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安倍計劃或難以為繼(1 / 1)

安倍計劃或難以為繼

思享家

作者:黃少明

核心提示:財政開支是收入的兩倍,表明日債問題在繼續惡化,沉重的債務正是安倍刺激方案的最大風險。

從經濟增長角度看,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經濟刺激計劃,自實施以來的確產生了一些實效。

日本2013年首季GDP取得年率4.1%的增長,優於日本政府預計的3.5%,是2012年第一季度以來最快的增長。日本國內的個人消費也得到了刺激,在2013年首季的GDP增長中,個人消費是增長的主要動力,在4.1個百分點的GDP增長中,2.2個百分點來自消費,貢獻率高達54%。

可是好景不長,經濟增長動力曇花一現,難以持續。2013年第二季度日本GDP增長雖然相對仍較高,為3.8%,但對比第一季度已處於下滑格局。第三季經濟年率增長繼續回落至1.9%,隻及第二季度增速的一半。個人消費增長也難以為繼,占日本經濟總量55%的私人消費第三季度僅輕微上升,增速從前一季的0.6%大幅放緩至0.1%。相比之下,政府公共開支卻較前季大幅上升6.5%。

展望未來,由於日本消費稅在2014年4月將從5%升至8%,其結果是,一方麵大舉加稅,另一方麵則繼續縱容低效的公共開支不斷膨脹,不但對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沒有幫助,而且會導致已經相當嚴峻的債務問題更加惡化。

在外貿領域,日元貶值功效也適得其反。一方麵,日元貶值有助提高日本出口商品競爭力,一定程度上提升整體出口增長,其中具有相對優勢的行業受惠尤為明顯,如鋼鐵製品和汽車銷售。但缺乏優勢的行業卻並未因日元貶值而有明顯改善。

另一方麵,日元貶值同時也使進口成本上升。日本自然資源稀缺,主要原材料及能源幾乎依賴進口。日元下跌,促使原材料和能源進口價格大幅上升,從而導致生產成本上漲,最終削弱日元貶值所帶來的出口價格優勢。

綜合而言,自推行寬鬆貨幣政策以來,日元貶值對進口增長的影響大於出口,使貿易逆差進一步惡化。從2012年11月至今,日本平均每月貿易赤字逾8700億日元,比2012年1月至10月“安倍經濟學”推出前的每月平均5340億日元赤字高逾60%。2013年11月貿易赤字達124億美元,創該月曆史新高。迄今淨出口已連續17個月處逆差狀態,為日本史上最長紀錄。顯而易見,安倍計劃對日本貿易的影響弊大於利。

更為嚴重的是,安倍經濟學令人更加擔憂日本沉重的債務負擔。目前,日本國債餘額已逾千萬億日元,與GDP之比已超過230%,為全球主要國家之最,成為日本經濟發展的沉重包袱。對已經債台高築、不堪重負的日本而言,無論是增加財政開支,提高通脹目標,還是日元貶值本身,都將進一步惡化其債務狀況。

由於債務沉重,日本財政處境窘迫:財政收入的一半需用於償付債息,而財政開支又是收入的兩倍。一半收入用於支付債息,表明債務存量巨大。國債餘額已破千萬億量級,GDP占比反複上升。而財政開支是收入的兩倍,反映日債問題還會繼續惡化,日本財政隻能依賴不斷發債維持運作。沉重的債務正是安倍刺激方案最大的風險所在。

此外,日本經濟還麵臨嚴重的人口、產業及企業老齡化威脅,日本經濟改革需時,而迄今為止“安倍經濟學”的簡單措施根本無力改變。在改革方案缺乏具體措施,而改革又難見實際進度下,安倍刺激方案將不可持續,難以為繼。(支點雜誌2014年3月刊)