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頭鯨是把太陽能轉化為食品的高效率專家。它們位於這一簡單的食物鏈的頂端。太陽哺育了浮生動物,蝦以浮生動物為生,而鯨叫以蝦為食。鯨的吃蝦量特別大,在冰川海灣一隻鯨可以連續18小時吃食。鯨進食時下齶張得很大,發現一群蝦後張開大嘴朝蝦群衝去,有時兩頭鯨一起衝,鯨通常是側著身子或仰著身子衝向蝦群,這樣它們可以利用巨大的下齶重量以排除嘴裏的水,幫助嘴閉上。它們還有各種各樣的進食法。當鯨吞幾百加侖的水和蝦時,鯨下齶下邊的折皺張開了。可能鯨的舌頭在吃蝦時起了重要的作用。
座頭鯨的第二種方法叫轟趕式進食法。尾巴向前彈,把蝦趕向張開的大嘴。這種方法隻有當蝦特別密集時才適用,尾巴的動作與懸舉時不大一樣。
有關鯨進食的第三種方法。這種方法第一次被人們發現,是1928年在格陵蘭島。鯨從一圈氣泡開始,鯨在氣泡圈內幾乎是直立張開大嘴。當閉上嘴時水被擠出來,蝦留在嘴裏。鯨圍著一個圈遊動,然後螺旋上升以使最後吐出的氣泡與第一個吐出的氣泡同時上升到水麵。氣泡網把蝦逼向網中心,鯨就張開大嘴把蝦一網打盡。
座頭鯨的大腦比人的大腦要大五倍多,同樣不容忽視的是大腦的溝回形狀也與人的一樣。它們的大腦相當發達,可能是高智能型的。
海龜
海龜的硬殼看起很笨重,實際上卻是一件精細的作品,在整個演變過程中,海龜的部分骨結構消失或愈合。海龜也需要呼吸空氣,但它可以長時間呆在水裏,然後再遊出水麵換氣。
海龜原來用肋骨來支撐胸部以利於呼吸,這和人類一樣,可現在它的肋骨卻隻用來支撐外殼了。為了呼吸,另外有兩塊收縮肌可使體腔擴張,已便吸入空氣。這種演變是進化中有趣的倒退。
它們的食物大部分是植物。海龜以熱帶海域作為它們的領地。
成年海龜進行覓食和生殖回遊,有時要遊1600多公裏的路程才能到達目的地。它們的航行能力是許多動物難以相比的。海龜如果把它的槳狀肢開,其長度和成人的胳臂差不多,在海中可以有力地劃水。
海龜沒有牙齒,但它們可用鋸齒型的下巴幫助咀嚼,並用長在前肢頂部像尖刺般的爪來幫助撕碎食物以彌補較弱的咀嚼能力。
如果仔細觀它的眼睛,可以看到海龜在流淚,似乎它很痛苦,實際上海龜的眼淚有著特別的功能,那就是把體內多餘的鹽分排出,同時洗去眼中的沙粒。
頭足綱動物
烏賊如同它們的親戚魷魚和章魚一樣都屬於頭足綱動物,它們是世界上最高級的軟體動物。
在人類使用噴氣式發動機以前,頭足綱動物就通過它們的身體下麵漏鬥形狀的器官,用噴氣式的方法,靠水力向前推進。每個腕足上布滿數以百計的敏感吸管,這些吸管不僅用來吸住東西,而且能夠提供周圍的化學和觸覺信息。
在大海裏,章魚的家建在岩石或珊瑚礁的洞穴裏。章魚緊緊抓住得到的螃蟹,很快把螃蟹弄死。章魚用它隱藏的嘴刺進螃蟹的殼內,注入快速麻痹神經的毒液,螃蟹抽搐幾下便死去。被注入的消化酶促使螃蟹肉液化,然後章魚把螃蟹肉液吸入嘴中。吃完螃蟹肉以後,螃蟹的殼架都剩在那兒。
魷魚是另一種數量最多也最凶猛的足綱動物,它們從像手指頭那麼長到17米長大小不等,有些大魷魚敢同巨鯨搏鬥。
魷魚的腕足也許是大自然中最能抓東西的器官,使得它能夠製服和抓住那些滑溜溜的並且同它們一樣大的獵物。即便是一條入睡的魷魚也要小心對付,像鸚鵡似的嘴隨時會很利害地咬你一口。
頭足綱動物的皮觀察它們大腦的平麵圖。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它們皮膚上的那些色素細胞,當它們要傳遞信息時,它們帶顏色的皮膚上表明有神經活動。在魷魚皮膚看到的色彩圖案就是魷魚大腦的一個窗口。能夠產生顏色的細胞叫做色素細胞。每個色素細胞都是一個含有色素的靈活液囊,它能在神經的控製下膨脹或者縮小。這種機製是非常獨特的,變化的速度也非常快。裏麵一層的色素細胞像小鏡子一樣用反射的光加重皮膚上的色彩。神經控製可以使五顏六色的圖案遍布整個魷魚的皮膚。由於這種魔術般的信號係統,在海底剛剛產下的魚卵上就已經存在了。但在魷魚的早期胚胎階段,並沒有色素細胞活動的跡象。隻有當它們的神經係統發育到一定程度時,才開始在皮膚上顯示出帶色的斑點。當它們孵化時,皮膚上就有了分散的圓點花紋,能夠傳遞一些信息了。當魷魚成年以後,皮膚上了的圖案就變得複雜多樣,可以同時傳遞許多不同的信息。
頭足綱動物的這些圖案非常複雜,它們變化迅速,從一種圖案變成另一種圖案快得難以辨認。色彩的波紋從它們的尾部到頭部隻需要幾秒鍾時間。這個種圖案不僅能夠迷惑獵物,而且也能迷惑前來捕捉它們的魚類。頭足綱動物使用彩色圖案相互傳遞信息。頭足綱動物能夠產生與周圍環境相一致的各種色彩,以避免被食肉動物發現。
裸鰓類軟體動物
軟體動物是海底世界的明珠,它們有著極其華麗的服飾。那微妙的明暗對比,豐富的色調和雅致的造型,是大自然所獨有的傑作,其精致之美,令人歎為觀止。在藍色的海底世界,軟體動物就象是一幅幅表現大自然神秘色彩和無限創造力的抽象畫。
每一種軟體動物都有自己獨特的紋章,以區別與許多同類。軟體動物的神經係統雖然很簡單,但是它們仍然能夠非常協調地控製運動器官。
根據科學的分類法,裸鰓類、章魚、蝸牛、貝類等,都同屬於軟體動物。裸鰓類軟體動物身上的各種色彩既渾然一體,又對比鮮明。當它們在海底款款蠕動時,其微妙的色彩和形態變化更富於裝飾美。
軟體動物一般在岩石上滑動,從容不迫地尋找食物。它們象盛開的花朵,象鑲有花邊的薄綢鬥蓬。裸鰓類軟體動物在海底滑行,全靠單足肌的波動,在它們向前移動的同時,保持與的地麵接觸。它們的腳並不推拉自己的身體,而隻是在身體前端排出的潤滑液上滑行。軟體動物肌肉的波動總是與岩石的表麵結構保持一致,動作非常協調。
軟體動物看起來很容易受到傷害,但是裸鰓類軟體動物無需硬殼的保護,因為水族中的其它動物都知道它們的肉很難吃。為了自衛,軟體動物還可以使身上長滿毒刺。軟體動物本身並不長刺,它們身上的囊狀毒剌是吃了海葵之類的有刺生物之後生長出來的。
海兔屬於軟體動物門後鰓亞綱。它就象膠狀氣球一樣,靠吸水膨脹來改變自己的形狀。它頭上的角狀突起用來品嚐食物。由於它使人想起兔子的長耳朵,所以被稱作海兔。
海兔身上還保留著貝殼的殘餘,殼藏在體內的皮皺之下,已經退化成一個細小的薄片。貝殼的存在說明海兔是其他軟體動物的同類。所有初生的裸鰓類軟體動物都有長殼的機能,但它們卻不能長出完整的外殼。
皮皺在海兔身體的主要部位形成一個封閉的囊,能使液體在皮內流動。舒展一下重疊的皮瓣孔,就能形成出水孔。這樣,海兔周身就有一定流量到水流通過,海兔就從中攝取所需的氧氣。海兔身上的皮皺是用來掩蓋和保護身體的。它的身體結構和其它裸鰓類軟體動物基本相同。不過,海兔的鰓比其它裸鰓類動物的小,因為它在儲藏著水的封閉係統內生活,容易攝取氧氣而不需要大量的水。
海兔在遭遇敵人襲擊時,能夠噴射出大量的紫色物質,驅走獵食者。這種紫色物質是一種有效的防衛武器,它對其它動物雖然不造成永久性的傷害,但能夠起到抑製敵人呼吸的效果。
海兔除海草之外,別的什麼也不吃。海兔的胃口很大,它就靠吃這種素食長大大約7公斤重。海兔和近親蝸牛一樣,也有一條長舌頭。舌頭上共長有三個用來消化食物的胃,後兩個胃也長有牙齒,用來進一步磨碎食務。
所有的裸鰓類軟體動物都是雌雄同體,即每一個個體身上都有雌雄兩種生殖器官。這是為了增加生存繁殖的機會。生殖時,雌雄同體現海兔仍然需要配偶,否則也不能生育。因為每一種生物在不斷的進化過程中,為了確保自身的發展,在繁子下一代的時候,都需要混合不同個體的特征。如果某種生物體自身就能夠繁殖後代,這種生物最終就會滅亡,因為沒有輸入新的適應環境變化的因素。即使是雌雄同體,也必須進行有性繁殖,才能使後代的從兩組基因中得到必要的混合。
兩隻海兔交配後,立即就可以產卵,卵產在細長的卵線中。卵線是用一種膠狀物質係在岩石上的,有著長達8米。海兔常常同時做兩條這樣的卵線。在海洋王國中,海兔是產卵最多的動物。每一條卵線上都有數百萬個卵。而五個星期內,一隻海兔可以產卵5億個。這是因為小海兔的生存機會很小,因此需要有大量達卵,才能確保少數卵的成活。在裸鰓類軟體物中,個體的重要性已經服從於物種延續這一最重要的目標:延續物種的生命;延續物種的特征;發展新特征以適應變化中的環境。奇異美麗的裸鰓類軟體動物是漫長進化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
海參
在海底的岩礁下麵和大葉藻叢生的細密沙底上,棲息著一種棘皮動物,這就是海參。
海參的身體象個長圓管,它的肌肉發達,可以自由地延伸和卷曲。海參行動遲緩,很難逃脫水中能夠遊動的食肉動物的襲擊。海參喜歡陰暗的生活環境,常常坐躲在珊瑚礁下。海參的體色和周圍的泥沙顏色十分協調。這對防備天敵有一定的作用。海參還常常用力推開泥沙蓋住自己的身體,以此作為掩護。富有營養、含有有機物和細菌的細砂,也是海參的食物。海參吞下這些細砂,通過長長的消化道,把養分吸收後,再將砂子排出。海參的肌肉組織非常堅硬,表皮上長著象海星海膽那樣的小斑點,不過不象海星海膽那樣多刺。海參的管足底下有吸盤,吸盤像液壓係統那樣工作。它能夠伸縮變化,抓住沙粒蠕動。大的海參可以長到兩三米長。
在海參的體內寄生著一種鱭魚,這種魚有時也會寄生在珍珠貝殼內,所以又叫珍珠魚。它緊緊地靠近營海參,等海參銀白色的觸手伸出來時,它就趁機鑽進海參的肛門。鱭魚的體型是理想的流線型,沒有骨盆,也沒有鰭,光滑的身體進入海參體內,不會讓海參感到不舒服。鱭魚在海參體內吃它的內髒器官,不過海生是不會被吃掉的,因為被鱭魚吃掉的器官,在幾天之內又會再生。大多數海參的分泌管裏都含有毒性分泌物,它用這些毒素對付天敵。不過這種毒素對人類卻沒有什麼害處,對鱭魚也不起作用。
海參是名貴的海產之一。中國河北、山東沿海出產的刺參,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是優良的滋補品。南海出產的梅花參,個體小,肉質好,是食用海參中最好的一種。
豎琴海豹和冠海豹
每年冬天,在加拿大馬格大灣群島旁的聖勞倫斯河口,生活一種海豹,由於這種海豹後背的形狀很像豎琴,所以人們稱它為豎琴海豹,而挪威人則把它叫做海狗,法國人又稱之為海狼。到了夏季,豎琴海豹就會遷徙到北極水域。
豎琴海豹是遊泳健將和優秀的潛水員。它們很少離開水,視覺很好,聽力超群,總是密切地注視著周圍的動靜。冰塊上的自然孔洞是它們的觀察哨所和逃生的道路。每年的9月,成年雄海狗就從海裏爬上岸,標劃出自己的領地。領地越大,被吸引而來的雌海狗就越多。為了照顧這些雌海狗,雄海狗忙得不可開交。它還要時刻保持警惕,維護領地的安全。為此,雄海狗真是精疲力竭。它不能到大海中去捕食,隻能靠消耗自身積存的脂肪過活,它脖子上那又大又厚的油庫日漸縮小。不過,“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再小的雄海狗也化雌性大。雄海狗一般都比雌海狗的體重重3倍多。一隻身強力壯的雄海狗的重量可達二百五十公斤左右。
雌海豹在三月份產下小海豹。小海豹的體毛都是白色的,隻有鼻吻處是黑色的。雌海豹每次隻生一胎豎琴海豹沒有固定的配偶,小海豹們從來都不認識它們的父親,撫養小海豹全靠母海豹。在大約十到十二天之內母海豹和小海豹寸步不離地呆在一起,海豹出生後的第一個星期完全靠母奶為生,每天吃四五次奶,雌海豹的奶量比母牛多出十倍。小海豹十天之後體重就能夠增加三倍。
哺乳期過後,母海豹就開始教小海豹謀生的技能。母海豹在這段時間內教導小海豹如何適應生存環境。小海豹要學習的第一課是如何通過氣味來與母親聯係,它還要學習怎樣在附近找到食物來源。小海豹還要學會怎樣找到冰麵上可以逃生的冰洞。小海豹一感到害怕或是肚子餓了,就會嘰嘰咕咕地呼喚媽媽。每隻小海豹的叫聲都有自己的特點,海豹媽媽以此來尋找自己的孩子。這是它們維係母子關係的另一種辦法。成千上萬隻雌海豹和它的大眼睛、白毛的孩子們在紐芬蘭東海岸一帶水域裏遊戲、玩耍、滾雪球。
成年海豹利用前鰭上有力的爪子在冰塊中打洞。一旦一個冰洞被冰雪封死了,海豹就會搬到另外一個冰洞中去。通常一個冰洞內有幾隻海豹。斷奶大約一周之後,小海豹就開始獨立生活了。這時候它們已經開始長出堅硬的棕色皮毛來了。每年4月下旬,小海豹就會遊向成年海豹脫毛的地方,開始準備近千公裏的到北極圈的長征。
冠海豹與普通海豹不同,成年雄性冠海豹有一個特別的鼻腔,被一層皺皮覆蓋著,在它們激動、害怕和憤怒的時候,或者想嚇唬入侵者和對手,或者想獲得配偶的好感的時候,它們的鼻腔就會鼓起來,成為一個紅色的頭冠,但通常是黑色的,有時會從兩麵鼓起來。它們的叫聲也很特別。
成年冠海豹長得比較粗壯,長達1米多,比人重三倍。在水下,海豹有時會撞擊潛水員,或者推著潛水員去撞擊冰塊。冠海豹大部分時間都在格陵蘭附近嚴寒的海上度過,在每年的2月底3月初的大約3個星期內,它們就會開始向南方遷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