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小學音樂如何實施愉快教學(1 / 2)

小學音樂如何實施愉快教學

教育教學研究

作者:蔡文芳

摘 要: 愉快教學法是一種科學可行的教學方法,教師應該在音樂教學中應用這種方法。音樂課的愉快教學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在學生學習過程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 小學音樂教學 愉快教學 作用

21世紀是教育創新的新世紀,音樂教師應該變革舊的教學方法,創建一套與時代發展相適應的新的教學策略體係。在音樂教學中,把愉快教學方法融入音樂教學過程中,更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讓學生在愉快中學習。教師要積極、努力創設愉悅的學習情境,盡可能使每一個教學步驟都具有趣味性、啟發性、創造性,著力激發學生的興趣,讓他們在歡樂活潑的氣氛中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從而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一、引導學生做表演,提高學習興趣

表演與音樂是緊密聯係的,表演是教學中備受學生喜愛的內容之一。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每學一首歌曲,我都根據歌詞內容啟發他們進行律動或表演,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歌曲,記憶歌詞。在啟發學生表演時,我是這樣做的:①啟發學生進行即興表演;②編排好一套動作教給學生;③個別檢查。學生常常會被一些漂亮的動作和優美的造型所吸引,常常會自發地鼓掌。台下的“觀眾”紛紛舉手要求上台表演,連平時最膽小的學生也躍躍欲試,台上的表演者更起勁,課堂氣氛達到高潮。這樣,不但培養學生的表演能力,加深學生對歌曲的理解,而且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啟發學生表現美,激發唱歌興趣

唱歌最大的目的是給予人美的享受和感染。我們不能隻滿足於教學生唱會一首歌,重要的是啟發學生準確地表達出歌曲的感情和藝術形象,進入歌曲意境,用自己的真情演唱和體味。隻有這樣,學生才能進入表現音樂的最佳狀態,唱出真摯動聽的歌聲,從而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和生命力。要做到這一點,首先要使學生充分理解歌曲內容。對於理解能力差的低年級學生來說,如果教師僅用抽象的語言引導他們理解歌曲是遠遠不夠的,教師要把音樂同學生的生活融為一體,結合他們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和詞語,進行形象的比喻和講解,挖掘歌曲蘊涵的豐富情感和藝術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將整個身心投入到唱歌中,正確地、創造性地表達出歌曲的情感和藝術美。

如我在教學生唱《火車開啦》時,隻領學生按節奏讀了兩遍歌詞,他們就會唱了。由於學生想象不到歌中小朋友乘坐火車時的激動心情,部分學生唱起來很呆板,麵無表情。對此,我便啟發學生:“你們誰見過、坐過火車,能說說自己坐火車時的心情嗎?”這一問,同學們情緒高漲,紛紛舉手回答。我又問:“假如你就是歌曲中的小朋友,現在就要坐火車去北京,到你非常非常向往的地方去。當火車‘哢嚓、哢嚓’啟動的時候,你的心情怎麼樣?”課堂氣氛異常活躍,同學們爭著舉手回答,他們說著,笑著,沉浸在美好想象的歡樂中。我說:“同學們,現在老師就帶你們去‘旅遊’,你們想到哪兒去呢?”同學們高興地喊起來:“青島”、“北京”、“上海”、“廣州”。“好!咱們先到北京去看看吧!老師來當播音員。”於是我當起列車播音員,音樂聲響起,同學們便高興地唱起來,好像真的坐上了火車,他們有的高興地搖晃著小腦袋,甜甜地笑著;有的同桌興奮地交流著感情;有的合著音樂節奏愉快地拍著手;還有的竟情不自禁地跳起舞。歌聲中充滿了真摯的情感,歌聲中浸染著美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