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沿革
至今,當人們徘徊在凡爾賽宮的草坪上,似乎還可以感受到太陽王的昔日餘輝。
拉斯寇(LASCAUX)洞窟
拉斯寇洞窟(LASCAUX)位於法國布列塔尼的一個小村落的山丘上,於1940年發現。洞窟內部岩壁的繪畫保存得相當完好。
進入洞窟,首先是“野牛廳”。在寬10米、高30米的岩壁上,可以看到一隻身長5米多的龐大的歐洲野牛,左壁上有一頭不知名的怪獸——獨角獸,身若犀牛而頭卻小得不成比例。此外,還可看到成群的野馬或馴鹿奔跑的姿態。描繪所用顏料多是紅色、褐色或者黑色。
穿過“野牛廳”則是第二畫廊。這裏有一副舊石器時代極為罕見的故事性作品:一頭瀕死的野牛,腹部受傷,正低頭做最後的掙紮,它前麵的獵人則仰倒在地上,樹枝上的小鳥驚呆不語,左邊一條野牛奔馳而去。另外,還可見到馴鹿浮水圖。
除拉斯寇洞外,在比利牛斯山一帶和其他地方也發現數十處岩畫,生動地再現了狩獵人的生活、生產情景。
狩獵人是人類幾十萬年進化的一段插曲。狩獵人的活動始於公元前3.5萬~4萬年左右。此時的法國南部,氣候最適合動物生活。這裏有巨象、熊、馴鹿、野牛、野馬等動物。對狩獵人而言,動物就是生活的一切,動物是他們的生命源泉。他們在生活之餘,用手描繪,用簡陋的石刀刻畫出與自己朝夕與共而又十分熟悉的對象。借助這些岩畫,人們多多少少知道了祖先們的一些生活片斷,知道了舊石器時代的一些曆史痕跡。
拉斯寇洞窟又被稱為“狩獵時代的盧浮宮美術館”,這是法蘭西文明的起源。
“野蠻的高盧人”
10世紀左右,來自黑海沿岸的凱爾特人,帶來了鐵製的兵器與農具。很快,整個法蘭西都被凱爾特人所占領,鐵器的使用也越來越廣泛。這一點,又可以從被發掘出來的當時的古墓中得到證實。這一時期的墳墓,是用外麵塗有泥層的石塊建築的。外觀呈圓形,類似小丘陵,人們稱之為“塚”。在這些“塚”裏麵,人們發現了鐵項圈、鐵戰車和鐵劍等。
與此同時,羅馬人業已具有相當的文化和武力,他們一向把阿爾卑斯山和萊茵河之間的區域稱為高盧,稱那裏的居民為高盧人,並視之為野蠻人。這些所謂“野蠻的高盧人”,正是凱爾特人;而這被稱作“高盧”的疆土,正是古代的法蘭西。這便是今天人們稱古代法蘭西為高盧的由來。
高盧人是古代世界中最為驍勇好戰的民族之一,曾經征服過中歐大部分地區。但高盧人並非一個整體,從未形成一個國家,而是分為各個部落。這些部落各自獨立,各有自己的名稱和領袖,且部落間時有戰爭。公元前2世紀末,羅馬人開始入侵高盧,入侵者對高盧人民實行殘酷的鎮壓。先是征服了南部地區,繼而又占領了高盧的大部分地區。就在羅馬行將吞並整個高盧的時刻,勇敢善戰的高盧人,不甘受辱於他人,組成了一個全高盧的反侵略同盟,在弗森哲托利克斯的率領下,發動了大規模的總起義。這次起義給羅馬軍隊造成了極大的威脅,但終未能夠抵擋住羅馬兵團的進攻。從此,高盧喪失了自己的獨立,淪為羅馬的行省,開始了羅馬對高盧的長達500年之久的統治。隨著羅馬人不斷地向高盧移民,高盧人與羅馬人的交往越來越多,逐漸地,兩個不同的民族同化成為一個新的部族—高盧—羅馬部族。同時,也加速了古代高盧各部落原始公社的解體,促進了奴隸製的發展,創造了新的文明—高盧—羅馬文明。
封建占據時期
公元481年,法蘭克人控製了巴黎盆地以及直到羅亞爾河畔的高盧北部地區,建立了法蘭克王國。這次大規模的民族移動,在法國被稱作“蠻族入侵”;在德國,則稱之為“民族大遷徙”。其中,法蘭克人占據的土地得天獨厚,最為豐庶,他們的軍事力量也最為強大。不久,它便開始向外擴張,征服周圍的土地,先後趕走了占據西南地區的西哥特人,滅掉了東南的勃艮第王國,於公元6世紀始統一了整個高盧地區。此時,法蘭克王國的版圖已同現在法國大致相等,成為當時西歐最強大的國家,國名也由高盧改為法蘭克。但當時的法蘭克王國並非由一個君王統治,乃是在法蘭克諸國王統治下的“法蘭克諸王國”,直到公元8世紀,法國全境才由法蘭克軍事統帥查理重新建立起統一的政權。
被人們稱之為“鐵錘”的查理(拉丁化的法語稱為查理曼)一生征戰,先後征服了西法蘭克王國和德意誌境內的日耳曼民族;趕走了由地中海入侵的阿拉伯人,建立了加洛林王朝。查理死後,各地勢力雄厚的貴族便紛起割據,國事混亂。查理的3個孫子將帝國一分為三:路易和查理分別得到了講日耳曼語的東法蘭克和說拉丁語的西法蘭克,即後來的德意誌和法蘭西;老大羅泰爾除繼承了皇帝和倫巴底國王的尊號外,還分得了意大利北部及介於他兩個兄弟的領土之間的地帶。這一中間地帶的居民,各民族彼此獨立,毫無共同之處,未能建立一個長久的共同王朝。在大約1000年中,它始終是德法兩國的戰場。最終,法國奪取了中部和南部大部分地區,德國占據了萊茵河左岸的土地,剩餘的獨立地區,便是現在的瑞士、比利時和荷蘭。
分離出來的西法蘭克國勢日衰,沒有一個統一的政府,而是封建貴族割據,時常發生戰爭,國家長期處於分裂戰亂之中。再加上外族的入侵,加羅林王朝幾乎喪失了全部領地。雖然那些兵精糧足的貴族們頻頻打勝仗,但西法蘭克國王仍被迫將西部地區讓給了諾曼人,這就是諾曼底。公元10世紀末期,法蘭西公爵休·卡佩被舉薦為西法蘭西國王,在此後的數百年間,該王位一直屬於卡佩家族(987-1328年)。至此,法國的封建化過程已基本結束,民族的長期融合也已基本完成,國名也由原來的西法蘭克改為今天的名稱——法蘭西。
太陽王朝
1328年,法國卡佩王朝最後一個國王查理四世死後無男嗣,王位轉到瓦洛王家族腓力六世之手。英法兩國為爭奪大陸上的領土,導致“百年戰爭”(1337-1453年)的爆發。法國最後取得了戰爭的勝利,基本上完成了國土的統一。1589年,享利四世即位,建立了波旁王朝。
路易十四在位時(1643-1715年),在法國實行君主專製。
他果斷的削去封建貴族的特權,集權力於一身,他的口頭禪為“朕即國家”。他認為王位是神所決定的,因此國王不對神以外的任何人負責。他勤於政事,對任何事情都要加以絕對性的統治。他四處征戰,擴大法國的勢力。在路易十四執政時期,法蘭西無論是政治、外交或文化都處於封建王朝的鼎盛時期。
路易十四好大喜功,他花費巨大的財力修建了舉世聞名的凡爾賽宮,以炫耀其文治武功。他以太陽為自己的象征,將太陽和自己名字的第一個字母配合起來,附在自己所有物品的名稱之前,太陽王的尊號由此廣為人知。他喜歡將法蘭西貴族與外國顯要請到凡爾賽宮,通宵達旦歡歌聚宴。外國客人們無不驚歎凡爾賽宮的壯麗輝煌,回國之後則競相仿造,小凡爾賽宮因此迅速在歐洲各地建造起來。
路易十四時期也是藝術發展的黃金時代。詩人、優伶、音樂家、雕刻家,都曾受到他特別的保護與獎勵。著名的三大戲劇詩人柯奈(P.Corneille)拉辛(J.B.Racine)莫裏哀,表現出超人的才能。莫裏哀將多種喜劇獻給國王,他的“守財奴”、“上流人”等戲劇,令無數觀眾著迷。著名的寓言作家兼詩人拉豐丹的寓言故事博得全世界兒童的歡笑。
路易十四重商,在他統治時期商業發展迅速。
路易十四在世期間,法蘭西的影響力遍及歐洲大地,他的威望無人可比。法蘭西的文化及藝術在各方麵無一不引導著世界潮流。至今,當人們徘徊在凡爾賽宮的草坪上,似乎還可以感受到太陽王的昔日餘輝。難怪在當今的法國人崇拜的曆史人物中,路易十四依然位居前列。
啟蒙運動
從路易十四統治的後半期起,法國的封建製度走向沒落。對外他窮兵黷武,極度消耗國力;對內加劇了對新教徒的迫害,取消了允許有信教自由的《南特敕令》,從而使大量人才外流,引起了資產階級的不滿。路易十四又是一位揮霍無度的國王。他興建凡爾賽宮,在宮廷裏豢養著上萬名貴族食客。1715年,專製暴君在內憂外患中去世。
路易十五時期法國的君主製趨向滅亡。由於他登基時年僅5歲,所以攝政王奧爾良公爵和紅衣主教弗勒裏首相代替他統治了20餘年。路易十五雖然在位長達59年,但法國的君主專製製度日益衰落,封建製度不斷解體。不斷的戰爭失利使他喪失了印度和加拿大兩塊殖民地。路易十四遺留下的財政危機仍嚴重困擾著法國,人民生活在尖銳的階級矛盾之中。封建主占有生產資料而農民卻對貴族具有人身依附關係。生產關係嚴重阻礙生產力的發展。已經萌芽的資本主義商品生產與封建生產關係無法適應。資產階級反對封建地主階級的鬥爭已經不可避免。
路易十六在封建製度風雨飄搖中登上寶座。麵對這一極度動蕩不安的局麵,他先後任命多名大臣進行“改革”,但均以失敗告終。曆史的發展不以任何個人的意誌而逆轉,一場天翻地覆的資產階級大革命就要來臨了。
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的思想輿論準備是啟蒙運動,其代表人物有伏爾泰、孟德斯鳩、盧梭和狄德羅。這些資產階級學者從18世紀初期致力於反對封建專製製度的啟蒙思想宣傳。在經濟、文化、科學等方麵宣揚符合時代前進的唯物主義哲學觀點,反對宗教在精神上奴役人民,反對唯心主義哲學。他們的思想受到了廣大人民的歡迎,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這些啟蒙思想家的代表作品有:伏爾泰的《英國通信》《吉爾·布拉斯》,孟德斯鳩的《波斯人信劄》《法意》,盧梭的《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社會契約論》《新愛洛綺絲》《愛彌爾》《懺悔錄》,狄德羅則以領導出版包括17冊文字和多卷圖冊的《百科全書》而名垂青史,他的小說作品《拉摩的侄子》受到了馬克思的高度評價。今天有誰不知道這本傑作的最後一句名言:“最後笑的人是笑得最好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