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多數人都不懂得吸取教訓,即使前人已經有過失敗的經驗,他們仍然喜歡讓自己撞得鼻青臉腫,然後才驚呼說:“沒想到是真的!”
人類的經驗是靠時間累積出來,再經過長時間的去蕪存菁得來的。所有長者的智慧與建言,我們都不能視若無睹,那些都是我們絕佳的成功秘籍。
待人辦事也是如此,凡事都要以謙讓的心胸為自己預留一條退路,人情留一線,日後好相見,不是嗎?
予他人方便,就是予自己方便
給別人留餘地,就是給自己留餘地。給別人方便,就是給自己方便。
一個人價值的實現,不能隻顧及個人生命和利益的存在,並且,它也不由自己對自己的生存意義給予評判。個人不能離開他賴以生存的群體,不能離開由這麼多群體所構成的社會;個人的生命價值是由他人、社會給予評判的。隻有在一定的社會條件下,個人的人生價值才能得以體現。因此,一個人在自己的人生征途中時刻不能脫離集體、社會;個人必須為大眾、為社會承擔責任,作出貢獻,奉獻自我。一個人隻有超越自己生命狹小的圈子,而熱心投入到社會之中,才有可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一年冬天,年輕的哈默隨一群同伴來到美國南加州一個名叫沃爾遜的小鎮,在那裏,他認識了善良的鎮長傑克遜。正是這位鎮長,對哈默後來的成功影響巨大。
那天,天下著小雨,鎮長門前花圃旁邊的小路成了一片泥淖。於是行人就從花圃裏穿過,弄得花圃一片狼藉。哈默不禁替鎮長痛惜,於是不顧寒雨淋身,獨自站在雨中看護花圃,讓行人從泥淖中穿行。
這時出去半天的鎮長滿麵微笑地從外麵挑回一擔煤渣,從容地把它鋪在泥淖裏。結果,再也沒有人從花圃裏穿過了。鎮長意味深長地對哈默說:“你看,給人方便,就是給自己方便。我們這樣做有什麼不好?”
每個人的心都是一個花圃,每個人的人生之旅就好比花圃旁邊的小路,而生活的天空不僅有風和日麗,也有風霜雪雨。那些在雨中前行的人們如果能有一條可以順利通過的路,誰還願意去踐踏美麗的花圃,傷害善良的心靈呢?
後來,哈默在艱苦的奮鬥下成為美國石油大王。一天深夜,他在一家大酒店門口被黑人記者傑西克攔住,傑西克問了他一個最敏感的話題:“為什麼前一陣子閣下對東歐國家的石油輸出量減少了,而你最大對手的石油輸出量卻略有增加。這似乎與閣下現在的石油大王身份不符。”
哈默聽了記者這個尖銳的問題,沒有立即反駁他,而是平靜地回答道:“給人方便就是給自己方便。那些想在競爭中出人頭地的人如果知道,關照別人需要的隻是一點點的理解與大度,卻能贏來意想不到的收獲,那他一定會後悔不迭。給人方便,是一種最有力量的方式,也是一條最好的路。”
有一篇叫《慷慨的農夫》的短文,說的是:
美國南部有個州,每年都舉辦南瓜品種大賽。一位經常獲得頭獎的農夫,獲獎之後,毫不吝惜地將得獎的種子分送給街坊鄰居。有人不解,問他為何如此慷慨,不怕別人的南瓜品種超過他嗎?農夫回答:“我將種子分送給大家,方便大家,其實也就是方便我自己!”原來,鄰居們種上了良種南瓜,就可以避免蜜蜂在傳遞花粉過程中,將鄰近的較差的品種傳染給農夫的南瓜。這樣,農夫就能專心致力於品種的改良。否則,他就要在防範外來花粉方麵大費周折而疲於奔命。
農夫的這個回答是對“與人方便,與己方便”的最好注解。
宋朝的法演禪師曾給世人留下四誡說:
勢不可使盡,使盡則禍必至;
福不可受盡,受盡則緣必孤;
話不可說盡,說盡則人必易;
規矩不可行盡,行盡則事必繁。
利益是每個人都想享有的,如果你處處隻想到自己的利益,就會眾叛親離;若過於孤立,則成功的緣分就漸漸疏離;不該得的財富你處心積慮想擁有它,到頭來你會失去更多的利益和機會。
人在世間若是不肯給人方便,讓人一步,便會使自己到處碰壁,到處遭逢阻礙。不肯給人方便,結果自己到處不方便。
予人方便,需要的隻是一點點的理解與大度,卻能贏來意想不到的收獲。予人方便,是一種最有力量的方式,也是一條最好的路。這樣做的結果,會比僅僅追求財富上的成功,或是個人的成就感,要來得更有意義。
為人處世要有給別人讓路的風範
在人生的每一個辦事過程中,都要學會給人讓路,這是做人的胸襟和成功的源泉。
一位著名的企業家在作報告。一位聽眾問:“你在事業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請問,對你來說,最重要的是什麼?”企業家沒有直接回答,他拿起粉筆在黑板上畫了一個圈,隻是並沒有畫圓滿,留下一個缺口。他反問道:“這是什麼?”“零。”“圈。”“未完的事業。”“成功。”台下的聽眾七嘴八舌地答道。他對這些回答未置可否:“其實,這隻是一個未畫完整的句號。你們問我為什麼會取得輝煌的業績,道理很簡單,我不會把事情做得很圓滿,就像畫個句號,一定要留個缺口,讓別人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