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頭腦是成功的聚寶盆孫正義的父親開了一家彈子房,小時候,孫正義常常能聽到父親嘟囔:“今天下雨了,所以生意不好。要是天晴的話,一定會好的。”當時他就想,要是自己經商,一定不能做那種看天吃飯的生意,而要自己把握自己的命運,他要打造的是鐵一樣的成功。
高一暑假,他得到了一個去美國加利福尼亞參加英語短訓班的機會。剛一到加州,他就喜歡上那裏自由、開放、樂觀的氣氛了。回到日本後他就向父親提出,要到美國留學去。所有的親戚都覺得他是在異想天開,但是,他表現了堅定的態度和天才的遊說能力,終於,父母被說動了。
1974年2月,他踏上了赴美留學之路。那時,他不到17歲。
第二年,他轉學到柏克萊中學,又過一年,他進入了一所小規模的大學。兩年以後,他終於獲得資格進入加州柏克萊大學學習經濟學。大學裏,很多同學都在搞勤工儉學,他也想搞。但是他覺得刷盤子一類的工作得不償失,他決定搞發明,用發明來掙錢。
孫正義搞發明的辦法很奇特:從字典裏隨意找三個名詞,然後想辦法把這三樣東西組合成一個新東西。每天他給自己五分鍾來做這件事情,做不來就拉倒。一年下來,竟然有250多項“發明”。在這些“發明”裏,最重要的是“可以發聲的多國語言翻譯機”。它是從字典、聲音合成器和計算機這三個單詞組合而來的。現在,我們很多人的計算機裏麵都裝著一種叫“詞霸”的翻譯軟件,孫正義的發明所實現的功能與之很類似。他要做的是,你在機器裏輸入日語———我們以日英翻譯機為例——機器能自動發出與其相對應的英語的聲音來。有了這樣一個機器,一個不會任何英文的日本人就可以向美國人“說話”了。
孫正義覺得這個產品會有市場,他甚至連如何經營產品都想到了:把它放在機場裏,供外國遊客租,當遊客回國時再還給機場。天才的遊說能力再一次幫助了他,他說服了“半導體聲音合成芯片”的發明人和參與阿波羅登月計劃的技術人員來實現自己的發明。然後,他利用假期回國探親的機會向日本的大公司推銷自己的發明。夏普公司對這個發明表示了興趣,並花1億日元的價格把它買了下來,這是孫正義的第一桶金。
除了發明,大學時代的孫正義還表現了自己的商業頭腦。當時,日本遊藝機很是盛行,而美國則很少見。於是,孫正義決定在校園裏經營遊藝機。他注冊了一家叫“和音”的公司,從日本組織來舊遊藝機,對其軟件稍加改動之後擺放到學校的休息室、食堂、宿舍等地。遊藝機給孫正義帶來了不小的財富。到畢業的時候,“和音世界”足足給他帶來了100萬美元的收入。
在美國讀書的時候,孫正義在研製自己的翻譯器材時,還曾雇傭了自己的老師為自己打工。孫正義覺得這很正當,因為是他提出的產品設想和最初的模型方案。老師給學生打工,可能並不稀奇,關鍵是,孫正義並沒有真正拿出若幹現金,他拿出的是未來的“錢”——“收—產品賣出專利後的益”。中國有個成語:畫餅充饑。畫一張未來的“餅”給自己的老師,而且老師心甘情願真就幹了,這裏麵除了孫正義過人的“勸說”能力,恐怕還跟他匪夷所思的思維方式有關。
商業頭腦固然是需要培養的,但是,從孫正義求學時的這些事情,我們領略到的是一種天才的商業頭腦,那麼是不是,沒有天分就不能成功呢?其實每個人都會有這樣那樣的天分,有的人有藝術天分,有的人有科學研究天分,有的人有語言天分,不同的人適合不同的人生道路,孫正義有天生的商業頭腦,所以選擇了從商這條路剛好適合他,但不一定適合任何人。因此,選擇適合自己的路就成了很重要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