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家有一寶《中》(2 / 3)

“嗯,這道菜色澤淡黃,豆腐嫩白而有光澤。李塵你這個菜是怎麼做的?

“先用蔥、薑、蒜、花椒爆香鍋,然後加入肉末,放入醬油煸炒,再加入麻婆豆腐調料半包,上色後, 加入豆腐,與肉末混炒,再加入剩下的調料,出鍋即可了。 豆腐切約一厘米見方的塊,放碗裏用沸水燙一下(不能下鍋燙煮)後瀝幹水份,將豆瓣和醬油裝一個碗裏,蒜苗切碎,豆豉用刀壓成茸或剁成細末,將澱粉、味精放一個碗裏加水兌成芡汁。鍋中放油燒至六成熱,倒入肉末炒散炒熟後起鍋裝碗裏待用。鍋中放油燒到六成熱,放豆瓣醬油、辣椒粉、豆豉炒紅炒香。加半碗湯(水也可),燒沸後放豆腐、肉末燒三、四分鍾。放蒜苗,燒半分鍾後放勾芡,放紅油。起鍋後撒上花椒粉即可。用嫩豆腐、牛肉末燒製而成。成菜色澤紅亮,豆腐嫩白,具有麻、辣、鮮、燙、嫩、捆(指形整)、酥(指牛肉末)的特色。

選石膏豆腐切四方丁放碗中,用開水泡去澀味。燒熱炒鍋下菜油,燒至六成熱,將剁細的牛肉末炒散,至色呈黃,加鹽、豆豉、辣椒粉、郫縣豆瓣再炒,加鮮肉湯,下豆腐,用中火燒至豆腐入味。再下青蒜苗節、醬油,略燒片刻即勾芡收汁,視汁濃亮油時盛碗內,撒花椒末即成。

製作時豆腐宜選用細嫩清香“石膏豆腐”,辣椒麵以紅辣椒為最佳,牛肉以黃牛肉為最佳,製作麻婆豆腐有四字要訣:即“麻、辣、燙、捆”。李塵緩緩的解釋道。這道菜在李塵還在小的時候自己的父親就曾教過他具體的做法,到了飯店更是對具體的做法有了不少的了解。所以今天李塵才大膽的嚐試了這道菜希望給這些錢塘的巨頭不一樣的感覺。

“各位誰來評價一下這道菜究竟如何?”徐斌見這裏的人大多還沒有發言,於是問道;

“我來吧?”徐方這是夾起最後一塊麻婆豆腐,緩緩的道;“我認為這道菜的特色在於麻、辣、燙、香、酥、嫩、鮮、活八字。花椒要用漢源進貢朝廷的貢椒,麻味純正,沁人心脾。 如若別地花椒,麻味卡喉,令人氣緊,誰還會有食欲,誰敢再夾豆腐?辣,是選用龍潭寺大紅袍油椒製作豆瓣,剁細煉熟,加以少量熟油海椒烹膾豆腐,又辣又香。燙,就是起鍋立即上桌,聞不到製豆腐石膏味,冷浸豆腐的水鏽味,各色佐料原有的難聞氣味,隻有勾起食欲的香味。酥,指煉好的牛肉餡子,色澤金黃,紅酥不板,一顆顆,一粒粒,入口就酥,沾牙就化 嫩,指的是豆腐下鍋,煎氽得法,色白如玉,有楞有角,一撚即碎,故住宅大多用小勺舀食。鮮,指全菜原料,俱皆新鮮,鮮嫩翠綠,紅白相宜,色味俱鮮,無可挑剔。活,這道菜的一項絕技:豆腐上桌,寸把長的蒜苗,在碗內根根直立,翠綠湛蘭,油澤甚豔,仿佛剛從畦地采摘切碎,活靈活現,但夾之入口,俱皆熟透,毫無生澀味道。李公子不知我說的可對?”

“嗯?徐老爺如何得知?”

“其實這道菜我在不久前淨增見過,那是曾靜遊覽四川的時候一個老漢做給我吃的,當時我一下子便記得了這個味道,他就是這樣告訴我的,隻不過那個老漢去世的早,我自己也曾在府中無數次的想要還原這道菜,但是都沒有成功,沒想到今天李公子竟然以同樣的方式想到了這道菜,而且做得比我當初所嚐到的更為美味。”

“哦,天下間還有如此巧合之事?”陳海峰笑問道;

“陳兄,不必有所疑慮,我是相信這道菜確實是李公子做出來的,因為那個老漢在10年前已經去世了,而且並沒有傳人,這道菜李塵這個年紀不可能意外得知的,而且李公子的菜比起那日所嚐更加的美味。就算是李塵照搬,能有這般本事也令我佩服。”徐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