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徐福後裔(1 / 2)

行走多時,三人便碰上一座石門,眼見去路被一座巨大的石門擋住,牛八皺了皺眉,欲上前去推開石門,但卻被王天佑嗬斥住了行動,他說:“這地方也不知道是什麼人修建的,要知道這古墓、舊塚難保裝了什麼害人的玩意,要是觸動的話那就麻煩了!”

古時不管是像唐太宗那樣的明君,還是像秦始皇那樣的暴君,生前不管如何的風光,他們同樣會怕一件事,那就是死後被人挖骨鞭屍。要知道凡是位高權重的人死後的陪葬物品沒有一樣不是稀釋珍寶,其價值比黃金玉珠有過之而無不及,所以這些古墓多成為盜墓賊下手的對象,而且天下大勢,和久必分,分久必合,這不管是哪一朝,哪一代,它們都無法逃過改朝換代的**,而後一朝的君主難保不和他們自己有仇,所以以防萬一,這古墓中一般都裝著害人命的機關。

王天佑雖然不曾接觸過盜墓這一門手藝,但曾從其師父那兒聽說過一些三國時曹操盜墓的事情。那時,天下分三足鼎立之勢,曹操居漢中,麵對著獨自對付劉備和孫權聯盟的局勢,不得已隻好令自己部下大肆挖掘前朝古墓,用其中的財務以充軍資。而就在那時,逐創立了“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兩個職位,專職挖尋古墓。

“摸金發丘”的手段之中最厲害的莫過於“尋龍點穴”,而這門手藝其實都是一些風水秘術,所以王天佑也可以說是識得些“摸金發丘”的手段。話說那前世古墓的選址,無非都是些可以通天成仙的風水寶地,但如今眼前這座古跡卻建在“白虎銜屍”之中,又怎能不引起王天佑的疑慮呢?

其實之前牛八在看到那些石堅留下的固定環的時候他就已經想到了這石壁上很有可能有通向僰人古城的通道,於是乎便把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王天佑之前因為白蛟的事所以到沒有怎麼注意,如今聽牛八這麼一說還到真是那麼一回事。想到此處,王天佑便拿著“魔術”戰術手電望牆上一照,希望能找到些蛛絲馬跡。可是令王天佑感到更加奇怪的是,那石門上寫的文字竟然用的是漢文!要知道那時候隻有在中原中才會流傳漢文,而少數民族多半用的都是一些象形文字,所以王天佑才會覺得有些奇怪。

明朝漢文已經十分貼近現在的中文漢字了,是以王天佑雖然不曾習讀過古文,但仔細地慢慢讀來的話還是讀得明白,而讓他震驚萬分的是這僰人竟然是秦朝徐福的後代!

徐福,即徐巿,字君房,秦朝時齊地人,當時的著名方士。出生並生長在江蘇省連雲港市贛榆縣,今金山鄉徐福村人;祖輩是今山東省龍口市徐福鎮人或青島市膠南市人。

徐福的事跡,最早見於《史記》的“秦始皇本紀”和“淮南衡山列傳”(在秦始皇本紀中稱“徐巿”,在淮南衡山列傳中稱“徐福”)。據《史記》記載,秦始皇希望長生不老,西元前219年,徐巿上書說海中有蓬萊、方丈、瀛洲三座仙山,有神仙居住。於是秦始皇派徐巿率領童男童女數千人、以及已經預備的三年糧食、衣履、藥品和耕具入海求仙,耗資巨大。但徐巿率眾出海數年,並未找到神山。西元前210年,秦始皇東巡至琅岈,徐巿推托說出海後碰到巨大的鮫魚阻礙,無法遠航,要求增派射手對付鮫魚。秦始皇應允,派遣射手射殺了一頭大魚。後徐福再度率眾出海,來到“平原廣澤”(可能是日本九州),他感到當地氣候溫暖、風光明媚、人民友善,便停下來自立為王,教當地人農耕、捕魚、捕鯨和瀝紙的方法,不回來了。

後來各史書對徐福出海一事都有所記載,隻是對所到達的地方說法不一。《三國誌》“吳書?吳主權傳”、《後漢書》“東後漢書夷列傳”、《括地誌》等書記載為直洲,但具體方位不詳。到了五代的後周時,僧人義楚在《義楚六貼》的“城廓?日本”中,首次明確提到徐福最終到達的是日本,今日的秦氏(日本古代渡來豪族。)為其後代,並說徐福到達後,將富士山稱為蓬萊。然而石壁上卻說當年徐福為秦始皇外出尋找長生不老藥,由於根本沒有找到,徐福便不敢回朝報道,於是便駕著船去到了雲南居住,是以其後代以僰人自居。可到了明朝萬曆年間,他們這一族的身份暴露了,而當時朝廷雖然已經明令規定禁止民間燒煉長生不老之藥,但是畢竟長生不老的誘惑對於當朝統治者實在是太大了,所以便下令軍隊攻打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