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豔事例告訴人們:每一個人要用一顆寬容的心,耐心地去完成工作任務。當他人對我們的產品或服務提出異議時,不要心浮氣躁,即使他人說的不對或不是全對,也不要動怒或反唇相譏,而應耐心地聆聽,心平氣和地解答。寬容別人,可以拓寬自己的路。“人非聖賢,熟能無過”。很多時候,我們都需要寬容,寬容不僅給別人機會,更是為自己創造成功的機會。
寬容待人,就是在交際交往中有較強的相容度。相容就是寬厚、容忍,心胸寬廣,忍耐性強。人們往往把寬廣的胸懷比作大海,能廣納百川之細流,也不拒暴雨和冰雹;也有人把忍耐性比作彈簧,具有能伸能曲的韌性。一位哲人曾說:“誰若想在困厄時得到援助,就應在平時待人以寬。”這也就是說,寬容能接納、團結更多的人,在順利的時候共奮鬥,在困難的時候共患難,進而增加成功的力量,創造更多的成功機會。反之,相容度低,則會使人疏遠,減少合作的機率,人為地增加成功的阻力。
總之,一個人要想成就事業,首先就要有寬容待人的處世習慣。反之,一個人以敵視的眼光看人,對周圍的人戒備森嚴,必會因孤獨而陷入憂鬱和痛苦中,一個寬宏大量,與人為善,寬容待人,能主動為他人著想,肯關心和幫助別人的人,肯定討人喜歡,被人接納,受到尊重,具有魅力,因而能更多地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寬容待人是成功者的風度,這種風度不是裝出來的,而是發自靈魂深處的內在修養,是一種良好的習慣,水到渠成的表露。我們隻有真正放開胸襟,做到寬容待人,才是取得成功之冠上的那顆寶石。
抱怨別人不如先反省自己
俗話說:“人無完人,金無足赤。”每個人在前行的過程中,都會或多或少地犯錯誤。錯誤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有的人明知自己有錯,卻不願改正,一意孤行地堅持自己的錯誤,從而使自己在錯誤中越陷越深,最終落個失敗的結局。
其實,錯誤並不可恥,不犯錯誤才是反常,重要的是個人麵對錯誤的態度。大凡成功人士,絕不會因為犯錯而懷憂喪誌,而是回過頭來分析、改正,並從中發掘重生的契機,最終走上成功之路。因此,一個人若想成功,就要敢於承擔錯誤,並改正自己的錯誤。
大學畢業後,李洋應聘到南方一個世界知名企業工作,有一次,由於自己的疏忽,她給公司造成了幾十萬元的損失,而損失本身是她在自我檢查業績時發現的,公司上上下下尚無人知曉。此時,依憑她的學曆和在知名企業的工作經驗,她可以輕而易舉地悄然跳槽離開,逃脫責任,避開責罰。但她明白,這樣的工作失誤如果再任其發展下去的話,可能會給公司造成更大的損失。
道德和良知深深地譴責著她,李洋認為,拿著老板的工資就得把份內工作做好,不能置公司的損害於不顧,不能做不誠實的人。於是,她決意向公司的上層領導坦白這一切,並做好自己將被公司開除並賠償損失的準備。她歉疚地坐在外方老板的桌前,將自己造成的損失一五一十地全盤托出,然後坦誠地說:“我願承擔全部責任。”老板望著這位誠實的員工,感動地向她宣布:“你就是公司要找的人才,是值得我們信賴的人才!”隨即從身上掏出了自己珍愛的筆送給了她。
此後,老板不僅幫李洋想辦法扭轉損失,還把重要的工作委派給她,對她著意栽培。幾年以後,李洋已成為中方最高的管理者。
李洋的成功就是源於她敢於承擔錯誤,如果她不主動向領導承認自己的錯誤或者是畏罪潛逃,那麼,可能就會是另外一種結局了。
卡耐基說:“不要害怕錯誤,更不要否認錯誤的存在,如果不承認錯誤,就永遠不會有正確。你所付出的代價將比承認錯誤之後立刻改正要大得多。”
俗話說:“退一步海闊天空。”有時候,用爭奪的方法,你也許永遠得不到滿足。但用讓步的方法,你得到的可能比你期望的更多。因此,假如我們知道自己一定要受到責備時,我們何不先自己責備自己,找出自己的缺點,那不是比讓別人批評要好受得多嗎?如果你將別人正想批評你的事在他有機會說出來前就承認了,他就會采取寬容、原諒的態度,以減輕你的錯誤了。華侖的故事就很好地說明了這一點。
華侖是一位商業美術家,在替廣告商或出版商繪畫時,最重要的是簡明準確。但很多時候,因為美術編輯人員要求華侖立刻替他們完成他們交來的工作,在這種情形下,他難免會犯一些小錯誤。
而華侖所認識的負責美術方麵業務的客人,最喜歡挑剔找錯,因此,華侖經常會極不愉快地離開他的辦公室,這並非由於他的批評,而是這位美術主任指出的毛病並不恰當。
有一次,華侖交去一份匆忙趕工完成的作品,後來他接到美術主任的電話,要他馬上去他的辦公室,有些問題出錯了。當華侖急匆匆地趕到了那裏,他看見主任一臉怒容,似乎要狠狠地批評、教訓他一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