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時刻歸零
我們每個人的心,就像這個茶杯,如果裝滿了自以為重要的東西,例如利益、權力、知識,還有優秀、經驗、驕傲等,那麼便再難裝入更多的東西,自然也就談不上超越和進步了。
每個領導都希望自己擁有一流的團隊。任何希望自己有大發展的員工,都希望自己成為一流團隊的一分子。但是,一流團隊是怎樣產生的呢?從幾十萬元起家,到成為中國最具影響的企業集團之一,聯想創造了中國經濟界的奇跡。這一奇跡的產生,一定程度上來自聯想集團擁有一個十分出色的精英團隊。
激勵大師吳甘霖曾經問過聯想控股集團人事部經理楊彤一個問題:“聯想這些年發展那麼快,與你們的團隊建設密切相關。那麼你們團隊建設的‘核心密碼’是什麼?”
楊彤回答說:“‘核心密碼’談不上。如果有什麼深切的體會,那就是我們聯想經常要求管理者和員工做到的一點——時刻歸零。”
“也就是說,在聯想,不管是誰,也不管是個人還是公司,永遠不要把過去當回事,永遠要從現在開始,進行全麵的超越!”這樣的總結很值得借鑒。
“歸零”也是空杯的另一種表述。嚴格意義上說,它是空杯的“極致”體現,是讓自己最完全、最徹底地空杯。
而“時刻歸零”則告訴我們,“歸零”不是一次或幾次,而應該成為一種常態,是延續不斷、時刻要做的事情。
的確,回顧聯想的發展,就會發現他們的確在“時刻歸零”方麵做得非常出色,超越了很多人。
如聯想剛剛成立不久,副研究員胡錫蘭就主動去站攤位,放下了知識分子的架子,卻迎來了向優秀經營者的邁進,後來成為柳傳誌的得力助手。再如聯想剛創業時,由於沒有經驗,大部分資金被人騙掉。一方麵,他們不得不去賣白菜、蘿卜,以挽回損失;另一方麵卻總結出“不重過程重結果,不重苦勞重功勞”的理念,從製度建設和文化提升方麵對公司進行了全麵的改造。當聯想頗具影響力、迅速發展的時候,客戶對聯想極力誇讚,而柳傳誌卻謙虛地說:“我們聯想隻是一家小公司……”聯想因此贏得了客戶的加倍信賴,也促使了企業更大更快的發展。
而讓我們最難忘的,恐怕還是現任聯想集團董事長楊元慶的“歸零”經曆。
進入聯想後,由於工作出色,楊元慶很受柳傳誌器重,不少人已經隱隱看出來,他已經被柳傳誌作為接班人在培養。
麵對工作上的成就和領導的支持,楊元慶雖談不上很驕傲,但難免有些自以為是。當自己的看法和別人不一致時,他不太懂得讓步,結果與其他一些領導之間矛盾加劇,而他還並沒有覺察到。於是有一次,柳傳誌在大庭廣眾之下狠狠批評了他一通。這可是從來沒有過的,楊元慶很受不了,甚至當場就哭了。晚上回家後,他準備寫辭職信。
但最初的衝動過後,他冷靜下來,認真反思了自己。最後他終於想通了,覺出柳傳誌對自己的批評是對的,這不僅是為單位負責,也是為自己負責。於是,他撕掉了辭職書,而是改為寫了一封檢討書。
從辭職書到檢討書,這是一次十分徹底的“歸零”。
通過這次“歸零”,楊元慶開始對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終成為聯想的董事長。
不僅要能幹,還要敢於“歸零”。楊元慶的成長經曆,正是“徹底空杯迎來超速發展”的生動寫照。
聯想集團“時刻歸零”的故事還很多,但就從上述幾個“歸零”的故事,我們可以得到很多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