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形態
米洛島上的維納斯永遠地遺失了她的雙臂,達芬奇的蒙娜麗莎在永恒地微笑。
宗教信仰
法國的主要宗教是天主教,其次是新教、東正教和伊斯蘭教。天主教徒有4500萬,但在最近幾次的民意調查中,隻有1/4的人自稱是“堅定的信教者”,另有1/4的人信教“出於恪守傳統”。
信仰其他宗教的人數如上:伊斯蘭教300萬、新教徒90萬、猶太教60萬、佛教60萬、東正教20萬。
據統計,法國目前總共有34000個堂區,比20世紀80年代少了4000個。58%的兒童到教堂受洗,而20世紀80年代則高達62%。但天主教私立學校仍占相當大的比例,小學生中1/5的人約有200萬受私立宗教學校教育,其中95%進天主教私立學校。
法國各地布滿了大大小小的教學,例如巴黎聖心大教堂、魯昂大教堂、蘭斯大教堂等等,許多建築都十分精美,有些還有幾百年的曆史了。從傳統上說,法國是個天主教國家,81%的法國人會自稱是教徒,受過天主教洗禮,許多人還保留著經常去教堂做禮拜的習慣。
天主教徒的多少與分布並非有什麼明確的界線。或許,這一地區有80%的天主教徒,而那一地區卻隻有20%的人信奉天主;或許,在一條河的右岸,每逢禮拜,教堂裏坐無虛席,而河的左岸,教堂的禮拜日卻無人前往;或許,在山的這一麵,絕大部分居民都去望彌撒,而山的那一麵,聆聽布教的則僅為寥寥老嫗童子。即使在城裏,天主教徒的分布情況也有很大差別。僅在巴黎,情形就大不相同,有些區有30%到35%的天主教徒堅持做禮拜,但有些區的真正教徒則不過4%到5%。不過,無論天主教徒的多少與公布如何,天主教堂在法國卻到處可見。
然而,天主教對於法國人社會生活的影響,相對來講則要小得多。舉例來說,天主教日報《十字架報》的印數為14萬份,《天主教見證》周刊僅為5萬份,帶插圖的兒童宗教周刊《不屈的靈魂》,發行量也不過15萬冊。比較起來,一些大眾刊物的發行量較之宗教刊物要大得多。如巴黎的《費加羅》,印數為50萬份,外省的《西部法國》,印數為70萬冊。
法國社會世俗與宗教思想二者並存的現象,在兒童的教育中也有所反映。那些虔誠的天主教徒在堅持要自己的子女也篤信宗教的同時,十分擔心公立世俗學校對其子女的“非宗教影響”。他們通常將子女送到私立教會學校去讀書,在那裏,孩子們可以受到正統的宗教教育。一般來說,這種私立宗教學校大都得到國家的補貼,但“非宗教化運動”的擁護者則要求政府取消對私立學校的補貼。他們的口號是:“公眾資金用於公立學校,私人資金用於私立學校”。不過,目前法國人就此問題的分歧已不如從前那般激烈了。
“法語防線”
法語是一種分析型語言,它優雅、準確、嚴瑾,一向被認為是外交和法律語言。法語有著悠久的曆史和廣泛的影響,世界上有四五十個國家和地區通用這種語言。18世紀幾乎整個歐洲都在說法語,在一些國家還把講法語作為顯示身份的標誌。1945年,聯合國舊金山會議規定:法語是供國際組織和國際會議共同使用,以此書寫的文件具有法律效力的“正式語文”之一;是國際組織和國際會議的“工作語文”之一。然而,目前法語卻處於衰退狀況。由於美國以及其他講英語的國家在經濟、科技、文化等領域實力明顯增強,英語作為傳播手段,其使用範圍及影響不斷擴大,在國際交流中擁有其他語言難以代替的絕對優勢。
目前以法語作為母語的人有9000萬,但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法國學校中學習英語的人數已經翻了四番,法國的科學家也經常用英語出版他們的著作,甚至在法國召開的國際會議上散發的也常是英文的論文。1995年,歐共體國家有83%的高等學校學生學英語(法國自己就達84%),隻有32%的人學法語,16%的人學德語。作為電影誕生地的法國,國內市場上的法國片隻占30%,而美國片占了59%。議會於1975年通過了“巴斯—羅利爾法”,規定貿易名稱、廣告以及在接待中必須使用法語。1983年,法語語言全國高等委員會宣布抵禦在視聽領域出現英文,並禁止在政府的講話和出版物、學校的課本以及司法活動中使用英語單詞。1986年,法國政府召集的所有講法語的國家舉行國際會議以維護法語的地位。1994年法國議會通過了《圖邦法案》,規定在法國行銷的所有商品,其標簽、說明書、廣告及商店招牌都必須使用法語。1995年法國最高視聽委員會又宣布,自1996年1月起,對所有廣播電台實施法語歌曲播出數量最低限製,規定法語歌曲不得少於40%。
輿論認為,政府這些措施的目的是在國際上“重新樹立法蘭西語言的形象”,給遭受嚴重侵害的法語構築一道牢固的防線。現在法國朝野上下對恢複法國在國際交流中的應有地位已形成了廣泛的共識。但對這些措施的效果如何還有不少的爭議,特別是企業界不少人士認為這會影響法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法式婚姻
近年來,法國在西方所謂“性解放運動”的影響下,傳統婚姻受到了極大的衝擊。試驗夫妻、非法同居已被人們普遍接受,而合法結婚的人數卻在逐年下降。隻要男女2人相悅,便可自行同居,無需像從前那樣去市政府登記,更不必得到教會的認可。他們這樣做不受任何法律約束,合則留,不合則去。更有甚者,男女2人同居期間,可能同時存在“第三者”或“第四者”,彼此明悉,但互不幹涉,也不影響雙方關係。
造成非法同居人數日益增加的原因,除男女雙方不願受法律約束,來去自由以外,另一個很重要的因素便是經濟因素。在法國,根據稅務法,當有工作的男女雙方同居而不結婚時,各自均享有免稅額,但雙方一旦合法結合,免稅額便合二為一。除非妻子不工作,結婚才能有利。因此,越來越多的法國人為了少交所得稅逐漸趨向於同居而不結婚。據法國經濟社會委員會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自1973年以來,法國平均每年結婚人數下降到10萬的最低數字。報告還指出,目前法國有100萬對同居夫婦。同時獨身人數也在不斷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