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保持樂觀轉換方式(1 / 2)

渴望人生的愉悅,追求人生的快樂,是人的天性,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是快樂的,充滿歡聲笑語的。人類種類各異的不快樂,一部分是根源於外在社會環境,一部分根源於內在的個人心理。

快樂是一種積極的處世態度,成大事者要以寬容、接納、豁達、愉悅的心態去看待周邊的世界。樂觀心態的人往往將人生的感受與人的生存狀態區別開來,認為人生是一種體驗,是一種心理感受,即使人的境遇由於外來因素而有所改變,人們無法通過自身的努力去改變自己的生存狀態,人也可以通過自己的精神力量去調節自己的心理感受,盡量地將其調適到最佳的狀態。

渴望人生的愉悅,追求人生的快樂,是人的天性,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是快樂的,充滿歡聲笑語的。可是在現實生活中並不如真空狀態簡單純一,不如意的事情是難免的。英國思想家伯特蘭·羅素認為,人類種類各異的不快樂,一部分是根源於外在社會環境,一部分根源於內在的個人心理。麵對現實的經濟狀況,以及麵對生存的競爭,怎樣才能使自己的心理調整到快樂狀態,使樂觀成為不可或缺的維他命,來滋養自己的生命?

成大事者要以仁達寬恕的胸懷來承納。孔子曰:“仁者愛人。”隻有博愛的人才會懂得善待自己,善待他人。的確生命就像回聲一樣,你播種了什麼就收獲了什麼,你給予了什麼就得到了什麼。有一次,蘇格拉底跟妻子吵架後,剛走出屋子,他的妻子就把一桶水澆在他頭上,弄得他全身盡濕,蘇格拉底於是自我解嘲地說:“雷聲過後,雨便來了!”一個樂觀的人,當他麵臨苦難和不幸時,決不自怨自悲,而以一種幽默的態度,豁達、寬恕的胸懷來承納。樂觀的心態是痛苦時的解脫,是反抗的微笑,笑是一種心情,時時有好心情是一種境界。”一個人若能將個人的生命與人類的生命激流深刻地交融在一起,便能歡暢地享受人生至高無上的快樂。

成大事者要擁有樂觀的心態,首先目光就要盯在積極的那一方麵。一個裝了半杯酒的酒杯,你是盯著那香醇的下半杯,還是盯著那空空的上半杯?從籬笆望出去,你是看到了黃色的泥土還是滿天的星星?以不同的心態去看待身邊的事物,就會收到不同的效果。有這樣一則小故事,說的是有家做鞋子的公司,派了兩位推銷員到非洲去做市場調查,看看當地的居民有沒有這方麵的需求。不久,這兩個推銷員都將報告呈給總公司。其中一個說:“不行啊,這裏根本就沒有市場,因為這裏的人根本不穿鞋子。”而另一位則說,“太棒啦,這裏的市場大得很,因為居民多半還沒有鞋子穿,隻要我們能夠刺激他們想要的需求,那麼發展的潛力真是無可限量啊!”同樣一個事實,但有完全不同的見解,這實際上講的都是心理學上有一種“漏掉的瓦片效應”,一棟房子頂上鋪滿了密密麻麻的瓦片,但有的人在看房頂時,不是看鋪得很好很整齊的瓦片而是專看那一塊鋪漏了的瓦片。自然這種凡事專挑自己的缺點,崽是愛自己為難自己的人是不會快樂的。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心理學家馬釘E。P·塞利格曼與同事彼德·舒爾曼在一項重要研究中調查了大都市人壽保險公司的推銷員,發現樂觀主義者能多銷20%,公司受到了觸動,便雇用了100名雖未通過標準化企業測試,但態度樂觀一項得分很高的人。這些本來可能根本不會被雇用的人售出的保險額高出推銷員的平均額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