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集團規劃著企業的未來(3 / 3)

目前,挑戰集團已擁有天津挑戰公司、重慶挑戰公司、挑戰貿易公司、東北挑戰分公司、華北挑戰分公司、挑戰管理培訓谘詢公司等公司。從2000年開始挑戰將正式實施人才創新戰略,把這些公司逐步的股份製化,與挑戰員工合資合作,逐步培養一批挑戰集團的“科技型老板”,培養和造就一批百萬富翁、千萬富翁。

2品牌擴張:開拓低成本擴張之路

品牌是產品的標誌和企業的代號,它代表著商品的質量和企業的信譽,能起到開辟市場、維護和提高商品競爭能力的作用,是企業爭奪和占領市場的重要工具。品牌是一種無形資產,但好的品牌可以帶來巨大的有形的效益。可以說,誰擁有了著名品牌,誰就等於掌握了“點金術”。在市場上,品牌產品往往用心理的附加價值而產生“相乘”效果,使財源滾滾而來。

挑戰集團早就意識到品牌的重要性,認為成功的企業必須以名牌產品為籌碼,企業家必須具有塑造名牌的緊迫意識。作為飼料工業的後起之秀,挑戰集團已經憑借自己的獨特優勢和不斷增長的實力塑造了良好的企業形象,具有了很高的知名度。2000年飼料所和挑戰共同承擔了由科技部下達的國家“九五”重點科技攻關創名牌專題任務,這對創立“挑戰”這個高科技的民族飼料優質品牌又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挑戰集團始終注重充分利用品牌這個無形資產,大力推行品牌擴張戰略,開拓低成本擴張之路。這種發展模式的創新使挑戰得以迅速成長壯大。

具體說來,就是發展聯合企業。建立聯合企業則是挑戰把技術或專利轉讓給第三方企業,他們去投資去生產,而技術轉讓的同時由挑戰回收其生產的產品,以挑戰的牌子輸送到市場。這樣,挑戰可以利用品牌優勢,不投資或少投資即可擴大產品生產的規模,獲得大量經濟效益。這種戰略既可以使飼料所的優秀成果得到及時充分的轉化,又能起到盤活更多的國有資產存量、增加就業的作用。挑戰的這一模式將在全國形成一個“飼料所——挑戰——各聯合企業——用戶”的整個利益共同體。

挑戰集團在品牌擴張,走低成本擴張之路上已經取得了一定成績。現在挑戰已擁有30幾個聯合企業,提高了產品的品種多樣化和產量擴大化能力。但與此同時,由於發展過快,又出現管理人才欠缺的問題。挑戰集團正在加緊培養和積極招聘能獨當一麵的執行官,為企業規模的進一步擴大做好人才的準備。

3加大科技投入:領行業科技風騷

在新經濟時代,放眼國際企業界,就會發現成長最快的是高科技企業。高科技造就了一大批以奇跡般速度發展壯大的企業。我國的聯想、四通、北大方正,在創辦民族高科技企業方麵做出了有益的嚐試,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在把握時代脈搏和借鑒其他企業經驗的基礎上,挑戰集團認識到,要實現集團發展的目標,必須要進行全方位的創新,而科技創新則是重中之重,因為科技創新是高科技企業發展的動力之源。沒有持續不斷的科技創新,一個企業就無法進行產品研發和產業升級,企業就會失去生存的根基和成長的活力。因此,挑戰集團矢誌不移地製定和實施了科技創新戰略。

首先是重視科技創新的主體——人才,激發其創新的積極性。飼料所現有的二十幾位博士半數是從國外留學歸來的。他們具有過硬的專業知識與全新的思想觀念,是挑戰集團一筆寶貴的財富,也正是挑戰集團的優勢所在。集團給這些人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環境和優厚的待遇,使他們能全力以赴地投入到科研中去。公司還將采取技術入股的方式,員工所開發出的新技術應用到產品中後,集團給予員工一定比例的股份。員工取得的科研成果越多,對集團發展的貢獻越大,其本身的財富也就會迅速聚積起來。這樣就充分調動了科研人員的積極性,使科技創新戰略得到順利實施。

在科技創新模式上采取模仿創新與自主創新相結合。模仿創新可以最大限度地吸取率先創新者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通過購買或破譯率先創新者的產品和技術秘密,並在此基礎上改進完善,確定自己的市場競爭地位,獲取經濟利益。挑戰集團積極開展國際合作,引進國外先進的產品技術,經過研究消化後再進一步開發,做到了低風險、少投入、高收益。但是,挑戰集團也認識到,一味模仿很難使高科技企業獲得重大發展和健康成長,於是非常重視自主創新,即通過自身努力攻破技術難關,形成有價值的研究開發成果,並在此基礎上依靠自身的力量推動創新的後續環節,完成技術成果的商品化,獲取商業利益。挑戰集團下大力量自主開發出一些國內領先、接近國際水平的高科技產品,在市場上顯示出了極大的競爭力,為集團創造了大量經濟效益。

挑戰集團科技創新投入的力度不斷加大。如今科研創新經費占企業產值的2~3%,集團決心把經費提高到10%。

挑戰集團為科技創新定下目標:每年拿出3~5個新產品,兩年內推出一個能帶動行業發展代替進口的高科技新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