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過幾年,高迎祥被殺,李自成被部將擁戴為“闖王”。前期起義軍到處碰壁,在潼關更是遭到官軍伏擊,損失慘重。李自成僅帶領十八騎突圍,在商洛山的崇山峻嶺之中藏身。過了幾年,他重新積蓄了力量,率領軍隊進入河南。當時河南大旱,天災連連,李自成便順應民心地提出了“均田免糧”的口號,得到了農民的支持。當時有首歌謠是這樣唱的:“吃他娘,穿他娘,吃穿不盡有闖王,不當差,不納糧。殺牛羊,備酒漿,開了城門迎闖王,闖王來時不納糧。”可見當時李自成的政策是多麼受歡迎。很快李自成的部隊就發展壯大起來,達到了百萬之眾,一躍成為明末起義軍的主力。後來李自成在襄陽建立了政權,被稱為“新順王”。不久在汝州大敗官軍,乘勝進占西安。然後李自成又建立了大順政權。實力壯大的他立即率軍攻入北京,明朝的最後一個皇帝崇禎最後隻得自縊身亡,明朝被徹底推翻。
到了北京以後,李自成十分驕傲自滿,失去了應有的警惕。他對將領和士兵在民間奸淫擄掠的事情十分放縱,自己也坐在龍椅上起不來。出於一種天然的仇恨,農民軍勒令明朝舊官員將自己的家產作為起義軍的軍餉,李自成的大將劉宗敏主持這件事情。正是這個劉宗敏在向吳三桂父親吳襄追討家產時,發現吳三桂最寵愛的歌女陳圓圓十分貌美,便強行搶來據為己有。但他沒有想到,吳三桂當時是明朝的總兵,正率領明軍駐紮在山海關一線,此時農民軍要想站穩腳跟,必須依仗吳三桂的力量。吳三桂當時還有投降李自成的打算,後來聽說自己的父親被抓,家產也被抄奪,甚至連自己的寵姬也保護不了,於是十分憤怒,命令手下的將領全部換上白衣白甲,為思宗皇帝朱由檢戴孝,同時還和清王朝的攝政王多爾袞接洽,請求清軍給予支援。後來在山海關,農民軍慘遭失敗,李自成隻好退出北京,四處轉戰,最後死在地主武裝手中。
當初進入河南時,李自成能夠提出“均田免糧”的口號,深受老百姓歡迎,而且他能夠約束下屬,製止他們四處搶掠,這也使得李自成深得民心。但是進入北京以後,李自成認為江山穩固,可以安穩坐天下了,便放鬆了對自己和將士的要求。他驕傲了,認為可以君臨天下,原明朝的將領應該向他投降,畢竟他已經占領了都城。他也確實派人去向吳三桂等人招降,然而在招降的過程中,他又放縱將士在北京城肆意妄為,最後傷了吳三桂的父親,奪了吳三桂的愛妾,為自己的失敗留下了伏筆。
無論取得多大成就,一定要保持低調。一旦驕傲,災禍就會降臨;一旦驕傲,失敗就會到來。
取得多大成就要靠他人評價
取得成就後能保持低調,這是一種智慧。要時刻記得,你取得什麼樣的功勞,最終是由他人評價的。
中國人常說,有本事要讓別人去說。一個真正成功的人是不喜歡自吹自擂的,因為別人的眼睛要比你的眼睛亮得多。就像1999年3月舉行的那場世紀拳王大賽一樣,由於裁判有爭議的判決使這場比賽被判為平局,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劉易斯獲勝的,真正的拳王當是劉易斯。1999年11月劉易斯與霍利菲爾德重賽,經過十二回合的激戰,劉易斯成為無可爭議的世界重量級拳王,霍利菲爾德再怎樣吹噓也沒用。
美國南北戰爭時,北軍格蘭特將軍和南軍李將軍率部交鋒,經過一番空前激烈的血戰後,南軍一敗塗地,潰不成軍,李將軍還被送到愛浦麥特城去受審,簽訂降約。
格蘭特將軍立了大功後,是否就驕奢放肆、目中無人了呢?沒有。他是一個胸襟開闊、頭腦清醒的大人物,他絕不會做出這種喪失理智的舉動來。
他很謙恭地說:“李將軍是一位值得我們敬佩的人物。他雖然戰敗被擒,但態度仍舊鎮定異常。像我這種矮個子,和他那六尺高的身材比較起來,真有些相形見絀。他仍舊穿著全新的、完整的軍服,腰間佩著政府獎給他的名貴寶劍;而我卻隻穿了一套普通士兵穿的服裝,隻是衣服上比士兵多了一條代表中將官銜的條紋罷了。”
格蘭特將軍不但讚美了李將軍的態度,而且也沒有輕視他的戰績。他認為自己的成功和李將軍的失敗,都由偶然的機會造成。他說:“這次勝負是由極湊巧的環境決定的,當時敵方軍隊在維吉尼亞,幾乎天天遇到陰雨天氣,害得他們不得不陷在泥潭中作戰。相反,我們軍隊所到之處,幾乎每天都是好天氣,行軍異常方便,而且有許多地方往往是在我軍離開一兩天後便下起雨來,這不是幸運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