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胡蝶:玲瓏人做玲瓏事(1 / 3)

張恨水評價胡蝶:“為人落落大方,一洗女兒之態。性格深沉,機警爽利,如與紅樓人物相比擬,則十之五六若寶釵,十之二三若襲人,十之一二若晴雯。”做人能夠做這個程度,也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胡蝶在年紀輕輕的時候,就極會做人,一如紅樓夢中的薛寶釵。換言之,胡蝶是在做事之前先學會了做人,這樣她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在複雜的環境中,左右逢源。

見多識廣 有益成長

胡蝶原籍廣東鶴山,生於上海。父親胡少貢在胡蝶很小的時候,就在京奉鐵路線上當總稽查。

童年的胡蝶雖然是在父母的嗬護下精致地長大,但由於父親在鐵路工作的緣由,再加上政局多變,一家人在那段日子裏經常搬家。胡蝶一家在短短的幾年中,先後移居天津、東北、北京和廣州。

在胡蝶十六歲進入到上海務本女中讀書之前,她一直隨父親常年在各地鐵路線上奔波,由此也就接觸到了形形色色的各種人等。俗語說,人上一百,種種色色。那些三教九流的言談舉止,給童年時就善於思考的胡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四處遷徙的生活使得幼年的胡蝶接觸到各地的風土人情,在閱人曆事中積累了人情世故的經驗,也多少讓她耳濡目染了生存對舍與得的要求,漂泊不定的住所,不斷的放棄和遠離,讓她年紀輕輕就能人情練達。

影後得來絕非易事

1924年,胡蝶十六歲那年,全家又返回上海。就在那一年,一個名為胡瑞華的女孩子成為上海中華電影學校的學生,改名胡蝶,開始了她的從影之路。她雅致脫俗,才華橫溢,表演溫良敦厚,姣美清麗,成為上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國影壇最優秀的頂級巨星。1933年3月,當選為“中華民國第一屆電影皇後”,當年,胡蝶以21334票當選“電影皇後”,阮玲玉隻得到第三名。這種差異顯然不是因為胡蝶更美。從外貌看,胡蝶珠圓玉潤、高貴大方,大臉大眼長身量,雖然富貴逼人,卻少了阮玲玉那種百轉千回的嫵媚,後者眉目間流轉的哀愁與小清新似乎更能打動觀眾。明星到了一定段位,能出位的便不再是容貌的比拚,性情、處世、性格、教養、才華、氣質這些綜合因素,都會為一個女子加分或者減分。處世如寶釵般左右逢源的胡蝶,更勝阮玲玉一籌。

沒有一個人能夠隨隨便便成功,這是永恒不變的真理。當年,她成為中華電影學校第一期也是唯一一期學生,係統學習影劇概論、電影行政、西洋近代戲劇史以及導演、化妝、舞蹈、唱歌等十多門課程,還有騎馬、開車之類明星必殺技。從隻有幾個鏡頭的賣糖果的女孩到女一號,她積累著從量變到質變的能量。終於,《秋扇怨》讓胡瑞華破繭變為胡蝶,成為邵逸夫哥哥邵醉翁創辦的天一公司當家花旦。

胡蝶頗有語言天賦,能說流利的粵語、閩南話、上海話,甚至為了學普通話專程到北京拜梅蘭芳為師。1931年,有聲電影取代默片成為主流,她主演了中國第一部蠟盤發音的有聲電影《歌女紅牡丹》,演戲配音時,在錄音棚一待就是七個小時。雖然她自謙“論演技,我是不如阿阮的”,但深陷情傷的阮玲玉是付不出她這份功夫的。由此可見,縱然天資再高妙,也沒有人能夠隨隨便便成功。她成為影壇無人能及的一姐,完全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懂得謙遜 絕不妄自尊大

《明星日報》準備為胡蝶舉行加冕儀式,然而,得知消息後,胡蝶卻婉言謝絕了這份殊榮。在回信中,胡蝶寫道:“當此國難嚴重時期,務請取消加冕典禮,諸承厚愛,實不敢當。”

長久以來,演藝圈一直是是非之地,置身其中的人,稍有不慎,就可能為自己惹上麻煩。胡蝶很會做人,也懂得做人應謙虛的道理。這是一個言語多麼得體而又切合實際的理由!在如此國難當頭的日子,哪還有什麼心思去領取“影後”桂冠呢?可是,如果胡蝶不參加這個加冕典禮,這次影後選舉大賽,就未免結束得過於不完美了。主辦方決定取消所謂的“加冕典禮”,而改成“航空救國遊藝茶舞大會”,與慶祝選舉成功一起舉行,門票收入完全可以用來給中國空軍購置飛機,支援抗日戰爭。這一次,胡蝶沒有再推辭。3月28日下午,上海靜安寺路大滬跳舞場門外車水馬龍,人頭攢動,人們都紛紛前來,想一睹中國第一位影後的風采。

當新誕生的“電影皇後”身著旗袍翩然出現時,會場氣氛立即達到了高潮。從主辦方那裏,胡蝶接受了“電影皇後”的證書。接著,她動情地演唱了一首《最後一聲》,飄渺的歌聲響徹全場,鼓舞了在場所有人的抗戰信心:“親愛的先生,感謝你殷情,恕我心不寧,神不靜。這是我最後一聲。你對著這綠酒紅燈,也想到東北的怨鬼悲鳴?莫待明朝國破恨永存,先生,今宵紅樓夢未驚!看四海沸騰,準備著衝鋒陷陣。我不能和你婆娑舞沉淪,再會吧,我的先生!我們得要戰爭,戰爭裏解放我們。拚得鮮血染遍大地,為著民族爭最後光明!”

緊隨其後,當看到《明星日報》選舉影後所得到的巨大廣告利潤後,英商中國肥皂公司也發起了一次“力士香皂電影明星競選”,胡蝶蟬聯影後;1934年,中國福新煙草公司發起的“1934年中國電影皇後競選”中,胡蝶再次獲得桂冠。胡蝶因而在兩年之內三次獲得電影皇後的稱號,她在回憶錄中寫道:“幾十年來這個像遊戲之舉的稱號(指影後)一直跟著我,這是觀眾對我的愛護,我卻不敢妄自尊大。”

化敵對競爭 為友好攜手

胡蝶會做人的表現之一,就是能處理好與同行、同性之間的競爭,而我以為,她能處理好,必須基於一個良好的心態,與一份善良的人性。

胡蝶與宣景琳都是早期影壇的著名影星,她們曾有過一段“小摩擦”。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中期,宣景琳是明星公司“四大名旦”之一,而胡蝶也由於拍攝了不少民間故事片而成為天一公司的“台柱”。1928年,“天一”改組,“明星”乘機就將胡蝶“挖”了過來。這樣,兩位紅星碰在一起,難免就會產生一些“小矛盾”。但胡蝶化解得當,所以1987年5月,宣景琳八十壽辰,上海電影界同仁紛紛前往祝壽。宣景琳向大家說:“我現在正在思念一個人,她就是胡蝶。我和她兩人同年,當大家向我祝壽時,我也想向她祝壽。她現在遠在海外,希望她不久能回上海來看看,我們也可以見上一麵……”

胡蝶能夠這些同行且同性之間存在的敵對競爭,化為友好,攜手並肩,確實是一件有智慧的本事。

雪蝶分飛

然而,如此會做人的胡蝶卻遭遇了失敗的初戀,給她的內心造成了很大的傷痛。

十九歲的胡蝶在《秋扇怨》這部人生第一部電影的拍攝期間,遇見了也在片裏一同演戲也同是廣東人的林雪懷。她愛上了,隻因他長得有點兒帥。遇見的第二年,他們就舉行了隆重的訂婚儀式。然而,此後他們卻越行越遠,在交相輝映之後,各自向各自的天地行去,一個如流星隕落,而一個卻冉冉升起。“人紅是非多”的胡蝶僅僅因為小報上報道的幾篇不實報道就遭到了林雪懷的責罵,兩人不歡而散。可誰曾想下一次見麵,竟會是在法庭之上。當林雪懷將胡蝶告上法庭,要求解除婚約,恩斷義絕的時候,胡蝶明白,他們兩個人的關係已經無法再挽回了。可是她卻怎麼也不明白:昔日裏海誓山盟的戀人竟會對簿公堂,她憤怒、她傷心、她不甘,她要問問那個男人:我們的愛難道是虛假的嗎?

這場官司反複拖延,直到1931年底,胡蝶才終於勝訴,解除了這段婚約。至此,曾經美好的初戀情分,都被耗盡,胡蝶恨極了林雪懷。

因為這次失敗的戀愛,胡蝶說:“這件事曾在一段時間內在我心理留下不愉快的陰影,也痛感到作為一個電影演員一定要潔身自愛,否則這個社會輿論,有的出於愛護,有的出於中傷,有的是捕風捉影,無中生有。輕則使人頹喪,重則使人沉淪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