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體育的興起

現代體育的誕生是以英國工業革命為標誌的。十九世紀末期,產業革命首先從英國開始,蒸汽機和紡織機廣泛應用在生產上,促進了生產力的飛躍,進入了資本主義興起階段,當時英國經過百年的努力,到1830年,在鋼鐵、機械、動力、無機化工方麵技術上有所突破,終於完成了產業革命。這時英國國民收入增加了7倍,國際貿易額相當於其它國家的總和,在經濟上首次取得世界領先地位。正是在這樣的曆史背景下,產生了現代體育,同時,體育活動又促進了新的工業化社會的發展。

1828年,英國一位教育家叫托馬斯·阿諾德,第一個把體育運動列為學校課程,這對發展現代體育起到了決定性作用,他被認為是現代體育的創造人。在他的影響下,1844年在愛爾蘭首府都柏林大學舉行了世界上第一次學生田徑賽。1857年在英國成立田徑協會並在劍橋大學舉行了第一次學生錦標賽。阿諾德主張在體育競賽中要取消野蠻粗暴,嚴格遵守規則,提倡體育道德。

前德國在現代體育的發展中也起到很大作用。1806年法國拿破侖打敗了普魯士德國,前德國認為是民族恥辱,一位哲學家弗希特發表了一篇《日耳曼民族宣言》,號召人們要鍛煉身體抵禦侵略。1816年,一位柏林中學教師雅恩,他懷著對法國侵略者的仇恨,寫了一本《德意誌體操》,提倡用力量和靈巧性練習來培養意誌、果敢、戰鬥精神和使社會充滿快樂和生氣。他讓學生在大自然的環境中進行體操鍛煉,從自然景色中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感情。到1850年,前德國以同樣的愛國主義精神成立了第一個體操協會。

瑞典的林氏體操幾乎也是同樣在拿破侖戰爭之後,在增強民族體力,抵禦外來侵略的指導思想下提倡起來的。但他與前德國體操創始人雅恩不同之處在於他不主張通過體操練習僅僅成為肌肉發達的人,而且要通過有科學分析的動作來增強體質。這就是後來流行於世界的瑞典體操。

美國現代體育的興起比英國稍晚一些,是在1865年國內戰爭之後,但美國體育發展的速度是比較快的。1881開始列為學校課程。由於各國在新大陸的移民,如高爾夫球、體操等早有出現。棒球、美國足球、籃球、排球等相繼發源於美國。有些項目如籃球和排球都是為了解決在室內上體育課而發展起來的。

法國對現代體育的發展有較大貢獻。他不僅較早地引進了前德國和瑞典的體操,而且首先發展了自行車運動。特別是法國著名的資產階級教育家皮埃爾·德·顧拜旦伯爵。他以極大的熱情在法國宣傳和提倡英國的體育教育製度。他在1888年出版了《英國的教育》,在這本書中他研究了英國的大學和中學的教育製度。在1889年,他又出版了《在法國推行英國教育》,在這本書中他試圖使法國在教育製度中采納英國的製度。1888年5月29日成立了一個“促進在教育中增設身體練習委員會”。這時顧拜旦認為法國社會的發展進步必須按照英國的教育原則對法國中等教育進行改革。他在書中充分肯定了體育在教育中的作用。他認為阿諾德在學校中開展田徑教育有很好的教育作用。不僅鍛煉體魄,而且培養意誌,促進身心健康,甚至還具有社會作用,培養青少年有社會精神。他不僅是法國體育協會的創始人,更重要的他是1894年成立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的創造人和1896年第一屆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奠基人。他早在1888年就提出了“體育運動國際化”的主張,這對於推動現代體育、特別是競技體育的發展具有偉大的曆史功績。

中國的現代體育是在西方體育思想的影響下逐步興起的。主要有以下幾個渠道。

1洋務派首次在學校列入體育課程,為現代體育傳入開辟了道路。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清朝封建勢力與帝國主義相勾結,產生了所謂洋務派和洋務運動。其中實力派的奕訁斤 、李鴻章、曾國藩等提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方針。並且,為培養洋務人才,開辦了一些學校,派遣留學生出國,開始把近代兵操和一些運動項目作為教育內容引進我國,如1894年北洋水師軍事訓練中包括跳高、跳遠、跳欄、競走和賽跑等田徑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