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往事
這一夜,心情激動的遊先生失眠了。他想起了那些遙遠的往事。
四十二年前,有人把一名尚未滿月的男嬰丟棄在嵩山少林寺的大門外。少林寺的方丈收養了這名棄嬰。棄嬰的脖子上戴著一塊金鎖片,上頭刻著一個“遊”字,於是方丈把他叫做小遊。
小遊五歲的那年,方丈開始教他少林寺的武功。小遊天資極高,學得極快,不到兩年已小有所成。很快小遊就八歲了,他的武功也已經有了一定的根基。
那一天,小遊到少林寺後山的一座荒廢已久的小木屋玩耍,卻發現有一個受了重傷的黑衣男子躺在裏麵,在男子的身旁還散落了一些金銀珠寶。天性善良的小遊看到男子那痛苦的模樣,心中不忍,馬上回到寺裏找來了一些傷藥,給男子療傷。
一個月後,男子基本康複了。為了答謝小遊的救命之恩,男子把身上的所有金銀珠寶都贈予小遊。沒想到小遊卻拒絕了。男子大惑不解,問他為什麼不要。小遊大聲說:“你是小偷,這些東西是你偷回來的,方丈師父說隻有壞人才偷東西,你是壞人。”
男子一怔,啼笑皆非:“你既然知道我是壞人,為什麼還要救我?”
“方丈師父說,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不管是好人還是壞人,都有生存的權利。”小遊年紀雖小,說起道理來卻正氣凜然,“現在你已經康複了,你自己走吧,不用感謝我。”
男子哈哈一笑:“小子真有意思!你叫什麼名字?”
“我沒有名字,大家都叫我小遊。”想到自己的身世,小遊黯然神傷。
“小遊,聽我說,”男子收起笑容,一臉嚴肅,“我是好人還是壞人,我自己也說不準,但我不是一個小偷,我是一名俠盜。”
“俠盜?”小遊第一次聽到這個名詞,搔了搔那聰明的小腦袋。
“是的,俠盜和小偷不同,小偷偷回來的東西是據為己有的,而俠盜偷回來的東西是分給窮人的,小偷是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欲而盜竊,而俠盜則是劫富濟貧。”
“劫富濟貧?”小遊又聽到了一個新鮮的詞彙。
“金銀財寶,這些東西,富人們並不需要,或者該說並不需要那麼多,而窮人們卻迫切需要,一顆小小的寶石,富人隻是把它戴在脖子上,供人觀賞,向人炫耀,而窮人們,卻可以用它來換一年的食物。”男子說到這裏,輕輕地籲了口氣,望著麵前這個聰明善良的男孩,“小遊,我把富人們用不著的東西分給窮人,你說我這樣做是對還是不對?”
偷東西當然是不對的。可是他偷東西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別人。這樣做對不對呢?方丈師父並沒有跟小遊說過這樣的情況。幼小的他,道德底線受到了強烈的衝擊。
這一個問題,小遊想了一整天,終於得到了答案。次日傍晚,他又來到小木屋找到了那位俠盜叔叔。
“怎麼?想通了?”俠盜叔叔笑了笑,“要來把我送給你的禮物拿回去?”
小遊搖了搖頭:“我想求你一件事。”
俠盜叔叔一臉好奇:“是什麼事?”
小遊深深地吸了口氣:“我想你收我為徒,我想跟你一樣,當一名俠盜,劫富濟貧。”
小遊的話讓俠盜叔叔稍微愣了一下。少頃,隻見他籲了口氣,認真地說:“你想清楚了?你認為我做的事是對的?”
“是對的!”小遊大聲說,“方丈師父說,幫助別人的都是好人。你讓窮人得到了快樂,你是好人,雖然對於富人來說,他們不一定這樣認為……”
“你錯了。”俠盜叔叔搖了搖頭,淡淡地說,“並不是每個人都是大壞蛋,有些人家裏很有錢,但他們的錢都是通過正當途徑賺回來的。偷取這些人的錢財的時候,我無法心安理得,無法偷得理所當然。但是窮人們急需這些錢財。那怎麼辦?於是我在盜取這些商人的財物之時,會給他們留下一些小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