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光火石之間,蘆葦杆周圍以及無名真人全身上下,忽然爆發了一股極其綿韌的氣勁,他終於使出了護身神通。
無名真人使出了仙家護身神通,季潔瑜仿佛心有靈犀,同時激發了神識之力,隻聽嚓地一聲輕響,劍棍相交,蘆葦杆被這渾厚的劍氣擊成了碎粉!
按理說,無名真人已經輸了一招,可他卻毫無氣惱之色,反而一臉的歡喜,以神識攏音問道:“徒兒,你終於明白了嗎?”
“明白了!”季潔瑜點點頭,將軟劍收回了腰間“學成了劍法,就要忘掉用劍之術,不如此不能得劍道之用!”
“那你真得忘記了嗎?”
“真假之間吧。”季潔瑜:“忘記並不意味著失去,隻有忘記才能真正擁有!謝謝師父指點!”
“忘記了劍術,那你忘記了你的劍氣嗎?”無名真人並不打算放過而是繼續追問:“你震碎我手中的蘆葦杆,用的可是劍氣啊。”
“既然擁有,何必記得?”季潔瑜回答得倒也言簡意賅。
無名真人這才欣慰地笑了:“不錯,既然擁有,何必記得,悟而即知所用,劍意之境你已圓滿了。”
“我一直不明白師哥為什麼就能由武入道,現在總算得到了答案。”季潔瑜神色依然鬱鬱,不過眉宇間卻有釋然之感:“存而後忘,原來如此。他修成了九陽神劍最後一劍定陽針,想必也經曆過這個過程!”
忘記才能真正擁有,兩人的對答有些莫名其妙了,但是細細推究,其中道理既深奧又簡單。這兩人的對答,用現代的話來解釋,其實就是一個本能二字!
無論劍術拳術還是掌法,隻要是武功,所要追求的一個極致境界就是形神俱妙,與道合真。達到這個境界的武林高手,便能領會何謂“天人合一”之境!
那麼什麼是天人合一?
通俗的理解其實就是一個本能二字!此本能不是大家說的那種下意識不需要思考就作出的反應,精確而言就是本該如此或者是本來就能如此,天生就能如此!要知道人不是一生下來就會武功的,需要一個苦練苦修的過程,能將後天所學的武功技法錘煉到猶如天生就可以如此的話,那這種人的武功將達到一個不可思議的地步。
丹道中有說法叫做之妙之要,先存後忘!也是這個意思,任何技術,任何功夫,最後達到的狀體就是這個狀態,使用起來猶如吃飯走路一般自然。人不是天生就能走路,但是身心發育健全以後,就自然而然會了,但是退一步想一想,要不走路,長腳幹什麼?長腳就是用來走路的。
學會了走路,就是本該如此。同理,武功的技法也是如此,打法就是告訴你,這麼打就能發揮自己的功力,這種打法不是人創造的,而是規律就是如此,人發現了它,然後學會了它,最後整理成一整套體係,通過這個體係,就能得到某種武功之用。
如果再出手的時候還要想我要用這招,我要用那招,對方還擊,我該如何規避,如何反擊等等,那這種武功又不如無,因為實戰中情形千變萬化,不是什麼都如你想的那般。但是武功就是這麼練出來的。
首先要進行各種基礎的錘煉,使身心反應都能達到一個相當敏銳的地步,身體力量也能自如調運,為學習打法打下良好的基礎。
其次才是學習如何去攻防等等。
要把這兩者練全,三五年功夫也就夠了,至少知道怎麼動手打架而不是動不動就去摸板磚操鋼管!
接下來的功夫,才是最難練的,那就是要把自己所學的一切,全部融為一體然後忘掉,出手無招無式,一任自然!
無招無式不是亂打一氣,一任自然也不是任意妄為,原有的基礎需要不斷錘煉,所學技法也不能有一天荒廢,這才有這個可能達到這個地步。
既要受自己原本所學的功夫的束縛,又要最終超越這個狀態,這是一個自相矛盾的悖論卻又是必須要去修成的。
苦練可成高手,但是要成為超一流的高手,這個關就必須要過!
季潔瑜終於在無名真人的指點下,過了這一關,領略了“萬劍歸宗”這個劍學境界的極致,其後的修為越高,手中展現的劍法就越淩厲,也越高妙,至於是不是能更進一步,這就要看機緣了。
以前的季潔瑜為什麼就做不到的,修為功力都還欠缺是其一,其二也是沒有一個像無名真人這種可以任她出手試招的對手和上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