飼料膨化技術最新進展及應用(1 / 3)

飼料膨化技術最新進展及應用

1. 膨化技術最新進展

1.1密度控製係統

密度控製在膨化飼料生產、尤其是水產飼料生產中最具挑戰性的一環,沉性飼料應基本按照期望的方式下沉。如果沉性飼料漂浮在水麵上,不僅降低飼料轉化率,而且作為一種浪費的營養物對環境造成汙染。用膨化生產油脂含量相對較低的“低能配方”沉性飼料時,困難就更大了。國內目前常用的是將原料膨化後再製粒。

一般可采取配方調整和操作參數調整等方法來控製產品密度,如降低主軸轉速、少加蒸汽多加水、增加配方油脂含量、降低進料量和增強膨化腔冷卻,也可以采取一些更有力的措施,如:

—在膨化腔上設置排氣口或減壓區,這是膨化機廠商常用的方法(Wenger公司);

—增加模板開孔率或改變模板厚度,降低模板處的壓差;

—改變螺旋和膨化腔結構;

—調整配方,尤其是減少碳水化合物的含量。

盡管這些措施在控製膨化度方麵有一定作用,但還不足以按照可控的方式生產沉性料。因此,Sprout-Matador開發出針對水產料生產的一種新的密度控製係統,可以稱之為近幾年膨化技術最重大的進步5。

在膨化機中,物料受機械剪切和高溫高壓作用,由於壓力高,溫度還達不到水分的沸點,但當物料從模板擠出,進入常壓,沸點出現,水分形成“閃蒸”,物料膨化成含很多氣孔的多孔狀結構,從而引起產品密度變化。碳水化合物含量越高,形成的孔隙越多。孔隙度高意味著密度低,物料能在水中漂浮。對於高油產品,多孔結構有利於膨化產品吸收噴塗的油脂(尤其是采用真空噴塗時),並形成較高密度的產品。但對中油脂和低油脂的沉性料生產時就比較難於控製。

Sprout-Matador研製的這種密度係統采用加壓切割(pressurized cutting or post-die pressurization,模後加壓),使切割室維持一定正壓,由於水分的沸點隨壓力增加,當物料從膨化腔進入切割室後,可降低閃蒸從而控製物料的膨脹度。因為澱粉分子在切割室內瞬間被固化,在從切割室進入常壓後物料不會再發生膨脹。圖15中上線表示水分在不同壓力下的沸點,下線表示不同壓力下產品的膨脹度,氣壓以絕對壓力表示。切割室的正壓一般維持在0.3~2.0巴(圖示1.3~3.0巴),在此範圍內增壓對產品膨化影響非常顯著,但2.0巴(圖示3.0巴)以上增壓對產品膨化度影響很小。比如對中油脂含量的海鯿、鱸魚和鱒魚飼料,常壓切割時膨脹度為50%(水分沸點100℃),采用加壓切割,1巴的正壓可降低50%的膨脹度,也就是說將產品密度從約440g/l提高至550g/l。該項技術主要用於生產較困難的沉性飼料,如低油脂產品,對中油脂產品就可不加正壓。與其他一些密度控製方法如開排氣口和減壓區等相比較,該加壓切割在生產一些具有挑戰性的產品時有獨到之處:

—可準確控製產品密度(±5g/l),是其它任何一種手段難以企及的;

—與開排氣口的機型相比,由於物料在整個膨化腔行進過程中受到的幹擾小,在生產低油脂或高澱粉類沉性飼料時,可提高膨化機產量25~50%;

—不需要去控製別的一些膨脹因子,比如螺旋和膨化腔結構、進料量等,從而降低了人工操作需求;

—由於在膨化機外控製膨脹度,操作者隻需監控產品的視覺質量即可,同時控製外加正壓比控製膨化腔壓力更容易。

國內的膨化機基本上沒有密度控製措施,僅在螺旋和膨化腔配置方麵作簡單考慮,一些廠家仿製Wenger的排氣裝置,但由於技術和加工方麵的一些因素,操縱性較差。加壓切割就比較易於實現,可用氣泵維持所需壓力,出料可使用關風機,並且由於所需壓力不高,運動件的密封也不是太大問題。該項技術從設備生產、操作使用及膨化產品密度控製等各個方麵都較排氣機型易於實現,是目前膨化技術發展的新方向。

Tip:收藏+分享動物飼料與安全(一),是对网站最大的肯定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