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顆粒飼料顆粒質量的因素分析
隨著飼料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顆粒飼料的顆粒質量越來越受到重視。用戶要求飼料顆粒外觀光滑,顆粒均勻一致,顆粒硬度適宜,粉化率低,水分符合標準,而這些要求的實現涉及到飼料配方和原料品質、飼料加工工藝及設備等諸多方麵。
筆者根據在飼料生產上的多年經曆,總結了在顆粒質量控製方麵應采取的措施,以供同行參考。
1 飼料配方和原料品質的影響
飼料配方和原料品質對顆粒質量影響極大。配方中含能量飼料。蛋白質飼料、礦物質飼料和添加劑預混合飼料,分別為60%~70%、20%~25%、3%~5%、1%~2%。能量飼料和蛋白飼料是主要組成成分,也是影響顆粒質量的主要因素。
1.l 原料的多樣性
當前為了降低成本,各種替代原料越來越多,如麥麩、稻糠。DDG、啤酒糟、玉米蛋白粉、菌體蛋白、酵母、菜粕、棉粕、血粉、肉(骨)粉、蠶蛹粉等等。由於這些替代原料的品質相差較大,致使飼料吸收蒸汽的能力下降,表現為顆粒鬆散、表麵無澤、硬度差、粉化率高。
為了改善顆粒質量,經常需要在配方中添加增加粘結力的成分,如小麥、冰麵粉或膨潤土等。根據我們的使用情況,加適量的小麥或次麵粉效果較好,主要因其富含麵筋蛋白和可溶性纖維素,較易於吸收蒸汽而熟化,從而提高顆粒質量。
1.2 蛋白質含量
蛋白質含量是決定顆粒質量的重要因素,一般情況下,配方中蛋白質含量較高時,較易於製粒,顆粒質量也較好,因為蛋白質受熱後可塑性、粘性增大,使製粒產量提高、質量好。
但當配方中蛋白質含量過高時,製粒效果下降。我廠1999年迫於競爭不要,對蛋雞30%的濃縮料(除去玉米和麵粉等)進行製粒加工,其蛋白質含量在35%以上,由於該配入中澱粉含量低、粗纖維含量12%以上、粗蛋白含量35%以上,因而,其吸收蒸汽能力嚴重降低,飼料調質溫度僅為50~60℃,顆粒質量嚴重下降。
1.3 纖維素含量
飼料中粗纖維含量不宜超過10%,因為纖維自身的粘結力差,致使飼料粒子間的結合力下降,同時也影響飼料吸收蒸汽的能力,進而使飼料顆粒的硬度、成形率和產量降低,製粒設備磨損嚴重增大。
1.4 脂肪含量
飼料中加入適量的脂肪,則飼料通過模孔的流動性好,摩擦阻力減少,飼料易於成型,且製粒機環模磨損小,能耗低,顆粒質量好。但飼料中加入的脂肪含量過高,顆粒質量反而下降,因油脂可使飼料粒子間的結合力下降,顆粒易碎裂,貯存電困難。當飼料中需要過量的脂肪時,可采用製粒後噴塗的方式添加。
1.5 水分含量
一般情況下,飼料調質前的水分低於12.5%時,其吸收蒸汽的能力較強,調質溫度高,顆粒質量好。根據多年的實踐,粉狀飼料調質後水分在15.5%~17%時,效果好。按一般的規律,粉狀飼料調質時溫度每升高10℃,水分約增加0.6%,而澱粉等糊化的溫度要求在80℃,因而,澱粉飼料調質前的水分不宜過高,否則其吸收蒸汽能力下降,粉狀飼料調質溫度降低,澱粉糊化和蛋白變性程度降低,飼料粒子間的粘結力下降,顆粒質量降低。
近幾年來,每到新玉米上市時,飼料調質時添加蒸汽困難,製粒生產功耗高。生產率低,飼料顆粒硬度差、粉化率高。針對以上情況,我們采取粉狀飼料暫存於製粒中間倉16~24小時使飼料料間進行充分傳質,然後再製粒,經生產考核發現,飼料吸收蒸汽的能力上升,調質溫度基本可保證在70℃以上。
1.6 原料的吸濕性
粉狀飼料中有吸濕性強的原料時,若生產準備時間長,則粉狀飼料的流動性就會嚴重降低,同時,這類飼料製粒性能差,顆粒質量差。
例如,在生產乳豬料時,加入檸檬酸乳清粉。代乳粉等原料,由於這些原料遇空氣後極易變粘稠,且遇高溫易焦化,製粒時加蒸汽特別困難,調質溫度低,顆粒質量差。生產這類飼料時,隻能采用少加蒸汽快速生產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