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羞愧、怯懦、自卑心理(2)(1 / 3)

這個怯懦的家夥,這個時候才猛然地醒了過來。醒過來之後怎麼樣呢?醒過來之後,他立即又變得唯唯喏喏了。

最終又變成了個怯懦的家夥。

的確,心理學家、精神分析學家、心理谘詢專家的種種手段,都隻不過是紙上談兵而已,真正能夠在實際生活中發生作用的,又有多少呢?

上麵那個心理學家開出的“藥方”,根本不可能對一個人產生什麼實際的作用。需知,對那個中年男人來說,怯懦已成為他的氣質的一個部分,成為他的一種個性。一個人的氣質是說改就能改的嗎?

對於這個中年男人來說,他迫切要做的,不是去克服怯懦,而是如何合理地利用自己氣質、性格中的這個弱點,使得這個弱點變為優點,並利用它贏得自己所需要的東西:或工作,或別人的尊重,等等。

事實上,一個人如果患上了怯懦這種心理疾病,首先要做的,是不要由此而自怨自艾。即使明知這種怯懦是使自己在生活、工作中失敗的“罪魁禍首”,也不要因此自卑。

在驅除了自怨自文這種不良心理之後,接下去你要做的,是找出生活、工作中能適合自己去進攻的突破口。

什麼叫適合自己去進攻的生活與工作的突破口呢?

就是找到一個能夠讓自已的怯懦發揮作用的天地。

比如,你在找工作的時候,如果能碰上個自我感覺特別好卻又不那麼得誌的領導幹部同誌,那麼,也許你的怯懦就會使你順利得到這個工作。因為,這樣的幹部是很希望有一個像你這樣的部下的,隻有像你這樣的部下,才會聽他的話,受他的驅使,心甘情願做他的“奴隸”。他知道你怯懦,他偏要用你,而不用那些堅強、自信的人,因為他怕他鎮不住他們。而用了你,他是放心的,他也可以趁機耍耍領導的威風。

如果是這樣,你就讓他耍威風吧,你就讓他自我感覺良好吧,隻要你得到了你想要的。如果你聰明一些的話,你甚至可以趁機“轉奴為主”。

這是說,盡管你表麵上唯唯喏喏,他一說話就應聲,但是,你內心得有主見。像剛才這樣的領導,一般來說是不太明智的,是完全可以為你所左右的。

如果你在他的手下做成了自己想做的事,那麼,這不就是你的勝利嗎?這不就是你的成功嗎?

而這種成功,不就可以說,正是你的怯懦帶給你的嗎?

是怯懦讓你找到了工作,又讓你在工作中獲得了自己想要的。不是這樣嗎?

當然,上麵所說的方法很有些不光明正大的味道。可要光明正大,你也是做得到的。

怎麼做呢?

記住:改善你的怯懦,使它接近於謹慎!

什麼叫謹慎?

實際上,有一個公式可以形象地顯示謹慎和怯懦的關係:

怯懦=懼怕十謹慎

懼怕和謹慎是怯懦的兩個極端。怯懦往不好的一麵傾斜,成為懼怕;往好的一麵傾斜,就變成了謹慎。

所以,對於因為自己的怯懦心理而自卑、痛苦的人,最好要掌握這麼一個原則:怯懦其實不可怕,可怕的是怯懦中的懼怕。

懼怕這懼怕那,以至於什麼事都做不成,這才是真正的不幸。

所以,一個具有怯懦心理的人,務必要記住:清楚自己的心理狀態和氣質偏向,合理地利用你的怯懦。

隻要做到這一點,那麼,你身上的缺點,完全可以隨機應變,變成優點。

比如,假設你是一個警察同誌、公安戰士,而且是一個隊長。現在,你帶領著一支隊伍,正在打埋伏戰,要伏擊一批持槍綁票的歹徒。你們埋伏在路的兩旁,等待得意洋洋的歹徒過來。

車燈從路的前方亮起,歹徒來了。

車聲漸漸地近了。

然後越來越近。

很快,前麵歹徒們進入了伏擊圈。

但後麵的還在後麵,還沒有進入。

而就在這個時候,就在你們等得性急的時候,歹徒們偏偏停下了車。因為,其中一個歹徒要撒尿了。

而這時,這夥歹徒中,進入伏擊圈的仍然隻有前麵的那一半。

怎麼辦?

偏偏這時,有蚊子嗡嗡地咬得你們鮮血淋漓。

這時,如果你是一個急性子的人,你既不懼怕,更不謹慎,猛地打響第一槍,那麼,結果必然適得其反。因為打草驚蛇,後麵的歹徒必然掉頭就逃。

更可怕的後果是,也許被綁票的人質在後麵的車上。

那麼,你們的這次行動就前功盡棄了。

這是你的急躁造成的。

忍耐,忍耐!

終於,歹徒全部進入了伏擊圈。到了可以動手的時候了!

打!衝上去,先救下人質,然後一舉殲滅歹徒。

可是,就在這個時候,你害怕了!你看到歹徒手中持著槍,氣勢洶洶,竟然畏縮了,遲遲不敢下令進攻。

就在你遲疑、害怕的時候,歹徒的車已經過去了。你就這樣失去了機會。

這次,是你的懼怕造成的。

急躁,或者懼怕,都使你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在這次伏擊戰中,隻有謹慎,才能使你們取得勝利。

謹慎就是不急躁,但也不懼怕。隻有不急躁,才能等到歹徒全部進入伏擊圈之後進行有把握的打擊,才能把歹徒一舉全殲;隻有不懼怕,才能在“該出手時就出手,風風火火闖九州”,最終把歹徒一網打盡。

如何戒除急躁心態,我們將另立一章討論;在這裏要探討的,是如何合理地利用你的怯懦心理。

事實上,怯懦之心,人皆有之,隻是程度有深有淺,表現有明有暗。所以,如何合理地利用怯懦心理,實際上是我們每個人的人生課題。

從上麵的例子,我們已經能夠明了,合理地利用怯懦心理,就是驅除懼怕心理,抓住謹慎心理。

謹慎,它應該是一個褒義詞,或者是中性詞,而不是貶義詞。

凡事謹慎,而不是畏縮,,是成功的一個前提。

謹慎就是經過深思熟慮之後再行動,就是在有把握的情況下再行動,就是不該出手時不出手,該出手時就出手。

謹慎不是逃避,而是退中有進。

上麵所說的那個中年男人,他結果怎麼樣?

經過一個又一個的挫折,一次又一次的教訓,他終於認識到:自己的怯懦是無法改變的,也沒必要改變。自己所要做的,是合理地利用這種怯懦心理。

在這樣的認識指導下,他開始采取主動。

他首先從自己家裏做起。

他老婆罵他時,他不再懼怕,當然也不會反抗,而隻是坦然對待。他老婆罵他無能的時候,他淡淡一笑,說:“無能的人,也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他老婆被他的這種自信的微笑驚呆了。

而他又說:“我一定能很快找到工作。”

他老婆跟了他這麼多年,對他自然是有感情的。所以,他這麼說的時候,她很高興。於是,他們的家庭,很快地恢複了和平。

然後,他出去找工作了。

在一個個私營的、國營的真老板和假老板麵前,他顯得很鎮定。

他仍是怯懦的,但他的怯懦中,已沒有了膽怯,隻有謹慎。

謹慎,就是思考成熟了再做事,就是不打無準備之仗,而在有充分的把握的情況出手。

在謹慎的心理支配下,他不莽撞,也不畏縮,而是不急不躁、不卑不亢。他不會盲目去找一個不適合自己的工作,也不會在遇到一個自已合適的工作以後仍畏縮不前。

經過充分的準備,他到一家私營公司應聘出納一職。他仔細地準備了自己的簡曆,準備了麵試的答辯詞。然後,他鼓起勇氣走向那個公司。

麵見老板的時候,他不畏縮,而是迎著他的目光,說著準備好的說詞。在老板不客氣的盤問中,他很小心,很得體,決不浮躁。

老板被他的自信從容打動了。

不久,他有了新工作。

而對他的兒子,他教給他自己的經驗,然後說:“你要憑自己的真本事吃飯。”他的兒子後來做了廚師。

這個中年男人,從過去到現在,他的外表也沒有發生什麼變化,誰也不知道,他已經有了一次心靈的革命。

是的,心靈的革命。這場革命把他從不愉快的生活中解放出來。

這場革命,就是改善怯懦的革命。

這個中年男人,走在人群中仍是不起眼的,是一個相當普通的人。他和大多數的普通人一樣,有著平淡的生活、平淡的愛情和事業。他的愛情、事業和生活,似乎不值一提,但它們對他卻是有意義的。

任何一個人,都不能看輕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愛情和自己的事業,盡管它們在別人眼裏也許是不值一提的。

為此,任何一個人,都要珍視自己所擁有的一切。而珍視自己所擁有的一切的表現,就是尊重自己。

尊重自己,就是要注意改善自己的心靈狀態,使不健康的變得健康。對一個怯懦的人來說,就是要改善這種怯懦心理。

改善怯懦心理之後,怯懦仍是怯懦,但卻去掉了其中的懼怕,增加了其中的謹慎。這就像是改善自己的形象之後,外貌仍是這副外貌,但談吐、舉止卻不一樣了。改善之後,你仍然是你,但此刻的你,已非以前的你所能比的了。記住:你比以前強了。

行動指南

(一)溫故

病態心理中,最隱秘而又最嚴重的是怯懦心理。怯懦有許多層次,自下至上,越來越嚴重。它的層次依次是:失驚、恐怖、震駭等活躍情態,到惶恐、不安等沉靜情態。怯懦來源於不自信,深深的不自信。在我們生活的周圍,常常有怯懦的人,他們庸庸碌碌、忍辱負重地生活著,不敢抱怨,不敢抬頭做人。

人是社會的動物,人隻有在別人那兒才能得到快樂和幸福,一個人自己是不能對自己創造幸福的。隻有有人愛你,有人尊重你,或者你使別人快樂,你使別人幸福,你才會快樂和幸福。可是,對於一個怯懦的人,他不喜歡和人打交道,不喜歡和人來往,長時期地生活在孤獨之中,他又哪來的快樂和幸福可言呢?長時期的孤獨,肯定會使一個人的心理變得不正常。所以,不管從哪個角度,我們都可以說,他活得很不幸。

合理地利用怯懦心理,就是驅除懼怕心理,抓住謹慎心理。謹慎,它應該是一個褒義詞,或者是中性詞,而不是貶義詞。凡事謹慎,而不是畏縮,是成功的一個前提。謹慎就是經過深思熟慮之後再行動,就是在有把握的情況下再行動,就是不該出手時不出手,該出手時就出手。謹慎不是逃避,而是退中有進。

(二)知新:控製怯懦的要訣

1.和別人說話時,聲音一定要響亮,不要管別人怎樣看待。而當別人和你一樣響亮時,你偏偏又壓低聲音,低得很難讓別人聽到。這樣,為了聽清你的說話,別人就得對你“俯首貼耳”。這樣一來,別人會慢慢地重視你的說話了。

2.在和別人交流之前,你的神態應該是嚴峻的,有力的,仿佛他有愧於你,仿佛怯懦的人是他,而不是你。這樣,久而久之,他就真的把你當成強有力的人,而尊重你了。

3.在和別人談話或其它方式交流時,不要讓眼睛閃來閃去,不要旁顧,而是緊盯著他,和他鬥眼,勇敢一些,他鬥不過你,他就輸了,他就會在你麵前低下頭去。

4.在和別人交談的時候,要適時地沉默。特別要在滔滔不絕地說話的時候,來個突然刹車,也就是突然沉默,這樣,別人會被你的沉默所震懾,而以為你的談話很重要,有深奧內容,於是就不敢小瞧你。

5.在和別人交流之前,先要知彼知已,先要知道對方是什麼來頭,是什麼性格。知道之後,對症下藥。

以上五條就是我們在前文中提到的那位心理學家的方法。後麵幾條則是從長遠的角度來看的:

6.要尊重自己。

隻有尊重自己,看得起自己,才會不懼怕別人,不懼怕和別人交往。

7.要愛別人。

隻有你愛別人,別人才會同樣地回報以愛。而當你們都懷著愛心生活和交流時,你和別人彼此都不會有怯懦的心理。

8.不要急躁。

急躁的效果,適得其反。

9.辦事謹慎。

隻有謹慎,才能有所握;而自己有所把握,才能不畏懼別人的看法甚至指責。

(三)展望

隻有控製了怯懦,別人才會重視你,你才能對症下藥,在人際關係中處於優勢。你才會生活得從容不迫,才會在生活中始終樂觀而健康。你尊重自己,別人也尊重你。你才會在事業上贏得別人的支持,才能因別人的支持而成功。

三、總是比別人矮一截:自卑

低頭做人的人/一個外企女職員的變化/不能掛帥的“穆桂英”/失敗的年輕人/一個公式:自卑一自賤十自謙

當我們說一個人沒有出息的時候,主要的不是說他沒有做出成就,沒有成家立業什麼的,而是指那個人自輕自賤,自己看不起自己,自己打自己耳光,自己不給自己臉麵。

一個人貧窮點沒關係,地位低些也沒關係。這些都是外在的,是可以憑自己的努力改變的,或者說得極端些,不改變又怎麼樣呢?各人有各人的生活,隻要不妨礙別人,不對不起別人,窮些苦些又怎麼樣呢?但如果一個人自輕自賤,那就麻煩了,那就沒有救了。

一個自輕自賤的人,就算你的地位怎麼高,財富怎麼多,人家仍會覺得你有缺陷,仍會覺得你得改變。

一個好端端的人,為什麼會自輕自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