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2 / 2)

自省、自尊、自知、互尊互愛,就是自己反省自己,自己尊重自己,有自知之明,互尊互愛。這是主動調節的關鍵。通過反省,以查找自己是否違背自然規律、社會規律和人體的規律,並以此為起點,再達到互愛。通過自省,可以自覺地、及時地發現自己的問題,以便使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不致釀成大問題。

§3以激勵為良方

模糊管理是通過激勵的方式來調動企業員工的積極性,實現企業管理的目標。

人們對於激勵並不陌生,激勵是指管理者針對下屬的需要,采取外部誘因進行刺激,並使之內化為按照管理要求自覺行動的過程。其要點是:

第一,激勵是一個領導行為的過程,是一係列連鎖反應。它主要是激發人的動機,使人產生一種內在動力,朝著所期望的目標前進的活動過程。

第二,未滿足的需要是激勵的起點。以人為本的模糊管理中的主客體目標,就是要實現的需要,需要是引起動機的基礎。沒有需要,動機也就無從產生;需要已經滿足,就不會產生動機。因此,未滿足的需要,才能引起動機,才是激勵的起點。

第三,激勵必須是領導者利用某種外部誘因,刺激人的未滿足的需要。需要引起動機,動機產生行為,這種需要和動機要用外部誘因來刺激。這是因為:

(1)管理上需要的動機和行為並不是建立在自發基礎上的。不是人們有什麼需要,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想怎樣就怎樣。管理所需要的積極性,並不是自發產生的。管理的目標,應當涵蓋員工的個人的目標,但這又不是每個人都能認識到的,同時,組織的目標又不可能包括個人的所有目標。組織目標同個人的某些目標相排斥也是常有的。

(2)需要是人對客觀事物的需求,需要外部條件刺激,引起動機,付諸行動。

(3)人的“潛在的需要”需要誘發。人的潛在的需要,也是人的客觀存在的需要。但這種需要,人們尚未意識到,或者由於主客觀條件不具備,尚未提到“議事日程上”。因此,隻要有了實現的可能,通過誘發,這種潛在的需要就會變為現實的需要,就可能引起動機。

人的需要,有精神的和物質的,因此外部誘因也就有物質的和精神的,應該用不同的誘因刺激人們相應的需要。

第四,激勵的實現,必須使外部誘因內化為個人的自覺行為。就是說,外部誘因必須為個體所接受,從而使領導的意圖成為個體的自覺自願的行動;否則就沒有效果,或者效果不大。

第五,激勵的目標是激發起人們按照管理要求,按目標要求行事,而不是各行其是,任意發展,偏離組織的目標,否則,就背離了激勵的初衷。

§4人力資源開發:模糊管理的延伸

模糊管理最終是依賴人來實現的。而人又是企業中最活躍、最不確定、最有潛力的因素。因而積極挖崛企業員工中每一個人的潛能,積極開發企業的人力資源是模糊管理中的核心。

企業人力資源開發,是指企業通過預測規劃、教育培訓、考核評價、配置使用、改善生活質量、維護激勵等一係列環節,係統地開發人的能力,從而有效地實現社會、組織和個人發展目標的過程。理解人力資源開發的涵義,要抓住以下幾個重點:第一,人力資源開發是組織和個人發展的過程。人力資源開發是在一定的社會組織中進行的,是社會組織的行為。社會組織進行人力資源開發的結果,必然使個人的能力得到提高。而個人能力的提高,又推動組織提高效率,推動組織的發展。第二,人力資源開發的重點是提高人的能力,核心是開發人的潛能。人力資源開發從企業的意義來考慮,必然要考慮企業的經濟效益,使企業得到發展,提高人的能力,核心的問題是開發人的潛在能力,調動人的積極性。第三,人資源開發是一個係統工程,貫穿在人力資源發展過程的始終,預備規劃、教育培訓、配置使用、考核評價、激勵和維護,都是人力資源開發係統中不可缺少的環節。

企業從事生產經營活動,需具備兩個最基本的條件:一是占有資金;二是擁有掌握專業技能從事管理和操作的人員。在這二者中,人的因素更為重要。一個企業的幹部、職工隊伍的整體素質如何,特別是人力資源的開發使用狀況,對企業的經營水平與發展具有決定性的作用。人力資源的核心問題是開發人的智力,提高勞動者的素質。一句話,就是解決人才的問題。人才是事業成敗的關鍵。企業要想立於不敗之地,在市場競爭中取得優勢,就必須十分重視人才的開發、培養和使用。

模糊管理作為一個新興經營管理的方略,其重要性日益被更多的經營者認知,並在企業發展中起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現代企業因地製宜、因人而異地采用模糊管理方略,將在21世紀中實現其超速發展的宏偉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