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職員,在公司工作不到四個月,就選擇了離開。一不是自己的能力達不到,二不是自己溝通處事的能力差,三不是在公司裏無用武之地。那究竟是為什麼呢?原來他在從事自由研究之餘,通過偶然的機會與這家公司的員工接觸,發現這位員工在介紹自己公司的產品時,說得有些不明白,於是他就從溝通技巧上有角度有針對性地提了一些建議。沒想到該公司的老板直接打電話邀請他麵談,而後,他意外地進入了這家公司。
剛進入公司時,老板讓他著手解決難題,這就要求不僅要建立一些規則,還要打破一些常規。特別是後來老板任命他主管產品包裝,在設計文案時,他發現他的頂頭上司--產品總監對他構成很大的阻力,因為他要大刀闊斧修改的原方案就是這位總監設計的。為此他很困惑,是該通過協調溝通爭取把事情做好呢?還是放棄原則投其所好呢?當感覺阻力越來越大而被迫放棄時,其實他與上司的關係就顯得有些微妙了。最後,他隻好選擇回避。他沒有獲得上司的真正配合與支持,這就為離職埋下了伏筆。
總的來看,這位員工在入職時就沒有獲得有利於他的環境。讓自己暴露在一線,在眾多的眼球注目下承擔關鍵工作,那麼無論你大顯身手的結果如何,對自己都不太有利。你做好了,你是個人才,但這樣一來就有人患上“紅眼病”,以後不與你配合;二來領導因為看中你,安排一些更有挑戰性的事情讓你做,這對一個還沒有完全熟悉環境的人來說,事實上是拔苗助長。
英國大文豪蕭伯納出名後贏得了很多人的尊敬和仰慕,但是年輕時的他特別喜歡外露鋒芒,說話尖酸刻薄,誰要是跟他交談,便免不了有被奚落之感。一天,一位老朋友私下對他說:“你出語幽默、風趣,但是大家都覺得,如果你不在場,他們會更快樂。因為他們比不上你,有你在,大家便不敢開口了。你的才幹確實比他們略勝一籌,但這麼一來,朋友將逐漸離開你。這對你又有什麼益處呢?”
老朋友的話使蕭伯納如夢初醒,他感到如果不收斂鋒芒,徹底改過,社會將不再接納他,又何止是失去朋友呢?所以他立下誓言,從此以後,再也不講尖酸的話了,要把天才發揮在文學上。這一轉變不僅奠定了他後來在文壇上的地位,同時也廣受各國讀者的敬仰。
你要是比別人多一些本事,不一定要張揚著讓他人知道,時間會證明一切的。
謙虛內斂,低調做人,使你在與人共事時留下較大的回旋餘地,是一種必要的自我保護,也是一種讓人敬佩的內在氣質。
謙遜豁達,贏得尊敬
謙虛豁達的人能贏得眾人的尊重,贏得更多的朋友和知己。那些妄自尊大、小看別人、高看自己的人總是令別人反感,最終在交往中到處碰壁。
行走職場中,每個人都希望能得到別人的肯定。當別人表現得比我們優越時,我們就會產生一種自卑感,甚至對他們產生敵視情緒,但是當我們表現得比他們優越時,我們就會有一種得到肯定的感覺,因為不管什麼人都在自覺不自覺地維護著自己的形象和尊嚴。如果有人對他過分地顯示出高人一等的優越感,那就是對他自尊的一種挑戰與輕視,他的排斥心理乃至敵意也就隨之產生了。
蔣先生是一位很有人緣的業務骨幹,但是在他剛到單位時,在同級領導中幾乎一個朋友都沒有。因為那時他正春風得意,常說有多少人找他幫忙,某某人又給他送了禮,上司又如何器重他等等。大家聽了不僅不欣賞,反而極不高興。後來經人點撥,蔣先生意識到自己的毛病。從此便很少談自己而多聽同級領導的說話,因為他們也有很多事情要吹噓,遠比聽別人吹噓更令他們興奮。後來,每當他與大家閑聊,總是先請對方滔滔不絕地表現自己,隻有在對方停下來問他的時候,才很謙虛地說一下自己的情況。於是,蔣先生就成了辦公室裏最受歡迎的人。
謙虛的人往往能得到同級領導的信賴。因為謙虛,他們才不會認為你對他們有威脅,這樣你就會贏得他們的尊重,更好地與其建立關係。
所以,對自己要輕描淡寫,要學會謙遜,隻有這樣,才會永遠受到別人的歡迎。
滿招損,自滿是前進的羈絆
無論你多麼有才能,都要保持低調。有時候這種低調就是指取得成就後不自滿,不停下腳步。無論身處何地,都應該保持低調。
明朝末年,國家衰敗,很多地方百姓困苦不堪,陝北農民尤其困苦,遭受了嚴重的災荒,可官府卻不顧百姓的死活催逼交糧納賦。走投無路的農民忍無可忍,紛紛起義。此時李自成也揭竿而起,率領自己的軍隊去投奔“闖王”高迎祥。由於李自成有勇有謀,屢建戰功,受到了高迎祥的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