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大清第一首富《下》(1 / 3)

“伍國瑩?那伍秉鑒呢?”李塵早在以前的時候便聽說有個什麼伍秉鑒在2001年的時候被評為世界曆史上最富有的五十人之一,怎麼突然又跳出一個伍國瑩?聽宿慶祥說話,李塵連忙上前跟著問道。

“伍秉鑒?什麼伍秉鑒?”宿慶祥一臉納悶的道。

“嗯?沒有伍秉鑒嗎?”就在李塵納悶的時候卻突然聽到一樓樓梯間的一個座位上一個個體態肥碩的人道;“伍老板不是有個孩子就叫做伍秉鑒嗎?”

“老三?休要亂說話?你可知剛剛上去的人是誰?那可是青幫現在的老爺子宿老大?話傳到他的耳朵裏,你這小明還要不要了?”李塵一邊上樓耳朵裏卻傳出來了這樣的聲響,李塵心裏納悶道;“難怪呢?原來是伍秉鑒的父親,這可真是有緣啊?”

世界首富伍秉鑒,2001年在美國《華爾街日報》刊登了一個《縱橫一千年》的專輯,統計出了上幾個世紀世界上最富有的50個人。其中,有六位華人入選,他們分別是成吉思汗、忽必烈、和珅、劉瑾、宋子文和伍秉鑒。這六個人中,又唯獨伍秉鑒是以純粹的商人身份出現,所以伍秉鑒也是人們最關注的焦點。伍秉鑒,字成之,號平湖,別名敦元、忠誠、慶昌,祖籍福建。其先祖於康熙初年定居廣東,開始經商。到伍秉鑒的父親伍國瑩時,伍家開始參與對外貿易。

乾隆四十八年,伍國瑩邁出了重要的一步,成立怡和行,並為自己起了一個商名叫“浩官”。該商名一直為其子孫所沿用,成為19世紀前期國際商界一個響亮的名字。

嘉慶六年年,32歲的伍秉鑒接手了怡和行的業務,伍家的事業也開始快速崛起,伍秉鑒成為了廣州行商的領頭人——總商。在經營方麵,伍秉鑒同歐美各國的重要客戶都建立了緊密的聯係,並依靠超前的經營理念在對外貿易中迅速崛起。伍秉鑒不但在國內擁有地產、房產、茶園、店鋪等,而且他還大膽地在大洋彼岸的美國進行鐵路投資、證券交易並涉足保險業務等領域,同時他還是英國東印度公司最大的債權人,東印度公司有時資金周轉不靈,常向伍家借貸。正因為如此,伍秉鑒在當時西方商界享有極高的知名度,成了洋人眼中的世界首富,曾被一些西方學者稱之為“天下第一大富翁”。

道光二十年年6月,鴉片戰爭爆發。盡管伍秉鑒曾向朝廷捐巨款換得了三品頂戴,但這絲毫不能拯救他的事業,他不得不一次次向清政府獻出巨額財富以求得短暫的安寧。道光二十三年,伍秉鑒在中國的動亂中病逝於廣州,享年74歲。伍家所積累的財富是驚人的。據道光十四年年伍家自己的估計,他們的財產已有2600萬銀元,按照國際銀價換算,這個數目相當於今天的50億元人民幣。而且,伍家在珠江岸邊的豪宅,據說可與《紅樓夢》中的大觀園媲美。

“宿老大來了?有失遠迎啊?”就在李塵還在回憶伍秉鑒的事情的時候卻突然聽到一個一個蒼勁有力的聲音從樓上傳來,這一下又把李塵的經曆全部都吸引上了樓上。

“嗬嗬,能得到伍老爺的邀請是我的榮幸?怎敢再煩伍老爺遠迎?”隻聽宿慶祥道。

“宿老大,請?”這是李塵也從樓下走了上來,李塵現在就想看看這傳說中的人物到底有什麼神通家業竟能做的如此之大。

“伍老爺請?”兩人剛一見麵便相視一笑,攜手進入了三樓的包間,李塵再後邊看的一臉迷茫,心裏卻在向著難道這個伍國瑩和師父兩人認識?怎麼看起來就像兩個常年未見的好友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