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高職學生職業素質培養探析(1 / 2)

高職學生職業素質培養探析

高職高教研究

作者:曾紅萍

摘 要: 當前高職學生的職業素質問題已影響到高職教育的質量。文章分析了高職學生職業素質培養的意義,並從加強職業意識引導、專業教學中滲透職業素質培養、加強學生日常規範管理、發揮校園文化建設作用等方麵探討了高職學生職業素質培養的策略。

關鍵詞: 高職學生 職業素質 培養策略

最近幾年,隨著國家經濟的不斷發展,高職教育進入快速發展階段,高職學生成為企業技能人才的重要力量。很多用人單位反映,高職學生在工作中存在不善於處理人際關係、專業知識不紮實、基礎知識麵不寬等比較集中的問題,離職率普遍較高,社會上對高職學生質量的關注,越來越多地體現在對高職學生的“職業素質”上。

一、高職學生職業素質存在的主要問題

所謂職業素質,是指從業人員具有的與職業相關的、在職業活動中發揮重要作用的內在質量和能力,包括思想政治素質、職業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專業技能素質、身心素質等。職業素質是通過教育、社會勞動實踐和自我修養等途徑形成與發展的。

隨著高職學校內涵建設的推進、人才培養工作的不斷發展,學生的職業素質已經明顯提高,但仍然存在以下問題:

1.職業理想缺乏。

對於以後的職業規劃、自身發展,相當一部分學生認為現在就業形勢嚴峻,研究生、本科生找工作都困難,何況學曆低一等的高職生?由於不自信,這些學生不敢規劃未來,或者不思考以後怎麼發展,隻是消極地等待。

2.思想道德素養不高。

由於社會不良思想和行為的影響,學校教育重授技輕育才的偏差,加上部分學生認為學好專業技能是最重要的,其他都是次要的,思想道德素養都是些小事,造成部分高職學生缺乏起碼的社會公德,遵紀意識淡薄,理想信念薄弱,得過且過,遊戲人生。

3.職業心理素質較差。

由於高考的失利和未來就業的壓力,部分高職學生自卑心理明顯,缺乏進取心,自控力差,在生活中遇到不順,不會調適自己的情緒,與人相處不懂得寬容別人,協作互助意識薄弱。

4.職業能力薄弱。

由於高職學生普遍文化基礎較差,學習能力較弱,加上部分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不高,沒能掌握過硬的專業技能,更談不上創新能力,與企業的實際需求存在差距,造成能畢業卻不能就業,或就業質量不高。

二、高職學生職業素質培養的意義

1.有利於高職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推動社會經濟發展。

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德、智、體、美等方麵全麵發展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可見高職培養的不是“工匠”、“機器人”,而是高素質人才。對學生進行職業素質培養,就是把高職人才培養目標具體化和可操作化,實現學校人才培養與社會所需的實質性對接,推動社會經濟發展。

2.有利於提高學生就業和創業的競爭能力。

許多企業在接受用工調查時,往往除了有對專業技能的要求外,還強調愛崗敬業、吃苦耐勞、勤奮好學和合作精神等,這說明企業對員工的要求是全麵的,看重的並不僅僅是學生專業技能有多高,還關心職業素質如何。這就要加強高職學生職業素質的培養,提高學生的“含金量”,使他們在激烈的就業競爭中能夠勝出,並且適應以後的職業變遷和發展。良好的職業心理素質更能使高職學生具有強大的信心和勇氣,在創業實踐中,不輕易放棄,不斷戰勝困難而獲得成功。

3.有利於學生的全麵發展,為今後的幸福人生打下基礎。

通過對高職學生進行職業素質培養,對學生德、智、體、美、勞諸方麵的全麵教育,培養健全的人格、健康的道德質量、全麵發展的個性、良好積極的心態,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生存、學會發展,幫助學生完成從“純學生”到“社會人”、“職業者”角色的轉換,為和諧幸福的人生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