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奇趣(1)(3 / 3)

近代遺傳科學的興起發展,更加促進了金魚品種的變異。到了60年代,金魚品種已多達167種。

除了仍舊處於池養狀態的金鯽魚外,金魚大體上可分為4大類:龍種、蛋種、龍背、文種。

龍種自古以來視為金魚正宗。龍種的主要特點是,體形短、眼球突出,而且形狀奇特,有圓球形,梨形,圓筒形和葡萄形等等。龍種金魚眼球大約在孵化後一個月逐漸向外突出,兩三個月以後,即可形成。

蛋種的主要特點是,體形短粗似蛋,背上無鰭,其它各鰭也很短少。曾多達70多個品種。在各品種中,最有趣的是水泡眼,這種魚的兩眼球下生有一種半透明的泡泡。泡內充滿液體,所以叫水泡。一般有兩種泡:硬泡和水泡,硬泡不大,軟泡又大又簿。遊動時,微微顫動,十分好看。

龍背是金魚中新分出的一類,由龍晴演變來。這一類品種還不夠多,但發展很快。

文種是金魚中最大的一類,主要由各種虎頭和珍珠組成。虎頭類的頭部都非常發達,一個個頗像威風凜凜、頂盔冠甲的古代戰士。

珍珠類則以奇妙的鱗片取勝。它們那石榴瓣似的鱗片又細又密,緊緊箍在圓滾滾的身體上,實是惹人喜愛。

其它像鶴頂紅、綠映頭等都是世界馳名的精品。

有的魚兩隻眼睛不對稱;有的魚絨球一大一小:還有的紅龍晴顏色不正,不夠純淨。

一條完美的金魚首先是色彩美,或銀裝素裹;或盔甲鮮明;或天生麗質、或冰清玉潔;或花團錦簇、姹紫焉紅。

其次要形態美,例如鶴頂紅應是身短,帽紅,背鰭挺拔。尾鰭長大。葡萄眼體型窈窕,鰭薄如紙,鱗片透明,可見肉色,眼似葡萄,含情脈脈。

第三要運動美,或舉止端莊;或輕盈活潑。“動若仙女舞霓裳,靜若諸葛坐隆中。”

一條完美的魚令人賞心悅目,其樂無窮。古人觀魚也曾留下“銀橋帶金鯽,靜日獨盡歸”的感慨和讚歎。

窩巢網

織巢鳥的窩非常精巧、複雜。它首先用結實的棕樹葉在樹杈子打一個丁香結,編織出第一個圓環,然後再一環扣一環地編織它的窩。織窩時,它的嘴和兩爪相互配合,它甚至能夠用一隻腳支撐身體,同時用另一隻爪配合嘴的工作。織巢鳥的小嘴極為明確,它用嘴把草從圓環中穿出,再斜傾著身體把草扯緊,簡直和人們縫鈕扣的姿勢一模一樣。雄織巢鳥要自己完成全部的織窩工作。這與尋求配偶有著密切的關係,因為窩造得越漂亮,越能吸引雌鳥。如果它的卓越技巧受到某一止異性的青睞,那時雌鳥就會主動承擔的鋪墊鳥窩的任務。而如果織巢失敗,雄鳥就將放棄這個窩,或者把它毀掉,從頭再來。如果它引來一隻雌鳥,交配之後,它便會把窩留給雌鳥,自己再去營造一個。

織巢蟻來自印度尼西亞。這一地區叢林密集,氣候炎熱、潮濕,它是許多種螞蟻的故鄉。織巢蟻一小群一小群地群居在樹上。每隻織巢蟻似乎都是勞動能手,爭先恐後地做著一件特別有意思的事。它們想方設法爬到鄰近的葉子上去,那樣就能把兩片葉子拉到一塊兒,當然這要借助它們那十分鋒利的牙齒。當一些織巢蟻忙著把葉子拉到一起時,另外一些則抓緊時間把兩片子粘在一起。葉子之間的間隙越大,就需要越多的織巢蟻一起去拉另一片葉子。

粘合這些葉子實際上用的是一隻螞蟻幼蟲的體液作膠合劑。它們把這種白色分沁液放在要粘合的兩片葉子之間。即使是在潮濕的氣候中,這種粘液也能把兩片葉子牢牢地粘在一起。織巢蟻將在那裏養育它們的子孫後代。

蜘蛛可以吐出兩種絲,一種織在網的核心部份是黏絲,專門用來捕獵;而網的外圍部分則為幹絲。蜘蛛自己也不敢輕易靠近黏絲,因為如果它自己粘上也會無法脫身。蜘蛛網通常被織成傾斜的,這樣蜘蛛自己就可以避開陷阱部分。陷阱織好之後,它就悄悄地退到一角等待獵物上門。

世界上生活著大約3萬種蜘蛛,而水蜘蛛是經過數百萬年進化、唯一能夠完全適應水中生活的蜘蛛。水蜘蛛棲息在水流平緩的湖泊或者明淨的水塘裏,以小的水生動物及其幼蟲為食。從出生到死亡,水蜘蛛都生活在水中。然而,它們始終無法解決在水中直接進食的問題。為了創造一個幹燥的環境,水蜘蛛需要營造一間空氣室。它做巢的本領與眾不同。它先浮出水麵用腹部的毛發收集空氣,然後潛到水裏,開始用它的吐絲器工作,編織它的窩。

水蜘蛛吐出的是一種特殊的絲,因為這是在水下,它織的窩既不透氣也不透水,網內的空氣是水蜘蛛自己從水麵上帶到水下,儲存在網內以供生活之需的。水蜘蛛一次又一次爬上水麵,作短暫的停留,它把多毛的腹部舒展開來,再次潛入水中時,一個氣泡便吸附在毛間。當到達氣室的時候,水蜘蛛便小心翼翼地用後腳杷氣泡推入絲孔。當它把空氣釋放到網中時,這個密封的網就會膨脹起來,就象一個空氣泡。它一點一點地空氣加進這個空氣泡裏,空氣泡則一點一點地膨脹。每上下搬運一次,它都要仔細地檢查蛛網,及時修補、加固。當空氣泡中的空氣積聚一定程度,也數是當這個空氣泡膨脹到一定程度時,水蜘蛛就能夠自給自足了。空氣中多餘的二氧化碳會被網外的水吸收,同時,水中的氧氣則會慢慢滲入網內,從而保持平衡。水中的空氣泡,是水蜘蛛的活動基地。這也是他的水下餐廳和產房。它從這裏外出捕食,把插到的蝌蚪和水中昆蟲帶回到這個空氣泡中慢慢享用。每次外出時,它都隨身帶有一顆小小的類似“氧氣瓶”的裝置,供它呼吸之用。

防禦術

王蟹或者叫做馬蹄蟹,是蟹家族中最遠的一支,與其說它像蟹,不如說它像一隻蜘蛛,這種獨特的生物居住在印度尼西亞附近溫暖的淺海。

它們整個肢體都藏在堅硬的外殼下麵,每年它們都要到海岸來產卵,雄蟹攀伏在其配偶的後部,雌蟹差不多有一隻盤子那麼大,從上麵看好像什麼事都沒發生,但在硬殼下麵王蟹的腿正在拚命的工作。它的嘴隱藏在腿之間,旁邊是鰓,鰓後麵是它的尾刺,在水中鰓像風箱一樣上下鼓動,水就會從盤子一樣的部之間抽了進去。

說到甲殼的保護作用再沒有比烏龜的殼更有效的了。一隻來自太平洋加勒帕格斯島的大海龜的殼常常可以達到一米多長。它們重約200公斤,這份體重本來也包括那厚厚的硬殼,海龜能夠毫不費力地背它在地上爬。海龜背上那厚厚的殼是由大約60塊骨頭組成的,它們身體的另一麵由副甲保護著。事實證明龜殼的確是一種行之有效的防禦工具。

與禿尾犰狳不同的是,九紋犰狳的殼遍布全身,包括它的尾巴。但它的盔甲並不能夠真正地保護它免遭大個天敵的襲擊,更不能有效地對付山獅和山狗。但犰狳常常能夠逢凶化吉。

與烏龜的殼有所不同的是犰狳的盔甲並不是由它身上的骨頭構成的,它不過是加厚了皮膚而己。

與犰狳並不相近的一些哺乳動物也有相同的骨骼結構。如穿山甲,它的身上也有硬殼來保護自己,但是與犰狳的殼不同,那是由一片片堅硬而緊縮的毛發組成的,像大片的魚鱗布滿全身、四肢和尾巴。這使它看起來有點像長了腿的鬆果,這身盔甲當然十分有效的,一旦遭到威脅壙它就會將頭和腿縮起來,把整個身體蜷成一個球。它那有殼的長尾巴環繞在外,形成一種附加的保護。這樣連最大的天敵也不敢來冒犯它了,甚至連獅子那樣強大凶猛的野獸也不敢問津。

穿山甲的頭部、身體、尾巴和腿都覆蓋著一層大而平的角質鱗片。這些鱗片實際上是由茸毛演化而來的,就象豪豬的剌是由茸毛演化而來的一樣,這些鱗片成為穿山甲禦敵防身的盔甲。穿山甲一旦遇到危險,就把自己團成一團,然後用寬寬的尾巴盤住腦袋。麵對這層厚厚的鬥蓬,隻有鬣狗尖銳的牙齒才能夠咬得穿。

海綿蟹則利用一小群海綿來做自己的偽裝物。海綿蟹的身體和腳爪上布滿了細小鋒利的毛刺,它把海綿從最粗的地方摘斷,然後把它們撒在身上,它還發現海綿滋味可口,在它看來,那些在陽光照射下生長在它背上的海綿,味到最美了。海綿蟹又被稱為裝飾家,它的偽裝技藝更勝一籌。此時它剛蛻完皮,正忙於尋找一個新的偽裝地點。它把駐地附近的海澡碎片弄斷,然後把它們牢牢地釘在遍布後背與腳爪的刺兒上。這倒有點像士兵把樹枝葉編在頭盔上隱蔽自己。它十分精確地知道應當把每一小片放在什麼地方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完成這個任務,它也許要花上幾小時的功夫。那些移植來的海澡將在它身上繼續生長。

可對章魚來說,就沒有這些麻煩了。章魚具有高超的變換色彩能力,它借此偽裝自己。甚至在它遊泳時,你都可以看見它的色彩在不斷的變化。每當它找到新的住處,它就變與環境顏色一致。小蝦安靜地居住在海底大葉海澡灘中,它能夠高超地使自己與大葉澡的葉混為一色,甚至它身上的白道到了逃出敵人視線的完美方法。

聰明的動物

在地球的許多偏遠角落,生存著若幹種會使用工具的動物,其中一些原始的種類生存在於亞熱帶幹燥沙漠,蟻獅便是一種產於阿拉出地伯的能設置陷阱的昆蟲。

這位陷阱的擁有者從不將自己的身體暴露麵,因為它專門捕殺那些落入其陷阱的螞蟻,所以被稱為“蟻獅”。又由於它能向獵物發射沙子,所以,蟻獅可算得上一位工具俠用者。其顎部尖利、突出,像一對鉗子,常采用急速合攏的方法將獵物咬住,並注射毒素。

為了挖掘陷阱,蟻獅向自己頭上舀沙子,然後彈射出去,並挖出一個壁麵陡滑的陷坑。一隻螞蟻走來,蟻獅向它發起進攻。這個動作相當於人類接二連三地投擲石塊,先把螞蟻擊倒,然後蟻獅將其穿在尖尖的顎部,拖到地下。

澳大利亞生活的另一種蜘蛛也是夜行獵手。它先製造一個大粘球,然後將其置於絲線上。這不是一隻平常的球,它含有一種激素,對雄性飛蛾具有很強的吸引力,使這些飛蛾誤以為是其雌性同類。蜘蛛一圈一圈地掄著球,直至它感覺有一隻蛾己近在咫尺了。一隻蛾子被誘了過來並被絲球粘住了,蜘蛛要做的,隻是上去將其拖過來。

黃猩猩的近親一非洲的黑猩猩運用工具的本領更是技壓群芳。在其所有本領中,最為奇異的就“釣白蟻”了,酥脆的白蟻對猩猩來說,真是美味佳肴。

黑猩猩無論老幼,大都精於此術。當白蟻發現有異物捅進蟻巢,兵蟻便一擁而上,緊咬這東西,如果用草棍、樹枝一類的東西,捅進蟻巢,再向外一拉,便可以帶出許許多白蟻。

群居的黑猩猩具備向對手投擲“滾木擂石”的本領,憑著這一招,那怕幼年黑猩猩也能對付大個的狒狒。或許非洲的這些黑猩猩還能鼓搗出更玄的武器來。

生活在北美洲大西洋沿岸的海獺,以魚類為主食,也吃龍蝦、蛤蜊、貽貝、鮑魚、螃蟹一類帶硬殼的海味。尤其爰吃鮑魚一一這種帶甲殼的軟體動物。為了尋到它們,海獺會跑很遠的路。

鮑魚具有吸盤一樣的足,牢固地吸附在岩石上,要想將其弄到手極為困難。但是對海獺來說不成問題,海岸上,到處都有可以當錘子用的小石塊和可以放在胸前、作用如同砧板的大石頭,有這兩樣,就可以砸開軟體動物的甲殼。“砧板”不易尋到,所以往往要重複使用好幾次才舍得扔掉。使用工具是海獺賴以生存的重要手段,否則,它們很難享用這些貝類。

蜥蜴、鬆鼠、野兔各有各的防凍本領。蜥蜴卻沒有當恒溫動物的福分,它要靠太陽光來調節自身的溫度,一旦身體溫暖起來,它們就變活躍起來。蜥蜴的腦袋正中有第3隻眼睛,它是向上看的。眼睛的一切構造它都齊備,但就是看不見東西,它是用來感覺陽光和溫度的,這個器官叫鬆果體眼,它告訴蜥蜴該向哪移動才能跑到陽光下麵以保持能量。在這動過程中,它們的身體會因能量消耗而慢慢冷卻下來,但找到陽光,也就不發愁了。

胎生蜥蜴指的是它的卵在體內孵化,所以蜥蜴從母腹中出來的時候已經是一個個四肢齊全的了。

蜥蜴有各種顏色,這是為了偽裝。一般說來,小蜥蜴的顏色總是暗一些。蜥蜴曬太陽時很注意與太陽形成一定的角度,以便大限度地接受陽光,同時它們還盡量伸展肢體,攫取光線。

印度象的耳朵不如非洲象的耳朵大,但功用是一樣的。大象用耳朵撲撲地扇風,使空氣流動,這時大象的耳朵就像汽車裏的散熱器,耳朵裏微血管中的血因空氣流動而降溫,血液循環把涼血帶到全身,這樣就可以使血管周圍的肌肉降溫了。當然,最好的防暑方法還是下水,水並不夏的能使大象涼爽,隻有當大象從水裏出來,身上的水蒸發時,它才會感到洗澡的好處。這也是老虎消除署熱常用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