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繁殖的季節裏,雌蝦用觸須在雄蝦的頭上拂搖,發出吱吱的聲音,這是一種求偶的信號,同時它也會用雙螯互擊,發出敲打聲來引誘雄蝦。雄蝦和雌蝦交配的時候,在水中擺動肢體和尾部,然後足對足地相互抱在一起,雄蝦將精液射在雌蝦步足間的一個小囊裏,暫時貯存上幾個月。雌蝦產卵的時候,就緊緊地彎曲著下半身,然後從囊裏放出精子讓卵受精。受精卵要經過較長的時間才會孵化出幼蝦來。幼蝦的成活率非常低,常常是每一萬隻龍蝦幼蟲中,隻有一隻能夠長到成熟期。
龍蝦遷徙時候的景觀非常奇特:龍蝦群在海底列隊爬行,一隻隻以觸角相互接觸,一隻緊挨著一隻,首尾相連,仿佛是一條長龍。每一列遷徙的隊伍可以多到五十至六十隻龍蝦。
龍蝦分布很廣。主要產在大西洋海域。我國東南沿海也有分布,台灣和西沙群島龍蝦資源更為豐富。在我發現的龍蝦有8種,最大的龍蝦叫“錦秀龍蝦”;色彩斑斕,個大,肉質鮮美,是名貴海產品。
帶魚
帶魚,又叫海刀魚、裙帶魚。它的肉質細嫩,營養豐富,是我國的四大海洋食用魚類之一。帶魚的體型側扁,呈長帶形,尾巴細長像鞭子,渾身銀白色。帶魚的頭部狹長,長著一張大嘴,上下頜上有著尖銳的鉤狀牙齒。帶魚的背鰭很長,胸鰭較小,沒有腹鰭,臀鰭已經退化成短刺狀。它的鱗已經退化。帶魚遊動的時候不像一般魚那樣靠鰭的劃動,而是將身體左右搖擺象蛇一樣作波浪式的運動。
帶魚捕食的時候凶猛而貪婪。它主要以七星魚、龍頭魚、磷蝦等為食物。有許多帶魚都是斷了尾巴的,這是它們相互殘食的結果。帶魚的這種自相殘殺的習性,經常給它們帶來惡運。當人們在海上釣帶魚時,經常把四五條帶魚一連串地釣上鉤來。因為當頭一條帶魚上鉤掙紮的時候,他的同伴就會趁機來咬上一口,而第三條帶魚又會咬住第二條帶魚的尾巴,結果來一個全軍覆沒。
在產卵的季節,雌雄帶魚在海水中穿梭追逐,雌魚產卵,雄魚排精。一條雌魚能夠排下7萬粒左右的魚卵,產卵場的中心魚卵隨波翻滾,密密麻麻。帶魚的受精卵隻要4天就能夠孵化成5毫米長的小帶魚。帶魚的生長很快,當年的幼魚就能夠長到三十到四十厘米長,大約兩年左右,帶魚就成熟了。成熟的帶魚可以長到一米多長,重達一公斤多。
帶魚有晝夜垂直移動的習性。白天,帶魚成群地棲息在中下水層,到了夜晚,它們就會浮到海麵。
帶魚主要分布在西北太平洋和印度洋。中國的帶魚產量約占世界帶魚產量的百分之六十左右。帶魚是一種洄遊性魚類。在春季,隨著水溫的變化,帶魚會往來於不同的海域,這是“季節洄遊”;而在繁殖季節,帶魚又會遊到適合產卵的海域去,這叫“生殖洄遊”;帶魚有時還會在一定時期到食料比較豐富的海域去覓食,這叫“索餌洄遊”。每一種洄遊,都會形成一次大的魚訊,這時就是漁民們的豐收季節。
鋸鰩和劍魚
鋸鰩是一種罕見的海洋魚類。它體長約四五米,呈暗褐色。鋸鰩的吻突就象一把扁平的長鋸,這是它用以捕食和自衛的利器。它的吻突向前突出,長達1米多,兩側長著二十多個大小對稱的鋸齒,齒長4厘米,寬1.5厘米,十分鋒利。
鋸鰩主要分布在紅海、印度洋和太平洋,是一種暖水性的底棲魚類。它喜歡在海底遊泳,用長鋸從淤泥中翻掘軟體動物和貝類作食物。當它碰上魚群的時候,就用那把長鋸左右揮舞,大肆屠殺。而如果碰上的是大魚,鋸鰩也能凶猛地用長鋸刺穿魚腹,把肉撕下來。章魚是海中凶猛的軟體動物,它們的身體龐大,長有許多堅韌的觸手,連鯊魚都不易戰勝。可是,鋸鰩憑著它的尖銳的鋸齒,能夠輕易而舉的打敗章魚,把它吞食掉。當鋸鰩在海裏遊動的時候,其他海洋動物見到它都要遠遠地躲開,就是凶殘的虎鯨和鯊魚遇上了它,也要退避三舍。
鋸鰩是一種卵胎生的魚類。它的魚卵在輸卵管中發育,胚胎發育所需要的營養是靠卵黃供給的。小鋸鰩出生之前,長鋸上都套著一層角質的套,因此不會鋸傷母鰩。鋸鰩一次可以產出十幾條小鋸鰩。出生之後不久,小鋸鰩就會脫掉鋸套,露出鋒利的鋸齒。
鋸鰩的肉味鮮美,它的鰭,也叫做魚翅,是一種上等的海味,而且也是一種高級的營養滋補品。
劍魚也是一種嘴上長著鋒利長劍的魚。劍魚分布在熱帶和亞熱帶海洋,是食肉性的魚類。它體長約三四米,重約三百到四百公斤。劍魚的上頷比它的下頜要突出將近一半,骨質堅硬,好像一把利劍。劍魚的第一背鰭比較短,呈三角形;第二背鰭也很小,在尾柄處;胸鰭細長,臀鰭分為兩部,以大一小,尾鰭呈半月形。
劍魚的遊速很快,它有著非常漂亮的流線型身體,尾部擺動有力,體表還會分泌出一種光滑的粘液,減少水流的摩擦力,上頜上那把細長的長劍又有劈水前進的作用,最高時速可以達到一百多公裏。由於劍魚的遊速這樣快,衝擊力強,加上它那銳利的長劍,當它同船隻相撞的時候,連木板和鋼板也會被刺穿。劍魚可以刺穿近六十厘米厚的木板和十多厘米厚的鋼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