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環(問題篇)(二)1(1 / 2)

於神望了霍刑警一眼,充滿自信地說道:“這宗案件有可能是交換殺人案呀!”

“交換殺人?”這個詞對霍刑警來說有些陌生。雖然他以前也聽過“交換殺人”這個概念,但一時之間卻想不起它的具體意思。

於神進一步解釋:“我就從頭說起吧。什麼是交換殺人呢?首先,王劍具備了謀殺沈芝的動機,而與此同時,在另一個地方,有兩個人,我們暫且稱他們為A和B吧,他們兩人之中,A也具備了謀殺B的動機。於是,正常的情況應該是:王劍殺害了沈芝,而A就殺害了B。”

霍刑警一邊聽一邊點頭:“嗯,然後呢?”

“可是,由於王劍具備殺害沈芝的動機,如果沈芝死了,王劍肯定會首先成為警察的懷疑對象。A也一樣,如果B死了,具備殺害B的動機的A,也會成為警察的首要懷疑對象。”

於神頓了頓,接著又說:“如果他們要阻礙警察從殺人動機這條線索去查出嫌疑犯,就必須進行交換殺人了。”

霍刑警神情嚴肅:“你說詳細一點。”

“我的意思是,王劍和A取得聯係,兩人交換要殺的對象,即王劍幫A去殺掉B,而A則幫王劍去殺掉沈芝。王劍殺害B的時候,A為自己製造不在場證明;而A在今天淩晨兩點到三點間去殺害沈芝的時候,王劍也為自己製造不在場證明。如此一來,有殺人動機的人由於有了不在場證明,警察的調查就會受到阻礙。另一方麵,由於王劍和B,還有A和沈芝,是毫無關係的,所以B被殺的時候,警察不會想到去懷疑王劍,而沈芝被殺的時候,警察也完全不會想到跟沈芝根本不認識的A會是凶手。這就大大地加大了警察調查的難度。”

霍刑警聽到這裏,拍了拍腦袋:“你的推斷合情合理呀!正因為是交換殺人,所以王劍才早就知道沈芝會被殺,因此王劍才在沈芝被殺的時間,為自己製造牢不可破的不在場證明!可是……”

霍刑警皺了皺眉,又說:“既然A和王劍是共犯,那為什麼A要把王劍的打火機放在凶案現場呢?”

“是想讓我們集中精力去調查王劍,而忽略了其他線索吧。”於神推理道,“雖然A十分小心,在現場沒有留下任何指紋和毛發,然而,天網恢恢,疏而不漏,沒有任何破綻的犯罪是不可能存在的。A知道這點,所以故意留下印有王劍的指紋的打火機在現場,讓我們以為真相就在眼前,讓我們鎖定王劍為嫌疑對象。反正王劍有完美的不在場證明,他是不可能被我們逮捕的。而我們在調查王劍的過程中,就會忽視了其他人犯罪的可能性,而且我們跟著打火機這條假線索去調查王劍,真正留在現場的那些微乎其微的線索,就會被我們忽略。當我們發現王劍不可能是凶手,回頭重新調查的時候,真正的線索已經隨著時間的過去而消失了。”

“……”霍刑警聽得汗水涔涔而下。

兩人沉默了,各自思考。隔了幾分鍾,霍刑警才說道:“這麼說,根據王劍和A的約定,王劍已經殺死了B,或者是王劍即將要殺死B?”

“很有可能。”

“那我馬上派人二十四小時跟蹤、監視王劍,如果王劍還沒殺B,我一定要阻止這宗凶殺案的發生。”霍刑警正氣凜然。

接下來,霍刑警駕著他的那台紅色QQ,和於神一起離開了王劍的家。返程之中,兩人仍然在針對這宗謀殺案件進行討論,討論了一會,兩人都沒能提出新的觀點,索性停止討論,各自思考。

一個多小時後,兩人回到沈芝家樓下。下車以後,於神問道:“你現在要再到凶案現場重新搜查,看看能不能發現新線索?”

“是的,”霍刑警點了點頭,“我們的確被那顯而易見的證據--打火機給迷惑了,發現那打火機後,特別是知道打火機上有著具備殺人動機的王劍的指紋後,我以為真相就在眼前,而沒有想過要進一步搜查現場。幸好有你提醒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