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假如他們不當皇帝(1 / 1)

史海備忘錄

作者:佚 名

在中國曆史上,有些被稱為“昏君”的皇帝,如京劇《宇宙鋒》中那位聽信指鹿為馬的秦二世胡亥;有“昏愚不辨菽麥”卻當了十七年皇帝的晉惠帝司馬衷;有終日飲酒酣睡,人稱“睡王”的遼穆宗耶律景;有常偷偷溜出皇宮去妓院嫖娼的明武宗朱厚照,即戲曲《遊龍戲鳳》中的正德皇帝;有二十年不理朝政,隻在後宮求長生不老之術的明神宗朱翊鈞(萬曆皇帝);有沉溺女色,專寵楊貴妃而引起安史之亂的唐玄宗李隆基;有生活奢糜,放縱奸臣蔡京誤國,終為金兵俘虜的宋徽宗趙佶等等。

這些人中,有的的確昏庸無能。比如東晉有位晉安帝司馬德宗,本是個白癡,“凡所能止,皆非己出”,竟然當了二十三年皇帝,朝政自然紊亂。

不過,有些人本有才華,如果不當皇帝,而在他們擅長的領域裏施展才華,曆史或許會賜給他們一頂桂冠,而不是一個“昏君”的罵名。

就說唐玄宗李隆基吧。《舊唐書》稱他“英斷多藝,尤知音律,善八分書。儀範偉麗,有非常之表”。用現在征婚廣告語言來說,稱得上容貌英俊,身高一米七十以上,多才多藝,風流倜儻。玄宗精通音樂舞蹈,是個行家,且勤於創作,一生編導創作過不少歌曲舞蹈。最為著名的是流傳至今的大曲《霓裳羽衣》,既是一首大型交響樂曲,又是一首優美的大型舞曲。

《霓裳羽衣》是唐代大曲中最典型的“道調法曲”(因夾雜道家神仙思想而得名),由“散序”、“中序”和“入破”三部分組成。“散序”采用獨奏、輪奏手法,旋律舒暢悠揚;“中序”為清脆的抒情慢板;“入破”為全曲高潮,音樂如跳珠撼玉,急促有力;終了時,音樂突然轉慢,奏出一個響亮舒揚的長音,是一個獨到的藝術處理。

在編創此曲的同時,玄宗還編導了與之相應的舞蹈,組織宮廷裏的歌舞伎演出,並讓寵妃楊玉環表演其中的獨舞。

由於《霓裳羽衣》充滿藝術魅力,楊玉環舞技高超,整個演出十分精彩,惹得著名詩人白居易揮筆寫下一首《霓裳羽衣舞歌》的詩。今天,我們從“虹裳步搖冠,細纓累累佩珊珊”的字裏行間,還想象得出當時的演出盛況。

單憑這支名曲,唐玄宗就該享有“著名作曲家”的尊稱;若是評職稱,至少也得評一級吧;或許,還得授予“有特殊貢獻的藝術家”稱號呢。

宋徽宗趙佶在曆史上的評價是比唐玄宗更低的。《宋史》指責他“疏斥正士,狎近奸諛”,“怠棄國政,日行無稽”,“玩物而喪誌,縱欲而敗度”,將他作為“著以為戒”的反麵教員來立傳的。

不過,趙佶卻有書畫擅長,尤以“瘦金體”書法著稱後世。他的行書“結體修長,筆姿瘦硬挺拔”,自成一家,別有風格,為中國古代書法中的珍品。現在,連他親書字體的銅錢“大觀通寶”也被列為古錢幣中的珍寶。如果他不當皇帝,那麼,大概他會與王羲之、懷素等人的名字一起,排列在“中國古代著名書法家”的名單上。

至於那位以詞名世的南唐後主李煜,在皇帝寶座上,也是多有微詞的。史書載他“性驕侈,好聲色,又喜浮屠,為高談,不恤政事”,既不能任用賢能,又不能整軍經武,最後當了宋朝俘虜,鴆毒而死,也屬昏君之列。不過,史書也說他“善屬文,工書畫”,“精究六經,旁綜百氏”,“洞曉音律,特別雅鄭”,看來是個有多方麵才能的文學藝術家。的確,他寫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千裏江山寒色遠,蘆花深處泊孤舟,笛在月明樓”等等名篇名句,至今仍膾炙人口,叫人讚絕。將他稱為“著名詩人”是當之無愧的。

還有終日踢球的唐僖宗李儇,還有一心唱戲的後唐莊宗李存勖,在皇帝位置上沒幹出什麼名堂,倒是不錯的運動員和戲劇演員。

如果他們不當皇帝,在自己擅長的領域中充分發揮聰明才智,或許會為中國的文學藝術增添更多的不朽的財富。

可惜,曆史卻將他們推上了皇帝寶座。

這是一種曆史的誤會。然而,曆史往往一再重複地製造著這種誤會。

【選自《360doc》】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