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9 雲卷西山霧卷風(上)(2 / 3)

這四個家夥也是合該倒黴,當時教導他們武術的,就是這夫婦兩個。

不過嚴師出高徒,武林絕學倒沒學到什麼,基礎卻打得甚是紮實。也就是這樣的基礎,這才能看得出功夫好壞來。也正因為如此,這幾個貨對傳統國術的成見也就更加深了,拳術劍術套路他們都會,可並無實用之處。

須知傳統武功分為練法,打法和演法。練法是基礎,循著練法可收強壯筋骨的效果,比如開碑裂石的鐵砂掌,練成這種剛猛無儔的掌力的法門,就是練法;打法則是實用法門,如何發揮這種剛猛的掌力,如何在格鬥中克敵製勝的技術;而演法則脫胎於打法,相比於打法,演法更加有藝術性和美感,現在所能見到的那些哼哼哈哈的表演路數,都歸於演法一類!

到了現代以後,冷兵器時代的武功路數已經失去了其本來的實在意義,要知道武功是伴隨著戰爭出現的,先後戰爭而後有武功的誕生,現代動不動就是飛機大炮空天一體,武功再好,也打不過一個抱著AK-47的普通戰士,那真正短兵相接刺刀見紅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複返了。

不過大夥也別小看了演法,沒有練法作為基礎,演法是學不好的。如果不明白打法的原理,演法也很難到點到位!區別隻不過側重點不同而已。

套路求紮實,對打靠技法。

再說了,八零後進入了計劃生育時代,誰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不會有哪個爹媽願意讓自己的孩子去學原汁原味的傳統武功。

還有一點,也是現代人在看待傳統武功的一個誤區,武術和武功是有區別的。比如現在看到的表演用的刀劍,都是軟晃晃的沒什麼殺傷力,演法本身也不追求殺傷力;可真正的武功,一招一式都講究攻防之道,殺伐之力,勁力運轉都以殺死殺傷敵手為目的。

一者追求的是藝術性的美感,一者追求的是克敵製勝!目的不同,練出來的效果也就迥然大異,武術和武功,不能混為一談!

假如想看看什麼是真正的武功,那就去看黑市拳擊吧,說不定還能看到一回兩回。武功沒有十年寒暑苦練不容易上手,而且中間還要求心無旁騖,這才能達到高深的境界,相當不容易。

十年是什麼概念,一個人假如二十歲練武,等練完了出來就已經三十歲了,現代這個高節奏的社會,隻怕連找工作都不容易,而過去至少可以當個鏢師!實在不行,當兵吃皇糧也行啊,可現在若沒點文化基礎隻有一身牛力的話,兩年義務兵完了也就完了。再說要去當兵,也是十八歲才行,超過了二十五歲若沒有本科的文化素養,人家部隊根本就不要你!

而且二十歲已經成年,需要關注的事情實在太多了,不容易專心一誌,隻有小孩子從小習武,這才能做到心無旁騖,長不練武,也就是這個原因。

林楓瑜幾個練過武術的都這麼想,沒有學過的人怎麼想,也就沒什麼好奇怪了。

這一場眼界開得可相當的大,林楓瑜眼中盡是感慨之色:“也許這才是武功,真正的武功。每一招都堂皇正大,每一招卻都相當凶險!”

前半段他們還都能看得頭頭是道,可到了後麵,就越來越看不懂了,因為無論是季潔瑜還是無名,兩人的出手再無招式可言,一攻,一防,然後再攻,再防,就這樣!

等再交換了幾十招,連攻與防都分不清了,仿佛全都是攻,又仿佛全都是防!

正在他們幾個一頭霧水的時候,忽聽季潔瑜一聲清嘯,猶如鳳鳴九天,忽然不再繼續攻擊了,而是緩步圍著無名真人走著,每一步踏出,仿佛都有千鈞之力,又仿佛輕雲撫地,無跡可尋!

手中軟劍在她的內功的催動下,抖得筆直,劍尖閃閃爍爍,猶如靈蛇吐信,擇人欲噬!無名真人則麵帶微笑,也不知道他在想什麼!

一圈,兩圈,十圈,一直轉到一百一十四圈的時候,季潔瑜忽然挺劍刺出,刺到中途忽然改刺為削,撩向了那根被無名真人拿在手中蘆葦杆。

可這一次和第一次出招不同,她的去向有些偏了兩寸,若是直線削去,是斬不中的。而無名真人則一動不動,直到她的劍鋒在距自己手中的蘆葦杆約兩寸的時候,忽然微微一動,也是震腕一揮,向季潔瑜的脖子點去!

這一下就看出飛天劍舞的招式的奇妙之處了,季潔瑜身子略略向後一仰,手中姿勢不變,卻因為這一仰,一下子劍勢抬高了一尺。

原本削向蘆葦杆的軟劍因為這高度的改變,就變為了削向無名真人的手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