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羅馬時代的北非社會
一、托勒密時代的埃及
公元前332年,馬其頓王亞曆山大征服埃及,埃及成為亞曆山大帝國的一部分。他宣布信奉埃及太陽神和尊重埃及神廟祭司,立即得到埃及祭司們的擁護。埃及祭司們公開宣稱亞曆山大是太陽神拉的兒子,阿蒙的寵兒。於是亞曆山大便成了埃及法老的合法繼承人。亞曆山大在尼羅河入海口處建造了一座新城亞曆山大裏亞,作為統治埃及的中心,任命大將托勒密·臘加為埃及總督,治理埃及。公元前323年,亞曆山大突然病死,其部將們為爭奪權力而互相攻伐,擁兵割據。帝國分裂。公元前305年,托勒密·臘加在埃及自立為王,建立托勒密王朝。公元前3世紀中葉,托勒密王朝達到全盛,除埃及之外,還占有西林尼加、巴勒斯坦、南敘利亞、小亞細亞西部和南部、塞浦路斯、愛琴海諸島嶼、黑海沿岸等地。公元前3世紀末開始衰落,至公元前30年,羅馬軍隊占領埃及,末代女王克列奧帕特拉七世自殺,托勒密王朝滅亡。
托勒密王朝時期,古希臘文明與古埃及文明廣泛交融,產生出一種以埃及文明為主體,兼有希臘文明特點的新文明。在政治方麵,以埃及傳統的中央集權的君主專製製度為主體,輔以希臘城邦的民主自治製度;在經濟方麵,以埃及傳統的土地國有製和灌溉農業為基礎,以希臘開放型的,同時又保有埃及傳統的國家專營特點的工商業為主導;在文化方麵,早已受到埃及文化較大影響的希臘文化,反過來又深刻地影響埃及文化,二者互相交融,成為一體。以至居於統治地位的希臘奴隸主們再也不願稱自己是希臘人,都以自命為埃及人而感到自豪,而居於被統治地位的埃及奴隸主們則相反,都以習希臘文、過希臘式的生活而感到心滿意足。托勒密時代,隨著希臘文明和埃及文明的交融,產生了舉世聞名的亞曆山大裏亞的繁榮,使埃及的政治、經濟和文化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尤其是在自然科學(數學、物理學、天文學、地理學、醫學等)的發展方麵,達到了高峰。
托勒密一世和亞曆山大大帝一樣,是具遠見卓識的帝王。他在埃及製訂和實施了一係列有利於政治、經濟和文化發展的措施。
為了鞏固在埃及的統治,托勒密一世繼承了埃及法老的傳統,實行中央集權的君主專製統治。又籠絡埃及奴隸主階級中最有勢力和最有影響的神廟祭司集團。他一到埃及,便捐獻給神廟50塔蘭特,作為一隻阿匹司聖牛的葬儀費用,表示他對祭司們的尊重並不亞於埃及的法老們。埃及祭司受寵若驚,馬上宣稱托勒密一世為“救主”,是埃及法老的合法繼承人,並按期為托勒密一世和王後舉行崇拜儀式,並在神廟的牆壁上刻滿歌頌托勒密的銘文和雕像。托勒密的雕像穿著埃及法老的冠袍,從埃及神手中接受恩典和賜福。
托勒密一世集軍事、行政、司法、財政大權於一身,把國家政權的主要支柱——軍隊完全控製在自己手中。埃及國王是軍隊的最高統帥。軍隊實行雇傭軍製度。將軍和士兵幾乎全由希臘人充任,埃及人不得問津,後來隻是出於籠絡埃及世俗奴隸主貴族的需要,才破例任命原埃及法老涅克坦尼布的一個曾孫為希臘雇傭軍的軍事長官。希臘雇傭軍分駐在埃及各地,結成自己的自治組織,過希臘式生活,監視埃及人民。托勒密一世保留了法老時代埃及的國家機構。把全國分為上、下埃及兩大部分,下設若幹州,州下設縣,縣下設村。官製也基本上沿襲了埃及舊製。財務大臣是國家的最高官職,相當於宰相,輔佐國王統治全國,掌管財政和行政。在地方上的行政官職中,財政官的權力也最大,負責管理王室土地,向王田農民收稅收租,監督油、酒、布匹、食鹽、紙草、礦山開采等專利產品的生產和銷售,督促商業和包稅收入的上繳,控製各王田、賜田、廟田、屯田的農業生產等等。托勒密一世為了籠絡埃及世俗奴隸主,規定各州、縣和村的行政官職大都由他們充任。實際上形成了希臘人專領軍事,埃及祭司專管宗教事務,希臘人和埃及奴隸主共同掌管行政、財政事務的局麵。
托勒密一世為了鞏固在埃及的統治,鼓勵希臘移民遷住埃及,給予他們一定的自治特權,繼承過希臘式的生活。當時有三個希臘式的自治市——□克拉底斯、托勒美斯和亞曆山大裏亞。□克拉底斯位於尼羅河三角洲地區,是希臘人大移民時期建立的希臘移民據點,這時已發展成為工商業相當發達的希臘式城市。希臘人聚居城中,從事工商業活動,享有選舉市政長官和議員的權利,市議會有權製訂自己的法律和自鑄錢幣。位於上埃及的托勒美斯,是新建的一座規模宏大的希臘式城市,居住在城中的希臘移民從事手工業和商業活動。市民選舉產生自己的市長和法官,並有權製訂自己的法律和修改城市法製。最大的自治市是首都亞曆山大裏亞,它是全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後來發展為國際貿易和文化交流的中心。城內住有希臘移民、希臘雇傭軍和埃及本地人,隻有希臘移民享有公民權,從事工商業活動。除此之外,聚居在埃及其它城市(如孟斐斯城等)中的希臘移民,也成立了自治組織,享有一定的特權,不受當地法律的管製。然而,這些希臘式的自治市和希臘城邦的自治並非一回事,它隻不過是托勒密一世統治埃及的一種輔助形式罷了。
在經濟上,托勒密一世繼承了埃及法老的做法,埃及土地仍歸托勒密王室所有,而實際經營上卻分為兩大類:“王田”和“授田”。王田是王室貴族直接占有和經營的土地,數量最大,由王田農民進行耕種。王田農民是以契約形式耕種王室土地的國家佃農,被嚴格管束在村社裏,不得自由遷徙,實際上隻是半自由人。王田農民從國家領取種子、農具和牲畜,生產的全過程,如種什麼作物,何時種,如何種,什麼時候收獲等等,都要在國家官吏的監督下進行。收割和打場的時候,國家官吏更是要親臨現場,拿著賬冊,直到把賦稅和一切苛捐雜稅(如維修水利工程稅、丈量土地稅、使用打穀場稅等)全部收清為止。授田包括廟田、賜田、祿田和屯田等。廟田是神廟祭司直接占有和經營的土地,免交賦稅。賜田是國王恩賜給大臣或神廟的土地,也免交賦稅。祿田是國王給予官吏作為俸祿的土地,同樣免稅。屯田是服役士兵的小塊份地,與前三種土地不同之處是:要交一定數額的賦稅,並可以繼承和轉讓,但要在地方政府那裏辦理登記手續。以上四種土地一般也由王田農民耕種,王田農民按契約規定向田地主人交租。據紙草記載,賜田和廟田的數量也很大。如托勒密二世的財務大臣阿波羅尼阿斯有賜田一萬公頃,埃德孚的荷魯斯神廟擁有4000公頃廟田,埃納斯城和埃利方泰尼島上的廟田約有6000公頃。盡管托勒密王朝對土地的控製十分嚴格,土地私有製依然存在。托勒密王朝初期,私有土地數量很少,大多是邊遠的貧瘠土地,但到後期,土地私有製得到迅速發展,出現了許多私人大田莊。
托勒密一世非常重視灌溉農業的發展,對法雍綠洲的重新開發就是例證。他興建了大規模的水利灌溉工程,開墾了大片的肥田沃土,促進了農業生產的大發展。農業生產技術和生產工具也有新的改進,如使用了牲畜牽引轉動揚水車(埃及蝸牛)和畜力割穀機等。小麥的種植麵積大大增加,約占穀類作物種植麵積的80%。有些地區,作物一年兩熟,產量大大提高,糧食自給有餘,且能大量出口,埃及被稱為“東地中海的穀倉”。
托勒密一世繼承了埃及傳統的由國家壟斷手工業和商業的製度。同時,又注入了希臘工商業的活力——開放性。獲利最豐的榨油、釀酒、麻紗、食鹽、紙草、香料、礦山開采、金屬製造、化妝品、染料、鉀堿等行業都不準私人經營,由王室專營,產品由國家統一定價,交國家代理商銷售。托勒密一世特別注重國際貿易的發展,實行開放政策,把首都亞曆山大裏亞建成了當時最大的國際貿易中心。市內建有專門的商業街、貿易市場、豪華的旅社和銀錢兌換所等。城外法洛斯島上建有高大雄偉的大燈塔,指引著外國商船晝夜順利地進出亞曆山大裏亞港。托勒密一世下令開通了尼羅河至紅海的運河,使地中海、紅海和印度洋連接了起來。埃及的對外貿易的範圍伸展到北非、東非、敘利亞、小亞細亞沿岸、愛琴海諸島嶼、黑海沿岸、希臘、羅馬、西亞、中亞、印度、東南亞和中國。希臘、羅馬、波斯和阿拉伯等地的商人經常住在亞曆山大裏亞的旅社裏,說著各種各樣的語言,洽談著大宗的生意。埃及輸出的商品有糧食、麻紗、毛織品、紙草、玻璃器皿、黃金製品、象牙等,其中一些商品如以神秘景物為圖案的麻紗、毛織品和五彩繽紛的玻璃製品等,很受外國奴隸主們歡迎,在國際上享有盛譽。輸入的商品有漂亮的中國絲綢,印度的象牙、珍珠、香料,阿拉伯的寶石等。這些商品除埃及奴隸主貴族消費一部分外,其餘部分轉運到希臘、羅馬等地。托勒密一世允許希臘移民經營和製造一些日常用品。在希臘式的自治市中,生產木器、銅器、皮革、金銀飾品、珠寶等日常用品的手工業作坊和店鋪比比皆是。埃及其它城市中的工商業也十分活躍,據紙草卷記載,阿西諾耶城中有專門的紡織品街、衣物市場,專門的蔬菜、家禽街等,銀錢兌換所多達40多個。為了促進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托勒密王朝還鑄造了不同於其它國家和地區的貨幣,分為金幣、銀幣和銅幣。
托勒密時代的埃及,奴隸製又有新的發展。當時奴隸的數量較多,王室、神廟、達官貴族以及軍人都使用大量的奴隸進行農業、手工業生產。據文獻記載,公元前3世紀,一個軍人的納稅單中就記有16名奴隸。由於奴隸的來源不同,形成四種奴隸:戰俘奴隸、債務奴隸、家生奴隸和買來的奴隸。托勒密王朝初期,在與塞琉西王國、安條克王國的多次戰爭中,掠奪了大量戰俘奴隸。債務奴隸主要是負債的王田農民。王田農民交納的租稅十分苛重,最低也要占收獲的1/3,最高的達60%至75%。此外還有苛捐雜稅,如牲口稅、堤壩稅、橋梁稅、道路稅等等。辛勤勞動一年的王田農民,交清一切賦稅後,所剩無幾,為了生存,隻好借債,還不起債便使妻子兒女淪為債奴,不少王田農民本人也淪為債奴。債奴的數量與日俱增,嚴重地影響了國家稅收。公元前261年,托勒密二世曾下令禁止把負債的王田農民變成債奴。托勒密王朝時期,奴隸貿易相當活躍,買賣奴隸的稅收成了國庫收入的重要來源之一。公元前198—197年頒布的一項法令,明確規定了收取奴隸買賣稅的標準。奴隸的價格也有明確的標準,一名男奴約為150德拉克馬,女奴為300德拉克馬,兒童約為112德拉克馬。奴隸買賣有專門的市場。國家對奴隸訂有專門的法律,如自由人和奴隸犯了同樣的罪,自由人隻需交納一定的罰金,而奴隸則要受到嚴刑拷打,可見奴隸的社會地位遠比自由人低。
托勒密時代,希臘文化與埃及文化因交融而得到繁榮,被譽為“亞曆山大裏亞時代”。托勒密一世繼承了東方的傳統,把文化事業的組織和管理置於國家政權之下,而且向前推進了一大步。他於公元前308年撥巨款興建了規模龐大的博學園。廣招世界各地的文人、學者,免費到博學園進行學術研究和交流,使亞曆山大裏亞變成了當時希臘世界最大的國際文化交流中心。
亞曆山大裏亞麵積相當於雅典城的3倍,人口達70萬之多。市內建有寬闊的街道,豪華的宮殿、廟宇、花園、廣場、體育場、會堂、噴水池和浴池等。公元前1世紀的著名地理學家斯特拉波描述道:“整個亞曆山大裏亞形成一個街道之網,騎馬和乘車都很方便。最寬的街道有兩條,每條有100尺寬,彼此交錯成直角。城中有最壯麗的公共廟壇和王宮。這些宮殿占全城麵積的1/4至1/3。王宮的一部分就是那著名的亞曆山大博學園,裏麵有遊覽的場所,集會的廳堂等”。
博學園包括圖書館、動植物園和研究院等部分。圖書館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圖書館,至公元前1世紀時,館藏圖書已達70萬卷(用希臘文寫成),幾乎包括了古代希臘的全部著作和一部分東方的典籍。著名詩人兼文法學家卡利馬胡斯編製了圖書總目錄,共120卷。豐富的圖書資料為學術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條件。研究院分為文學、數學、天文學和醫學四個部門。埃及文人學者彙集於此,學習希臘文,研究希臘文化。希臘的學者和科學家雲集而來,長期旅居這裏,學習和研究東方文化。他們互相切磋,不僅繼承了東西方文化的優秀遺產,而且創造出燦爛輝煌的成果,尤其是在自然科學(數學、物理學、天文學、地理學等)方麵,湧現出一大批傑出的科學家,把自然科學發展到了上古世界的高峰。
著名的數學家歐幾裏德(公元前330—275年)是亞曆山大裏亞數學學派的代表和奠基人。他博采前人的幾何學成果,集當時幾何學成果之大成,把各種各樣的幾何定理、命題和求證按照邏輯進行排列組合,形成一個完整的體係,並以清晰簡練的方式表述出來,編成名著《幾何原本》一書,共13卷,流傳至今。我國明朝末年,科學家徐光啟等人將之譯成漢文刊印,這是我國翻譯的第一部西方科學名著,對我國幾何學的發展起到了較大的推動作用。
最著名的物理學家兼數學家阿基米德(公元前281—212年)從青年時代起就學於亞曆山大裏亞研究院,取得了驚人的科學成就。他最有代表性的數學著作是《論量圓》和《論球體和圓柱體》兩部。他計算的圓周率,上限為31/7,下限為310/71。他發現並肯定了計算球體、圓柱體和更複雜的立體的體積、表麵積及周長的公式。他在演繹這些公式的過程中,運用了“窮竭法”,從而奠定了現代微積分的基礎。阿基米德最卓越的貢獻是在物理學方麵,他奠定了力學、流體力學的基礎。他發現了後來被命名為阿基米德定律的比重原理,論證和發展了機械學的基本原理,尤其是杠杆原理。他勇於實踐,根據這些原理發明創造出許多了不起的機械,如杠杆、滑輪、螺陀等等。為了保衛敘拉古城,他發明了使羅馬軍隊聞風喪膽的武器——可以吊起敵艦的巨型回旋起重機和可以遠射的大型投石器。
托勒密時代天文學方麵的成就,在古埃及和古巴比倫天文學的基礎上又向前發展了一大步。長期旅居在亞曆山大裏亞研究院的希帕卡斯是一位傑出的天文學家,他運用複雜的數學計算,通過仔細觀測,斷定了太陽、地球、月亮的大小、距離和運動,為太陽中心說奠定了基礎。後來的哥白尼的天文學體係就是在此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另一著名天文學家阿裏斯塔克所著的《論月亮及太陽之大小及其與地球之距離》一書,也提出了太陽中心說的思想。他認為太陽是恒星,地球和其它行星都是圍繞太陽運轉的。他還正確地提出了太陽一定比地球大的思想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