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拍賣會《上》(1 / 2)

有了這個小小的插曲,伍國瑩和宿慶祥的交談才開始進入正題,原來這個伍國瑩早在青幫各地之中施行的改革之中發現了商機,伍國瑩來此的目的並不是單單的為了來參與此次拍賣會的,他來行的目的就是為了加入青幫用自己的財力來支持青幫的變革,同時在青幫幫辦取得與青幫共同發展的機會。

乾隆四十八年 正月十五

每年的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 春燈節,是中國漢族民俗傳統節日。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又稱為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

關於元宵節的來曆,民間有幾種有趣的傳說:傳說在很久以前,有一隻神鳥困為迷路而降落人間,卻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獵人給射死了。天帝知道後十分震怒,就下令讓天兵於正月十五日到人間放火,把人類通通燒死。天帝的女兒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無辜受難,就冒著生命的危險,把這個消息告訴了人們。眾人聽說了這個消息,有如頭上響了一個焦雷。嚇得不知如何是好。過了好久好久,才有個老人家想出個法子,他說:“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這三天,每戶人家都在家裏掛起紅燈籠、點爆竹、放煙火。這樣一來,天帝就會以為人們都被燒死了”。大家聽了都點頭稱是,便分頭準備去了。到了正月十五這天晚上,天兵往下一看,發覺人間一片紅光,以為是大火燃燒的火焰,就稟告天帝不用下凡放火了。人們就這樣保住了生命及財產。為了紀念這次的成功,從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戶戶都懸掛燈籠,放煙火來紀念這個日子。

相傳早於漢文帝期間,已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及至漢武帝創建了“太初曆”,進一步肯定元宵節的重要性。元宵節的節期,隨著曆代的發展而不斷延長,相傳唐代的元宵隻持續三日,到了宋朝則延長至五天,及後到了明朝,更增加至十天,初八點燈,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裏才落燈,整整十天。與春節相接,白晝為市,熱鬧非凡,夜間燃燈,蔚為壯觀。特別是那精巧、多彩的燈火,更使其成為春節期間娛樂活動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龍、舞獅、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等“百戲”內容,隻是節期縮短為四到五天。

古代元宵節也稱燈節,元宵燃燈的風俗起自漢朝,到了唐代,賞燈活動更加興盛,皇宮裏、街道上處處掛燈,還要建立高大的燈輪、燈樓和燈樹,唐朝大詩人盧照鄰曾在《十五夜觀燈》中這樣描述元宵節燃燈的盛況“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到了宋代更重視元宵節,賞燈活動更加熱鬧,賞燈活動要進行5天,燈的樣式也更豐富。明代要連續賞燈10天,這是中國最長的燈節了。但自從清以後賞燈時間便急劇降到了三天,及正月十四、正月十五、正月十六,但是賞燈活動規模很大,盛況空前,除燃燈之外,還放煙花助興。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後增的一項活動,出現在宋朝。南宋時,首都臨安每逢元宵節時製迷,猜謎的人眾多。開始時是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

大抵古代元宵燈節時人流如潮,節日活動豐富多姿,而古時男女缺乏交往的機會,所以元宵節很自然就成了古時情人相會之日,如歐陽修亦有詩雲:“去年元宵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因此,元宵節亦稱為“中國情人節”。

錢塘的正月十五再沒有到達晚上的時候便開始自身所有的小高潮。

錢塘縣永昌坊,這裏平日裏邊聚集的人確實不少,那個時候的人們聚集於此的主要目的還是為了在此地尋求一些快樂,但是現在卻又有不同,整個錢塘縣新到的商人全部在一夜之間聚集於此,為了方便此次拍賣會的進行,青幫要在早上卯時的時候開始登記商人身份,辰時發放牌號的同時,還要交納傭金和領取此次拍賣會的細節守則,尤其是這些細節守則中的違約懲罰措施,有了青幫的強有力後盾,隻要你在先前的三人聯保中的身份信息無誤,那麼你如果在此次拍賣過程中有違約行為的話?那麼,好,青幫的各地的老大們絕對有可能找到你,就算你的信息不屬實,那也沒有關係,青幫的小弟們在整個錢塘縣也不是吃醋的。總而言之鑒於青幫的強大後盾,這次拍賣會的正常程序在李塵看來是萬無一失,而且還有縣衙的那些個各個凶神惡煞的衙役坐鎮。拍賣會的安全問題現在絕對不是李塵完全擔心的。

雖說在卯時和辰時的時間裏還會時不時的有些小插曲的出現,但是來到這裏的人八成都和青幫有所牽代,而且大部分都是浙江商會邀請過來的,無論你人在地方上再牛逼,到了這裏,是虎你也要爬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