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聯邦快遞的一名員工說過:“如果我試著做什麼而沒有成功,我不怕會有什麼後果。並不是每件事都行得通,隻要第二次不再這樣做就行了。”
近年來,一些成功的企業在營造鼓勵創新的文化環境時,提出了一些與傳統觀念相悖的思想。例如,對企業聘用的人員,尤其是管理人員,如果在聘用一年內不犯“合理錯誤”將被解雇。這裏所說的“合理錯誤”,是指受聘在企業中擔任經營、管理的人員,在經營、管理的過程中敢於開拓、創新勇於冒風險。如果受聘員工不犯這種“合理錯誤”,則說明這個人缺乏創造性,更沒有競爭力。一個平庸保守的人是絕對不可能有所建樹的,然而最重要的是,一個不敢冒險的人,在競爭中喪失的機會要比捕捉到的機會多得多,對企業可能造成的損失將無可估量。
這樣鼓勵創新、不畏風險、允許失敗的企業文化,一方麵表現出企業領導敢於承擔責任的胸懷,另一方麵則增加了員工的工作信心,激發他們更加努力工作的熱情。
在英特爾公司的企業文化中也有一項準則,就是鼓勵嚐試冒險。當然,這裏指的是“深思熟慮”的冒險,而非盲目地一頭紮入廢棄的深淵之中。然而嚐試風險,就難免會有失敗。英特爾很難得的一點是,不會看輕“常敗將軍”。1975年,英特爾64K元組電子耦合存儲器開發小組推出了可以上市的存儲器產品,然而由於種種原因,其作用受到了限製,隻好半途而廢。但是,英特爾公司卻認為,高科技公司在開發新產品時,有時總會出現失誤,這種風險難以避免。更何況,研製的血汗也不會白流,部分研究成果可以應用在微處理器與隻讀存儲器的發展上,算是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20世紀70年代中期,電子表開始盛行的時候,英特爾公司又有過一次失敗的冒險經曆。那時,正值電子表將要取代傳統機械式手表之際,組成電子表的基本數字電路非常便宜,而英特爾是主要的供應商,無限的商機隱藏的風險似乎是有限的,因此英特爾決定嚐試發展消費性電子表的事業。可是,由於英特爾一向以技術取勝,對消費性市場和流行風尚毫無了解,因此最後是徹底失敗了。不過,為這次擴充業務而招募進來的員工卻沒有因此受到責備。如此一來,員工的冒險意願沒有受到影響,往後英特爾順利發展存儲器、微處理器事業,進而進入新的通訊事業。可見,許多重要的裏程碑都是在風險中樹立的。
事實上,在英特爾公司成立初期,原先想開發的產品也沒有成功,但是卻發展出了相關的產品或技術。如果沒有這種鼓勵嚐試風險、允許經曆失敗的文化環境,就很難說能有今天這樣成功的英特爾。
勇於嚐試風險的另一個作用,在於有助於個人成長。
這同樣也是企業成功或失敗之道。許多成功的企業,潛在著的最大問題是因為過去的輝煌業績而沉溺於現狀,不思進取,停滯不前。國際商用機器公司(IBM)與數字電腦公司就曾經出現過這種狀況,這是兩家曾經顯赫一時的公司,一度就因為過於安於現狀而忽略外在環境的變化,以致出現經營危機。
企業發展是靠技術的不斷進步、產品的不斷出新、管理的不斷變革來完成的。現代企業一百年的發展曆史,哪一個企業和企業家在每次享受成功的喜悅之前,沒有品嚐過失敗的苦澀?失敗多於成功,這是科學發現、發明、發展的規律。就像跳高運動員需要經過千百次的失敗才可能越過一個新的高度一樣,科學家們也需要經曆無數失敗的痛苦,才能摘取成功的花環。
寬容失敗,是對科學規律的深刻認識,是為科學發現、發明提供一個應有的寬鬆環境,是遵循科學技術發展的規律,鼓勵更多的人去探索、去創造的前提條件。擁抱風險,寬容失敗,是中國步入新世界經濟的重要一課。
前幾年,在教育中國足球迷時,有一個觀點:我們要做一個贏得起也輸得起的民族。能否寬容並理解失敗是對一個國家和民族對創新風險承受能力的考驗。同樣,在一個企業中有無一種寬容並理解失敗的文化氛圍是一個企業能否具有持續發展動力的源泉。
我感到,我們更應該做一個贏得起也輸得起的民族,隻有具備這種心態,我們才能在更高層次上參與世界經濟的競爭。
海爾的張瑞敏說自己從沒有大的失望,但是,也是他自己親口告訴媒體:“我們曾花數千萬投資製藥,結果,沒有成功。”
一個成功的企業是不應該諱言失敗的。由於企業宣傳和公關的原因,我們經常看到一些跨國公司輕輕鬆鬆地成功,一帆風順,也偶爾會目睹某個巨廈回天無力的坍塌。事物的發展都是從苗頭成趨勢,最終變為不可逆轉的事實的,沒有人可以隨隨便便成功。相比之下,動蕩的國際政治、經濟環境使企業危機四伏,一不留神就會走上下行的坡道。但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扭轉這個趨勢而不是掩蓋它呢?這就需要一套完整的策略,目的不僅僅是解一時之圍,更要找出公司的病症並徹底消除隱患,讓公司增強持久贏利的能力。
第三章 把握奮鬥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