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7章 善於把握零碎時間(1 / 2)

爭取時間的唯一方法是善用時間。

把零碎時間用來從事零碎的工作,從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比如在車上時,在等待時,可用於學習,用於思考,用於簡短地計劃下一個行動等等。充分利用零碎時間,短期內也許沒有什麼明顯的感覺,但長年累月,將會有驚人的成效。

世界上真不知有多少可以建功立業的人,隻因為把難得的時間輕輕放過而默默無聞。

滴水成河。用“分”來計算時間的人,比用“時”來計算時間的人,時間多59倍。

達特茅斯醫藥學院睡眠診所主任彼得·哈瑞博士的研究表明:大多數成年人每天平均睡眠在7~7.5小時,但是對很多人來說,6個甚至5個小時的睡眠,就已經足夠了。超過你需要的睡眠隻是把時間耗掉而已,對健康不但無益而且可能有害。

哈瑞博士說:“要找出你需要多少睡眠,你應該以不同的睡眠長度來做試驗,每一種試驗一或兩個星期。如果你隻睡5個小時,仍然覺得心智敏捷,工作有效率,那就用不著強迫自己躺在床上7個小時。如果你睡了8個小時,仍然覺得軟弱無力,難以集中精神,那你可能就是那些需要10個小時睡眠的人之一。”

根據維吉尼亞大學精神病學係睡眠試驗室主任羅勃·範卡索博士所說,人所需要睡眠長度的不同,似乎和新陳代謝、秉性,以及從白天活動中得到的樂趣有關。他說:“做無聊而令人厭煩的工作,會使人以更多的睡眠,來避免麵對每天冗長而乏味的例行工作。因此,我不會要求每一個人都製定一個同樣的睡眠時間表,但是大多數的人就是比平時少睡很多,仍然能夠過得不錯。”

還應該注意到的就是有些情況會影響人的睡眠:在感到特別有壓力或生病的時候,人就會需要更多的睡眠。

很多成功的人認為他們成功的一項重要因素,是他們遵從了富蘭克林的建議而獲得更多時間。富蘭克林的建議是:“懶人睡覺時,你要刻苦奮進。”例如,已故希臘船業巨子奧納西斯常常在清晨五點鍾就起床了,並且認為這個良好的習慣幫助他成功。新奧爾良著名的歐吉斯納診所的阿爾頓·歐吉斯納博士,發現他一天隻要睡4個小時就足夠了;而著名的心髒外科醫生麥克·戴貝克也有同樣的發現。(他們兩個人都采取一種隻睡4小時的做法,但是白天如果覺得疲倦了,就小睡5個小時。)發明家富勒曾經采取每3個小時小睡半小時,24小時合起來隻睡4個小時的做法,實行了一陣以後,因為有礙業務,才放棄了這種做法。

當然,這些都是特殊的人。如果你隻睡6個小時仍然覺得很好,那就不必睡8個小時。一天節省兩個小時,星期一到星期五就節省了10個小時,每個月就是40多個小時——每個月比別人多一個星期。

如果認為這樣野心太大了,那麼想想看每晚少睡一個小時會怎麼樣:等於是一年比別人多6個星期,以一生工作時間來算,就是多五年。

所以我們需要的是:起來工作吧!

在大都市,人們每天用於上下班路途上的時間是非常可觀的。在美國上班時間平均單程是22分鍾,而在人口一百萬或更多的大城市,32%的人住在距離上班地點35分鍾車程的地方。任何事情要在你一生中用去這麼多的時間,都值得你特別注意。很明顯的,有兩方麵值得你考慮一下:

1.是否能減短交通時間

威爾克先生開車上班35分鍾。他的朋友布朗先生住在距離上班地點隻有15分鍾車程的地方。威爾克先生並不覺得其中的差異有什麼特別意義。“隻多幾裏地而已,早已習慣了。”但是我們來算一算,20分鍾的差異表示一天40分鍾,一個星期三個半小時。以一個星期工作40小時來計算,在上班路途上威爾克先生“一年”要比布朗先生多用“四個星期”的時間。

在選購房屋的時候,上班時間當然不是最重要的考慮因素,但隻有5~10分鍾車程的差異,長年累月積聚起來,差異就大了。能源危機倒是能刺激每一個人更認真地長遠考慮上班距離。

2.是否能有效地利用交通時間

聽車上收音機任意播放的節目並不是利用這段時間的最好辦法。更有效的運用包括:在早晨業務彙報之前,把有關事項先想清楚;分析業務、私人問題或機會;在心裏麵為一天的工作先計劃一番;聽聽用來增長你專業技術的錄音帶。不過,聽聽新聞報道甚至音樂錄音帶,也都是利用這段時間的好辦法。

重要的是避免由惰性或習慣來決定如何利用上下班的時間。

要有意識地決定在這段時間裏,把注意力投注在什麼方向。我們就會驚異地發現,不浪費這段時間會獲得許多寶貴的益處。不要把一些短暫的時刻(約了一起吃中飯的人遲到時,或在銀行排隊,向前移動緩慢時)視為虛耗掉的時間,而要當成意外的收獲,可做一些平常要延緩去做的某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