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參透生死,一切隨緣(1)(1 / 2)

每個人都與死亡同體。所有生命都應該感謝死亡,因為如果沒有它的牽動,我們就真的死亡了。畏死者求生,怕黑的人自身放射光芒。

生命輪回,世界無常

生命每時每刻都在不停地消逝,然而能洞察到這一點的人卻不多,洞察到能夠超越的人更是微乎其微。通常情況下,人們總是沉浸在種種短暫幻化泡沫式的歡樂中,不願意正視這些。然而,無常本就是生命存在的痛苦事實,故生命從來就沒有停止流逝。生命的流逝乃至消失,又是我們必須麵對的事實。逃避是不可能的,我們也無法逃避。無常的真理在事物中無時無刻不在現身說法,依戀的親人突然間死去,熟悉的環境時有變遷,周圍的人物也時有更換。享受隻是暫時,擁有無法永恒。

春該常在,花應常開,而春來了又去了,了無蹤跡;花開了又落了,花瓣也被夜裏的風雨擊得粉碎,混同泥塵,流得不知去處。的確,人們每提起“人生無常”這個觀念,大多認為意義是負麵的,但我們是否曾從相反的角度來考慮問題--若不是有無常的存在,花兒永遠不會開放,始終保持含苞的姿態,那大自然不是太無趣了嗎?大自然中,當花草樹木的種子悄悄地掉落大地,無常就開始包圍著它們,讓陽光、土和水來滋養和改變它們,不用多久,植物的種子開始生根、發芽、長葉、開花和結果,讓人們驚異於生命的可貴,這是無常帶來的改變,這種改變是一種喜悅。

人世間的榮耀與悲哀,到最後統統埋在土裏,化作寒灰。他們活著的時候,南征北戰,叱吒風雲,風流占盡,轉眼間失意悲傷,仰天長嘯,感歎人世,瞑目長逝了,也都化成一抔寒灰,連緬懷的嫋嫋香煙皆無。如果生前尚能冷靜地反省,一定會明曉生活的真理。

人們害怕無常,不喜歡無常帶來的負麵改變。但是,任何現象都是一體兩麵的,有白天就有黑夜,有好就有壞,有對就有錯,有生就有死,有天堂也有地獄,因此不必害怕無常,隻有勇敢地接受無常,迎接它令人歡喜的一麵,也接受它使人痛苦的另一麵,這樣才是完整的人生。

聽從內心的召喚

大千世界,芸芸眾生。成功的形式不同,成功的結果也不同。但是在成功的背後,有著共同的規律,就是成功者都能聽從自己內心的召喚。

有一次,雪峰禪師和岩頭禪師共同到南方雲遊,同行的還有一位小和尚,負責打理他們的日常生活,同時也跟著兩位禪師學習佛法。當他們行至湖南鼇山時,遭遇大雪不能繼續前進,他們便留下來小住。這段時間兩位禪師整天討論禪悟,小和尚沒什麼事情可做,於是他就每天坐禪。過了幾天,岩頭禪師責備他不該隻是坐禪。受到岩頭禪師的訓導和指示,小和尚不再坐禪了,而是每天不是閑散就是睡覺;這樣又過了幾天,這回雪峰禪師又責備他修行懶惰,隻知道睡覺卻不坐禪。

麵對兩位禪師的責備,小和尚感到很迷茫,坐禪和睡覺都不是。兩位德高望重的禪師都否定了小和尚的做法,接下來他真不知道該做什麼了。

於是,他硬著頭皮跟雪峰禪師說:“師父,不是我不坐禪,是岩頭禪師責備弟子不該隻知道坐禪,所以弟子……”還沒等小和尚說完,雪峰禪師就一棒打過來了,大聲喝道:“我的話你竟敢不聽,該打!”

小和尚被打得有點莫名其妙,但是也不敢再說什麼,便坐下來打禪了。這時正好岩頭禪師路過,看到小和尚又在坐禪,便生氣地喝道:“你竟敢違逆我的意思,你不想得到佛法嗎?”說著也給小和尚一棒。

小和尚還沒反應過來,就又被敲了一棒,他苦著臉說:“兩位師父,我知道你們都是為我好,可是你們又讓我做完全相反的事,我真的不想違逆你們,但是我又不知道該怎麼做。”

聽完小和尚的話,雪峰禪師與岩頭禪師同時拿起棍棒,正準備往小和尚腦袋上打去。小和尚突然站了起來,說:“不許你們再打我了,你們的話,我一個都不聽。佛法就是讓人求得自我、自在,所以,以後我想睡覺就睡覺,我想坐禪就坐禪,我想幹什麼就幹什麼!”說完就拿開兩位師父手中的棒子,走開了。

雪峰禪師與岩頭禪師相視一笑,小和尚終於開悟了--做自己想做的事,不能被別人牽著鼻子走。兩位師父的話都不要聽,即使他們是高深的大師,聽我自己的才是最重要的。

然而,現實生活中,人們總是畏懼別人的眼光,總是擔心別人怎麼看,於是,不知不覺地丟失了自己;其實事情是我們自己的,別人不應該成為我們的標準,為什麼我們要生活得那麼被動呢?

有一位青年畫家想努力提高自己的畫技,畫出人人喜愛的畫。為此他想出了一個辦法。這天,他把自己認為最滿意的一幅作品的複製品拿到市場上,旁邊放上一支筆,請觀眾們把不足之處給指點出來。集市非常熱鬧,來來往往的人群絡繹不絕,畫家的態度十分誠懇,於是許多人就真誠地發表自己的意見。到晚上回來,畫家發現,畫麵上所有的地方都標上了指責的記號。也就是說,這幅畫簡直就是一無是處。這樣的結果對年輕畫家的打擊實在太大了,他變得萎靡不振,甚至開始懷疑自己到底有沒有繪畫的才能。他的老師見他前不久還雄心萬丈,此時卻如此情緒消沉,不明事裏,待問清原委後哈哈大笑,叫他不必就此下結論,不妨換一個方法再試試看。第二天,這位畫家把同一幅畫的另一個複製品拿到集市上,旁邊仍然放上了一支筆。所不同的是,這次是讓大家把覺得精彩的部分給指出來。到晚上回來,畫麵上所有地方同樣密密麻麻地寫滿了各種誇獎的記號。青年畫家這時才恍然大悟,以後在畫壇上終有成就。所以,一個人永遠無法滿足所有人的胃口,高明的畫家會引導大家跟著自己的畫風走,而不是讓自己跟著別人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