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就是聞名遐邇的《色戒》裏主人公的原型。這個中日混血的美人,還是《良友》的封麵女郎,曾讓日本首相近衛的兒子一見鍾情。
她就是鄭蘋如,她用淒美而短暫的一生,讓《色戒》光華閃爍。
絕美的生命
自古美人如名將,不許人間見白頭。塵世之美,在於它的物象萬千,情態若許。人人都會依自己所好,從中尋取一份獨鍾。之所有很多人獨愛悲劇的鄭蘋如,愛她的深深情意濃濃哀愁,愛她的傲然、她的柔美,以及她清愁深鎖的眸。就是因為鄭蘋如犧牲了如花美貌和正當青翠春季的生命,但她不怨不悔。她看不起卑劣的行屍走肉,她更不會與惡人同伍,隻為長活在世,她看透了那種腐敗生活裏的幕幕荒涼。她要的是一種氣節,在紀念為抗日戰爭做貢獻英雄的時候,鄭蘋如是一個不應當被遺忘的名字。
她於年華極盛的時候離開,唯一的贏得便是讓自己的青春和美貌永駐人間。世間的愛憎榮辱都成為湖中的倒影,徒剩斑斑華發陪你看著岸上的榆桑晚景,胸中仍然隻是那如煙將散的世間浮華,了無沉澱,了無淡遠,已近遲暮的年輪裏猶有殘缺如淚,那真的隻能以二字悲切來結了。而鄭蘋如,卻可以永遠青春逼人,永遠美貌如花。
成為中統特務
1939年,在中國內憂外患的艱難時局裏,鄭蘋如成為了國民黨特工。就在她剛剛熟悉了情報工作不久,便接到了一項艱巨的任務。中統方麵授命她以美貌去接近汪偽政權的特務頭子丁默邨,目的在於伺機刺殺。
具體的刺殺計劃和每個環節也許隻有鄭蘋如自己才清楚,我們所能了解的隻是某些場景,並在這些場景裏替她握緊拳頭。與一個狡猾的老牌特務周璿相當不易,有時看著行動功敗垂成,我們會和她一樣感到懊惱萬分。
鄭蘋如的祖籍在浙江的蘭溪,她的父親早年的時候在日本留學,並且曾經追隨孫中山先生進行過民主主義革命。在日本停留期間,他遇到了一位同情中國革命的日本女人,這便是鄭蘋如的母親。當時兩個人深深地相愛著,並衝破一切困難結合了。婚後他們一起回到中國,鄭蘋如的父親在複旦大學擔任教授一職,生活過得也還算穩定安逸。
鄭蘋如幸運地擁有美貌,卻生活在了一個不幸的時代。l937年抗日戰爭全麵爆發,抗戰初期,鄭蘋如的父親是上海公共租界的江蘇高等法院第二分院的首席檢察官。鄭蘋如一家十分憎恨日本人,他們以鄭蘋如母親的日本身份作為掩護,在上海偷偷地參加地下抗日活動。
在家庭的影響和現實的局勢逼迫下,鄭蘋如雖然年紀尚小,心中卻早已裝滿了對帝國主義的憎恨,經常無所畏懼地跟著家人參加抗日救亡運動。上海淪陷後,她憑借從小與母親學習的超凡的日語能力,還有父親與“中統”的關係,成為了“中統”上海區的一名情報員。
這一年的鄭蘋如還不滿二十歲,卻已經因為亭亭玉立的風姿綽約,而成為了上海灘有名的美女。對於鄭蘋如的美,著名作家鄭振鐸這樣描述:“身材適中,麵型豐滿,穿著華貴而不刺眼,一眼看過去,就可以讓人知道是個有教養的純情女孩兒。”
依照“中統”的指令,鄭蘋如頻繁地出現於上海的十裏洋場,在那些日寇的高級官員之問談笑風生,相伴他們左右。鄭蘋如在這樣的交往裏輕而易舉地打探出一些消息,雖然這些消息還算不上是特別重大的情報機密,但她的特工技巧已初露鋒芒。
很快,鄭蘋如又與時任日本首相近衛派到上海的代表早水親重攀上了關係,繼而結識了近衛首相的兒子近衛文隆,以及某些副總參謀長。近衛文隆對美麗的鄭蘋如一見鍾情,如醉如癡地追求她。鄭蘋如本來打算對他實施綁架,以此威脅近衛首相停戰。雖然這種愛國的精神值得讚揚,勇氣也值得嘉獎,但對於這樣的想法,“中統”的領導層沒有采納,因為過於冒險且過於不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