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刀疤之死(1 / 2)

從警察局出來之後王天佑和王真一終於了為什麼早些年上邊那政府人事整天說資本主義這的那的壞話,如今體驗過後王天佑才知道什麼叫做**,所以回到郭家偉家中之後也就很少外出,安心地等張潭生來接自個,生怕又惹出了什麼不必要的麻煩!

不過這老天似乎總喜歡與人過不去,這王天佑從警局放出來沒多少天就有一個身著黑色西裝的中年男人找上了門,他打量了會王天佑,用普通話說:“請問你?來至內地的王天佑王先生嗎?”

王天佑錯愕了幾分鍾,應了一聲,那人又說:“我是香港廉政公署的調查員,我叫李宗信。對於三合會大哥刀疤在警察局上吊自殺一案我想請你和王真一王先生協助我們做進一步的調查!”

“什麼!你說那個什麼疤的人在警察局裏死了?!”王天佑與王真一愣著看對方的一眼。

李宗信點了點頭,說:“本來像這種殺人的案子?唔用我們廉政公署來管的,不過我們再調查那間警察局貪汙受賄的案子,唔想我們前腳剛到,這案子最大的嫌疑人刀疤就在警察局裏上吊自殺,我們懷疑有人要殺人滅口毀滅證據!所以想請你們二位協助我們的調查!”

廉政公署(簡稱廉署;英語:IndependentCommissionAgainstCorruption,ICAC)是香港一個專門打擊貪汙的獨立執法機構,其成立於1974年2月14日,當時由於香港的政府部門貪汙問題嚴重,警隊情況猶為嚴重,因此才有廉政公署的出現。

香港警隊早年曾經有一個反貪汙小組,鑒於警隊貪汙嚴重,如果對某人作出調查,有機會會連調查員自己也被揪出來,因此它的效力實際上隻有很少。而事實上,不少警員亦因為各種原因而被逼對貪汙妥協,加入行賄和受賄的行列。

葛柏案為廉政公署成立的導火線。1973年,總警司葛柏被發現擁有的財富多達四百三十多萬港元,懷疑是從貪汙得來。律政司要求葛柏在一星期內解釋其財富來源,否則就會拘捕他。然而在這段期間,葛柏竟輕易逃離香港到英國,使積聚已久的民怨爆發,連大學生也參與、發起“反貪汙、捉葛柏”的大遊行,要求政府緝捕葛柏歸案。為平息民憤,當時的港督麥理浩爵士委任高級副按察司百裏渠爵士成立調查委員會,徹查葛柏逃脫原因及檢討當時的反貪汙工作。高級副按察司百裏渠爵士在調查葛柏潛逃事件後表示,政府需要一個獨立的反貪汙部門,才能有能力打擊貪汙。1973年10月的立法局會議上,政府采納了委員會的建議,於1974年2月成立廉政公署,廉政公署成立後更即時接手調查葛柏案,全力緝捕這名曾紅極一時的總警司歸案。

廉政公署成立時,民眾本來對廉署沒有任何期望,事關過去政府有關反貪汙的行動都以失敗終結。但這次成立廉政公署,由於直接向港督負責,因此在行動上得到不少方便,以致很快就在民間建立聲譽及威信。但初期對於警隊的調查,由於牽連甚廣,使警隊內人心惶惶,最終引起警員的不滿,因此當時廉署人員常與警員發生衝突。及後宣布在1977年以前所曾經貪汙而未經檢控的政府公務員可獲得特赦,衝突才得以平息。

“原來是這樣,不知道李先生有什麼要問的?”王天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