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洛哥複興與西蘇丹分裂(3 / 3)

在曼蘇爾當政時,內外貿易發展起來。他打擊和限製海盜活動,發展正常的對外貿易。歐洲國家特別是英國的商船,大量來到摩洛哥港口。摩洛哥出口雪茄、硝石,交換英國的棉布和武器,其中有優質的鑄鐵大炮。曼蘇爾壟斷硝石和雪茄的生產和貿易,增加了財政收入。

但是,曼蘇爾像曆代的摩洛哥封建君主一樣;他沒有觸動和變革早已存在的社會經濟秩序,因而也就不能消除封建分裂的根由。他仿效曆代君主,大興土木,修建富麗堂皇的巴迪宮,為此從歐洲請來技術專家,又從意大利進口花崗石。素丹宮廷的豪華和鋪張,令歐洲國家的使節都為之咋舌。

在對外政策方麵,由於葡萄牙的威脅已經解除,曼蘇爾改善了同歐洲國家的關係。許多歐洲國家派遣使節到馬拉喀什發展貿易,甚至要求向這位豪富的統治者借款。1589年,他從西班牙人手中收回了阿爾西拉。1587年,奧斯曼在阿爾及爾廢除了貝勒貝伊,代之以三年一任的帕夏統治阿爾及利亞、突尼斯和的黎波裏塔尼亞,它們成為事實上的獨立國家。這為摩洛哥緩解同奧斯曼的緊張關係創造了條件。

同桑海帝國的關係,在薩阿德王朝的對外關係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撒哈拉塔加紮鹽場,一直延伸到圖瓦特西南,接近摩洛哥邊境。16世紀初桑海控製了鹽場和摩洛哥到尼日爾河中遊的撒哈拉商道,從食鹽、黃金貿易中獲得豐厚的利潤。由於當時歐洲對西非沿海的殖民,通過撒哈拉商道的黃金貿易量相對減少了。薩阿德王朝特別是曼蘇爾當權以後,力圖據有撒哈拉鹽礦,控製黃金貿易,進而鑄造成色更足的金杜卡特,以滿足進口武器和歐洲工業品的需要。薩阿德王朝在占領馬拉喀什以後,於1544年就要求桑海把塔加紮鹽場轉讓給它。桑海國王阿斯吉亞·伊夏克一世回答說:“接受這類要求的伊夏克還未生下來。”1561年,摩洛哥軍隊進攻塔加紮鹽場,搶劫圖阿雷格人的馱鹽商隊,但被桑海軍隊趕走。當時因歐洲殖民者的威脅尚未解除,薩阿德王朝不能全力用兵於南方。“三王之戰”勝利之後,曼蘇爾更銳意經略南方,1578年用1000第納樂從桑海手中獲得了采鹽一年的權利;1581年,他派軍進攻塔加紮,破壞鹽場,占領了圖瓦特;次年,派使節到加奧,名為慶賀阿斯吉亞·哈吉(1582—1586)登基,實則搜集情報,探聽虛實,準備發動戰爭。1584年,他派軍占領塔加紮,卻因摩洛哥軍隊不堪沙漠之苦和給養不濟而撤離。1586年,阿斯吉亞·伊夏克二世繼位,曼蘇爾再次蠻橫提出要桑海割讓鹽場,承認摩洛哥的宗主權,又遭拒絕。外交手段失敗以後,他召開了一次顧問會議,堅決主張進攻桑海。他對某些表示懷疑的顧問說:“蘇丹比馬格裏布更富,占領它比驅逐土耳其人更有益,驅逐土耳其人費力很大,所得甚少。”盡管他也說過進攻桑海是為了使“所有伊斯蘭力量歸於一尊”,但經濟利益的考慮顯然更勝於宗教的虔誠。

曼蘇爾任命朱達爾帕夏為遠征軍司令,1590年率軍從馬拉喀什出發。阿斯吉亞·伊夏克二世在得悉摩洛哥入侵的情報後,沒有及時派兵阻擊,又對填塞撒哈拉沙漠中的水井、斷絕敵軍水源的措施猶豫不決。朱達爾得以迅速進軍,於1591年2月底到達尼日爾河的卡拉巴拉。當摩洛哥軍隊向加奧進擊時,伊夏克二世才急忙集合部隊,在加奧北麵50公裏的湯迪比部署防禦。3月13日,爆發了曆史上著名的湯迪比戰役。

朱達爾的部隊出發時有精兵4000名,其中有2500名使用歐式火槍的叛教者和安德魯西亞人、1500名使用長矛的摩洛哥士兵,另有兩倍於此的運輸隊伍。遠征軍約有一半死於沙漠途中,隻有一半投入湯迪比戰役。桑海軍隊由12500名騎兵和30000名步兵組成。顯然,摩洛哥遠征軍的優勢在技術,而桑海的優勢在人數。桑海軍隊為保家衛國而戰,熟悉地形,遇到挫折時可以迂回到安全地帶,後勤供應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