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1章 法則二十責任博弈——勇於負責,才能成為頂梁柱(2)(1 / 3)

理查德是德國的一位工程技術人員,因為德國國內經濟不景氣,失業後來到美國。由於舉目無親,他根本無法立足,隻得到處流浪。後來他幸運地得到一家小工廠老板的青睞,雇用他擔任製造機器馬達的技術人員。理查德是一個對工作善於鑽研的人,他很快便掌握了馬達製造的核心技術。

就在這個時候,美國的福特公司有一台馬達壞了,公司所有的技術人員都沒能修好。正在一籌莫展的時候有人推薦了理查德,福特公司馬上派人請他。

理查德要了一張席子鋪在馬達旁,先聚精會神地聽了3天,然後又要了梯子,爬上爬下忙了多時,最後他在馬達的一個部位用粉筆畫了一道線,寫下了“這兒的線圈多繞了16圈”。福特公司的技術人員按照理查德的建議,拆開馬達把多餘的16圈線取走,再啟動,馬達正常運轉了。

福特公司總裁福特先生得知後,對這位技術員十分欣賞,先是給了他10000美元的酬金,然後又親自邀請理查德加盟福特公司。但理查德卻向福特先生說,他不能離開那家小工廠,因為那家小工廠的老板在他最困難的時候幫助了他。

福特先生先是覺得遺憾萬分,繼而感慨不已。福特公司在美國是實力雄厚的大公司,人們都以進福特公司為榮,而這個人卻因為對人負責而舍棄這樣的機會。

不久,福特先生做出收購理查德所在的那家小工廠的決定。董事會的成員都覺得不可思議,這樣一家小工廠怎麼會進入福特的視野呢?福特先生意味深長地說:“因為那裏有理查德。”

理查德的責任感是應該受到所有人尊敬的。那些對自己的工作抱有強烈責任感的人,無論在多麼不起眼的位置上,無論能力多麼平凡,最終都將贏得老板的青睞和同事的尊敬。

這就是我們常常說的“用B級人才辦A級事情”“用A級人才卻辦不成B級事情”。一個人是不是人才固然很關鍵,但最關鍵的還在於這個人才是不是企業真正意義上負責任的員工。

王東是某集團公司的員工,自從到公司後一直都非常努力,並取得了突出的成績,老板非常賞識他,他成了老板跟前的“紅人”。很快,他被提拔為銷售部經理,工資一下子翻了兩倍,還有了自己的專用車。

剛當上經理那陣子,王東還是像未做經理之前那樣努力,每一件事情都做得盡善盡美。

“你犯什麼傻啊?”不斷有人這樣對他說,“你現在已經是經理了,再說老板並不會檢查你做的每一件事情,你做得再好,他也不知道啊!”

誠然,老板不可能看到每一個員工的每一分成績。可是,如果你養成了追求完美的習慣,把每一件事都做好,就可以保證老板所看到的全是完美的。到那時,老板自然會把你該得到的職位和報酬給你。可惜,王東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在多次聽到別人說他“犯傻”的話後,王東變得“聰明”了,他學會了投機取巧,學會了察言觀色和想方設法迎合老板,不把心思放在工作上,而是放在揣摩老板的意圖上。如果他認為某件事情老板要過問,他就會將它做得很好;如果他認為某件事情老板不會過問,他就不認真去做好它,甚至根本就不做。

終於,在公司的一次中高層領導會議中,老板發現王東隱瞞了工作中的很多問題。誰願意被人欺騙呢?老板一怒之下就把王東解聘了。

王東被解雇,其原因不在於其能力不行,而在於他責任心不強。現在,很多企業都把選用人才的標準由注重能力變為對員工責任心的考察。在華為公司,其文化的核心價值觀念之一就是:“認真負責和管理有效的員工是我們公司最大的財富。”在IBM,每個人堅守和履行的價值觀念之一就是:“在人際交往中永遠保持誠信的品德,永遠具有強烈的責任意識。”在微軟,“責任”貫穿於員工們的全部行動。責任不僅是一種品德,更是一種能力,而且是其他所有能力的統帥與核心。缺乏責任意識,其他的能力就失去了用武之地。所以,在這些企業裏,責任是勝於能力的。無論多麼優秀的能力,隻有通過盡職盡責的工作才能完美地展現出來。不知道用奮鬥擔負起責任的員工,即使工作一輩子也不會有出色的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