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五年後迎來新頂峰
思享家
作者:成思危
核心提示:經濟中高速增長,要注意通貨率、供應量以及虛擬經濟的比例,5%以下的通貨膨脹率是比較理想的情況。
從2013年開始,中國進入新的經濟周期,這個周期大概十年左右,這十年經濟發展的特點將是強調質量、平穩地中高速增長。
所謂強調質量,根據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的精神,都是強調不要過分追求經濟速度,而要追求增長質量。其中“不會引起嚴重後果的增長”,說明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要合理,不然會引起嚴重的後果。
實際上,GDP、CPI都是經濟活動的結果,而不是經濟活動的目標。因為它們都是事後才能算出來的,如果把它們當成硬目標的話,就會把自己套住。為了追求達到指標而做的措施是有雙重性的,既有正效果,也有負效應。
比如2009年為了應對金融危機,保住8%的增長目標,結果8%是保了,但造成了一些負麵問題。2009年的投資是22.5萬億, GDP是33.5萬億,固定資產投資占了2/3,投資增長30.1%,銀行信貸增長了9.6萬億,這些問題帶來的負麵效應到現在還沒處理完。
再比如產能過剩。投資效益是用兩個指標來衡量的:一個是增加1%的投資拉動了多少GDP,一個是1塊錢的投入,產生了多少GDP。目前這兩個數字都遠遠低於1992年到2001年那個經濟周期裏的數字。
在“質量思維”的引領下,未來十年,預計中國總的GDP增長速度是7%-9%,個別年份甚至有可能稍低一些,但總體上是平穩地、緩慢地、有質量地增長。
從經濟周期的規律來看,大概到2019年會達到本次周期的頂峰,原因是十八屆三中全會確定的改革措施需要逐漸地發揮效應,各個方麵也需要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央的整體思路,這個是緩慢上升的過程。
至於通脹,在經濟中速增長中,通貨膨脹率不會太高。但必須看好通貨膨脹率、供應量以及虛擬經濟的比例。我預計在7%-8%的增速中,5%以下的通貨膨脹率是比較理想的情況。
當然以上的預測要基於兩個前提:國際上沒有出現新的危機、國內的各項改革措施逐步有效落實。
除此之外,我們還應該認清目前影響經濟發展的最大隱患。
一是地方債務。雖然目前地方債務總體可控,但美國的次貸是把錢借給沒有還款能力的個人,而中國的次貸是把錢借給沒有還款能力的地方政府,大概有一部分地方政府是做不到按期還款的,因為地方政府的還款能力主要取決於賣地收入與稅收。一旦這兩項出現問題,就會造成債務的展期、延期,或者是造成借新債還老債,借新債有可能向銀行借,或者發行債券等等,其結果是資金並沒有真正盤活。
第二個擔心是環境問題。環境問題已經開始威脅到每一個人,要改善這個問題,需要下很大功夫。比如現在成品油的標準太低,在提高油品質量方麵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雖然電動車的續航能力不強,但起碼城市公交和出租車可以用,至少可以減少一些汙染物的排放。再比如太陽能,至少能解決一定程度上的取暖問題。(支點雜誌2014年3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