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1(1 / 2)

肖海清的疑惑在於,劉娜說自己是那個舉報洪勝的人;而在看守所,王健接收的信息卻是何妮才是舉報者。兩者必有其一是在撒謊,或者都在撒謊。但就目前的形勢而言,肖海清更願意相信劉娜是撒謊者。

事實上,在過去幾小時發生的事情表明,劉娜壓根和洪勝就是一夥的:

先是接到了洪勝的威脅電話,以兒子為要挾,要求自己去偷留在看守所裏的那枚戒指;正當自己一籌莫展的時候,卻猶如“神兵相助”似的接到了X君劉娜的電話。

劉娜編了一個故事,然後為他們提供的“那把鑰匙從不離身”的信息,誘使李明和自己,有足夠的理由的進入看守所,尋找線索;

毋庸置疑,這是個障眼法,當李明和大劉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鑰匙上的時候,肖海清就明白其實真正的鑰匙,是那枚戒指,而當時,她有足夠的機會順手牽羊。

現在想想,自己的判斷是沒有錯的,洪勝似乎考慮到了自己去取那枚戒指存在困難,所以居然“幫”了自己一把,派來了幫手劉娜,使得偷得那枚戒指更為順利。當然,在整個過程中,李明又不知不覺的“助紂為虐”了一把。

可肖海清沒想到,這枚戒指——按照洪勝的說法,隻是開啟“密門”的一半,而另一半在宋波的腦子裏,作為劉娜的丈夫,(並且瘋了?)他在整個洪勝案中,是一個什麼樣的角色呢?

還有——,

又回到了原點問題,洪勝為什麼要選擇這麼詭異的殺人方法;動機究竟是什麼?那些遇害者以及整個換妻俱樂部,在洪勝案中,又是個什麼樣的角色呢?

到這個時候,如果肖海清還認為,僅僅是因為一些男女關係,才導致目前複雜得甚至有些“興師動眾”的案情,那這樣的理解就太表麵了;

在很多時候,“性”其實是無足輕重的;

肖海清也不願意相信,這是簡單的情殺。按照某人的名言:情殺?刀一剁,往屋後一埋不就完事了,整那麼複雜幹嘛,準備領獎啊!

如果說這是一部推理小說,那麼肖海清,不消說,已經成了它最忠實的讀者。和很多人一樣,那把鑰匙背後所隱藏的秘密,她也迫切想知道,因為那才是整個案子的關鍵。

唯一的區別是,肖海清不是坐在沙發上喝著咖啡,享受一本推理小說的樂趣;而是被人用槍頂著,愣從書本前,頂到了這個不知是什麼地方的密閉空間裏,被迫作為書中的人物——確切的說,是受害者之一,去探尋事實的真相。

當然——,還有兒子的命懸一線!

按照自己的無意識理論,在突發情況下的個人表現,才具有臨床意義。在實驗中,肖海清會去製造這些“突發情況”,但如果實驗中的受眾,不是常人——比如說瘋子,肖海清從沒有試過。

因為無論何種類型的精神病患者,他的意識是被扭曲壓抑的,就像鎖在動物園裏的獅子,時間久了,就算丟隻活蹦亂跳的野雞在它麵前,也激不起絲毫正常反應。

按照劉娜的說法,宋波對所有的事情已經沒有記憶了,但在心情好的時候,卻對大學時光津津樂道。僅就病情的表述而言,這是情節性失憶症的典型症狀。此類病人對大部分事情失去記憶,卻對某個時段記憶猶新。

但問題遠非那麼簡單。

肖海清注意到,當她靠近宋波的時候,宋波臉上的肌肉發生痙攣,身體像**裏的胎兒那樣蜷成一團,渾身顫抖。就行為學觀點,這是一個人感覺受到巨大威脅時,產生的本能的自衛反應。然後,——突然,他又歇斯底裏的暴泣起來,似乎見到了魔鬼!

他怕生人?肖海清有點吃驚,

而這個——,

又是恐懼症的臨床表現;

單就個案來說,恐懼症和情節性失憶症並不是罕見病,精神科醫生每年都會遇到好幾百例這樣的病人,肖海清吃驚的是兩種症狀,同時出現在一個人身上。

這是她從沒見過的情況!

是什麼樣的原因,讓他居然同時患上了兩種精神疾病呢?

兩種病的病因都有很多,肖海清想到,可它們的交集,卻隻有精神刺激和遺傳,也就是說,這種嚴重的綜合性精神病,很有可能是因為收到了強烈的精神刺激或者遺傳。

肖海清可不相信,宋波患病是因為他某個三姑六婆。

那又是什麼樣的刺激,會讓他病情如此嚴重?

肖海清突然有了點眉目,

這是個很簡單的邏輯,因為洪勝,

洪勝殘殺肢解那六名受害者的時候,宋波是目擊者?!

目睹這種殘忍的殺戮,肖海清認為,還遠遠不夠導致目前的病情,

——是宋波知道,原本自己也無法逃脫這樣的命運!

這才是真相,

才有可能導致一個人,同時患上兩種嚴重的精神疾病!

肖海清有了個大膽的猜想,洪勝要殺的其實不止三對夫妻,正如劉娜故事裏所說的,因為婆婆生病,所以才幸免於難,後來卻不知何故,又被洪勝騙到了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