有效教學就是指有效果的教學,簡單地說就是教師教的這堂課學生願意聽,並且學生通過老師的講解,了解和掌握了這堂課所學的知識,實現了學習目標,以此提高教育有效性。如何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有效性,往往是教師最頭痛的問題。通過大量教學實驗,專家認為可以從以下方麵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一、明確教學目標,合理引導學生上網

信息技術課作為新興高中科目,開設的主要目標是提高學生對現代化信息的掌控能力,培養學生信息技術技巧,以及對現代化信息技術的接受能力。學生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提高信息處理、操作和應用能力。這門課的講解必須有計算機及網絡作媒介,因為信息技術教育是通過教師與學生上機實操完成的,教師通過計算機網絡幫助學生理解怎樣獲取信息、處理新信息、應用信息。這對於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很有幫助。上網是這堂課必不可少的過程,高中生一般對網絡上的娛樂信息及遊戲比較感興趣,這是影響信息技術課堂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如何引導學生合理上網,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是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有效方法之一。無論做什麼事,隻有明確目標,才能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

二、優化教學結構

一般情況下,不同的教學內容有不同的教學結構。比如:在應用軟件的教學中,這節課由多個不同任務組成,教師在設計教學結構時可以采取“突出重點,分層講解”的方法,不僅能使學生抓住課堂重點知識,而且不會破壞信息技術知識的連貫性,可以很容易地使學生在短短一節課內了解熟悉課堂教學內容和掌握課堂教學重點。比如在製作F1ash動畫教學中,教學重點是讓學生掌握預設動畫的製作,預設動畫製作過程複雜,一節課肯定不夠。如果省去畫圖時間,就快多了。老師在講解這節課前,可以把含有圖文的源文件發給學生,這樣就省去學生自己繪圖的時間,使學生有更多時間練習動畫製作步驟,提高學習效率。

三、抓住學生興奮點,激發學生興趣

老師的主要任務之一是振奮學生的精神狀態,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要想做到這點,教師必須抓住學生的學習興趣點,知道學生對什麼感興趣,從而運用正確的方法,引導學生學習,讓學生愛上信息技術課。比如在學習搜索引擎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用多個不同的搜索引擎搜索問題,學生會對那些不同畫麵的搜索引擎產生好奇,從而激發興趣,學生印象更加深刻。

三、教育技巧的培養

信息技術教育技巧有許多種,老師在進行課堂講解時,教育技術運用的好壞決定了學生吸收知識程度的高低。信息技術教育技巧的提高僅僅靠老師是不行的,還需要學校領導的高度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