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滅屍行動(二)(1 / 2)

“有人用‘主蠱’控製行屍!‘捆屍繩’支持不了多久的!”張恩薄將一張紙條遞給唐軍長:“十五分鍾內幫我準備好這些東西,我要開壇做法!”

解放軍的動作到也迅速,張恩薄給了他們十五分鍾,他們十分鍾就把東西找齊了,連張恩薄自己都感歎到團結的力量!

神壇朝南而放,這是陽氣最重的方位,亦代表民間傳說天庭“南天門”的方位,道家認為這個方位最好招役神仙下凡,敕令牛鬼陰魂。

“吾!正一道第六十三代天師在此設壇行法,四方遊魂盡請回避,天地諸神有力出力!禦奉天上老君急急如律令!”張恩薄將一張寫滿禱文的黃紙用燭火燃完後對王百姓說:“王參謀,能否過來幫幫貧道的忙。”

“天師,你要我如何做?”經過剛剛看到張恩薄所施展的法術,王百姓對他可以說敬若天神,不再對他有任何的厭惡。

“去弄根楊排長的頭發給我。”張恩薄說罷便執起壇上的桃木劍一拐一拐地走起奇怪的步子,就像瘸子在跳舞。

唐軍長心想張恩薄到了這節骨眼上還有興致跳舞,奇怪道:“張同誌這......這是幹什麼?”

“這好象是‘禹步’,以前我在鄉下見別人家裏辦法事時那些道士跳過。”警衛員小李告訴唐軍長。

禹步是道士在禱神儀禮中常用的一種步法動作。傳為夏禹所創,故稱禹步。因其步法依北鬥七星排列的位置而行步轉折,宛如踏在罡星鬥宿之上,又稱“步罡踏鬥”。道教崇拜日月星辰,尤重北鬥七星,認為以此步態禱神,可遣神召靈,獲七星之神氣,驅邪迎真。道士行氣或入山林,亦多用之以聚氣、驅邪。《屍子》雲:“古時龍門未辟,呂梁未鑿,……禹於是疏河決江,十年未闞(《太平禦覽·皇王部》引作“窺”——引者注)其家,手不爪,胚不毛,生偏枯之疾,步不相過,人曰禹步。”

隻見張恩薄步法走完一圈之後,桃木劍劍尖插入法米當中,口中急念:“太上老君!大顯威靈!”

說也奇怪,那碗原本普普通通的白米竟隨著張恩薄的施法如同爆米花一般不停的跳動起來。緊接著張恩薄反手負劍,左手抓器一把法米撒到楊排長的身上。楊排長力馬如同被火碳扔中一樣,疼苦的尖叫起來。

“張同誌!”唐軍長見自己的愛將受此折磨,不忍到。

張恩薄冷笑一聲,說:“沒想到這小小湘西,到也是個藏龍臥虎的地方!今天我就要給他見識見識我龍虎正宗的厲害!王參謀,頭發!”

張恩薄接過楊排長的頭發,將其包在一張黃符紙內用火化開之後扔入裝朱砂的碗中。再用手指蘸取少許抹在一旁的稻草人上,那稻草本是個不會動的死物,但經過張恩薄這些工序後竟動了起來,而且它的動作居然和楊排長一模一樣。在場的三人無不感歎道術的神氣,想來這個世界並不是什麼都能用科學解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