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市場是最大的蛋糕——克羅克的“通吃技巧”(8)(1 / 3)

盡管身處窘境,但孫正義仍對自己的商業模式保持絕對的自信。作為投資家、事業家並且涉足新市場的孫正義,以其絕無僅有的膽識和決心在日本實現矽穀模式,這在缺乏挑戰精神的日本格外引人注目。“我知道人生苦短,我立誌要從事一個革命性的產業,做一個成功的人”。事實上,在孫正義此後的商業生涯中,他從來沒有喪失過這樣的一種自信,甚至坦言自己“一種對成功的渴望和基於無根據的自信,使我從來就沒有想到過會失敗,因為就我當時而言,我什麼都沒有,不用擔心會失去什麼。”

大膽背後,必須縝密計算在進行數百、數千億日元規模的購並行動之前,孫正義事先做了哪些準備呢?我們可以從“雙乘兵法”中的“頂情略七鬥”看出一二。

如前所述,“頂情略七鬥”是孫正義自己創出來的,表示攻擊之際的心理準備。首先,站在最高處環視四周的變化,盡可能搜集情報,再以這些信息為基礎擬定戰略,一旦有七成的勝算,就采取攻擊行動。孫正義解釋;“如果勝算隻有五成或六成,則不求戰。隻要我判斷有七成的勝算,一定會投入戰場。”

從過去到現在,推動各種事業的孫正義,據說在各種經營上的判斷,完全遵守七成以上勝算的標準。“就算有七成的勝算,實際執行時,也必須負擔三成的風險。”孫正義以既自信又謙虛的口吻笑著說。然而,在充滿不確定性的創投事業中,孫正義敢發出經常維持七成成功率的豪語,且持續創造激人成績的事實,不禁令人感到驚訝。

至於讓孫正義擁有七成勝算把握的,則是他的“癖好”,也可以說是他的“個性”,那就是徹底的信息搜集與分析。

小孫正義15歲的弟弟孫泰藏便指出,縝密計算是孫正義在商場上無往不利的利器:“哥哥的確擁有大膽的想法與活力,但我認為他最厲害的地方是擬定細密的戰略。在看似相當大膽的購並行動背後,其實都有極其周密的計算與各種狀況的模擬推演。”

以下是孫泰藏從軟件銀行的董事所聽到的,孫正義購並齊夫戴維斯出版公司的內幕。當時,孫正義從野村企業情報與摩根史坦利等公司,找來10名投資銀行專業人員,一個團隊,令他們專門從事信息搜集,並將搜集到的信息進一步精密分析。每個星期,他們必須向孫正義提出一份厚約10厘米的報告書。

孫正義會瀏覽報告中每一個細節,並提出疑問或新的指示,這些問題或指示總是一針見血,令這群能力十足的投資銀行專業人員都感到佩服。

這項作業持續了三個月之久,報告書累計有十幾冊,幾乎所有的沙盤推演都毫無遺漏,這時孫正義才決定購並齊夫戴維斯公司。

從取得朝日電視台股票,乃至於成立JskyB這一連串的行動與策略,都是在與梅鐸見麵之後的數日內決定;但是,支持孫正義做出這些決策的,卻是稍早以前針對進入數字衛星播送事業所進行的各項模擬演練。

有時會接觸這些決策過程內幕的孫泰藏指出:“盡管媒體一味強調哥哥大膽的一麵,但我認為事實上他早已做好較別人更加確實的準備措施。”提供孫泰藏上述情報的,就是領導軟件網絡事業部的常務宮內謙。宮內說:“外界總是認為孫總經理經常說大話,這是極大的錯誤。他在推動任何工作之前,總是徹底搜集情報並加以分析,不惜花費時間與金錢,直到他滿意為止,因此他的一舉一動,其實都是經過縝密的計算。構想也許有點誇大,卻相當的踏實。”

孫正義的一舉一動無疑是模範生的行徑,外人很難掌握他的真正用意,說不定這也是他縝密計算的一部分。這些經過徹底計算的標準說法,配合上他的能言善道,在許多場合相當具說服力。

自認是孫正義“大哥”的朝日太陽能總經理林武誌曾說:“有一次孫正義來找我,提到他正在考慮一樁1600億日元的購並案。如果是160億日元的話,我還能勉強相信,他卻說至少需要1600億日元。老實講,當時我以為這家夥腦袋壞了。我要他講清楚一點。為什麼要買呢?程序如何呢?我花了3個小時聽他分析。聽完之後,我隻說了一句話:‘小孫,去做吧!’無論是籌措資金或其他細節,孫正義都已經做好縝密的計算,他說出來的話已經經過高度整合,沒有任何矛盾。從這件事之後,我才承認他是個天才,大膽的家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