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丹桂飄香。中秋節正值桂花盛開之際,故人們逐漸忘記了“月中有桂樹“的道教寓意,而是把桂花直接與中秋聯係在一起。此外,舊時科舉鄉試也恰好在八月,故又有將應試得中形容為“月中折桂”或“蟾宮折桂”。
桂花酒最早出現在《楚辭?九歌?東皇太一》中:“奠桂酒兮椒漿。”自此經過幾千年的發展桂花酒已經成為了人們日常生活之中一項必不可少的‘飲料’特別是對於那些中下等的貧民,桂花酒更顯得尤為重要。李誌今天把桂花酒放在餐桌之上除了是中秋風俗意外我想更重要的還是,李誌對於往日生活的回憶,想李誌年輕的時候這樣的家宴也不知道辦了多少次了,其中繪桂花酒酒一定在其中。中秋佳節桂花飄香,這也是自然現象對此的一個潛在解釋。
“爹爹?你這茶配的是什麼茶啊?”李塵品了一口好奇的問道。
“怎麼?也有你小子不知道的事情?我配的的是西湖龍井啊,怎麼?”
“爹爹,這月餅不適合配西湖龍井。”
“哦,我們往年都配西湖龍井並沒有什麼不妥啊?”陳氏好奇的問道。
“月餅,重糖輕油,雖然月餅皮兒比較薄,不過由於內餡飽滿實在、配料極為講究,所以月餅吃起來特別甜膩。不妨搭配重烘培、顏色較深、口味較重的茶,如鐵觀音、人參烏龍茶。此外,如果是口味為淡甜、口感綿密的改良式廣式月餅,搭配帶有花香類的茶,或是有清香味的茶,就有提味的功能。而用西湖龍井則恰恰配不了月餅的那股細膩。”
“哦,怎麼說?”
“春茶中的西湖龍井,色嫩綠明亮;清香或嫩栗香,但有部分茶帶高火香;滋味清爽或濃醇; 夏秋龍井茶,有清香但較粗糙,滋味濃略澀,葉底黃亮。這樣的茶配上重糖輕油的月餅,顯然是不太合適口感的,會讓人有股反胃的感覺。而鐵觀音發源地安溪高海拔、岩石基質土壤種植的茶樹,具有“鮮、香、韻、銳”之綜合特征。香氣高強,濃馥持久,花香鮮爽,醇正回甘,觀音韻足,茶湯金黃綠色,清沏明亮。口、舌、齒、齦均有刺激清銳的感受,可以消除月餅那種重糖的味道。”
“哦,這嗎?來人啊,把我珍藏上好的鐵觀音取來,這茶就應該給懂茶的人品。”
“老爺?你那鐵觀音可是存了還一段日子了?”陳氏不禁提醒道。
“嗬嗬,往日不喝是沒有遇見懂茶的,今天見到懂茶的,又恰逢佳節,自然要開懷暢飲了。”
“是,老爺,秋菊,你去把老爺的珍藏的茶取來。”
“是,夫人。”陳氏一旁伺候的丫鬟聽了吩咐低頭退去。
“時延先生?這些都是你交給李塵的?”
“回夫人?在下都明白如何教的了他這些?”李誌尷尬的回道。
“哦?那李塵的滿腹稀奇古怪的東西都是哪裏來的?今天聽說李塵還會釀酒?這些生計沒人教常人可是學不會的吧?”陳氏好奇的問道。
“夫人,關於這家事情我也十分好奇,但是一直礙於麵子,沒有詢問,今天夫人嫩替我解開這個謎,我也要感謝夫人了。”李誌答道。
“是啊,李塵,我也十分好奇,你到底從哪裏學來的這些?”沈煉也一臉好奇的問道。
“李塵。”
“是,爹爹。”
“今天你就為我們大家解解惑吧?”
“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